教战第十四
【题解】
本篇内容又见于《通典》卷149《兵二》。《通典》之文引自《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因此,清人汪宗沂辑录《卫公兵法辑本》中也予以收录。
本篇所载为战阵训练之法,也就是军事训练中的基本队列训练。军队以五十人为一队,排布阵形,然后听从鼓角号令,集合或展开队列、战斗、收队,等等。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唐宋时期战阵演练的具体情况。
诸教战阵,每五十为队,从营缮缉枪幡〔1〕,教场左右厢各依队次解幡立队。伍相去各十步,分布使均。其驻队塞空,去前队二十步。列布讫,诸营士卒一时即向大将麾下听令。每隔一队,定战队,即出向前各进五十步。听角声第一声绝,诸队即一时散立;第二声绝,诸队一时捺枪、张弓、卷幡、拔刀;第三声绝,诸队一时举枪;第四声绝,诸队一时跪膝笼枪坐,目看大将黄旗,耳听鼓声。黄旗向前亚,鼓声动,齐喝“呜乎”,齐向前到中间,一时齐喝,声杀齐入。贼退败讫,可趁行三十步〔2〕。审知贼徒丧败,马军从背逐北。闻金钲动〔3〕,即须息听却行〔4〕。膊上架枪,侧行回身,本处散立。第一声绝,一时捺枪便解幡旗;第二声绝,一时举枪;第三声绝,一时簇队〔5〕。一看大将处两旗交,即五队合为一队,即是二百五十人为一队。其队法及卷幡、举枪、簇队、斗战法并依前。一看大将处五旗交,即十队为一队,即是五百人合为一队。其队法及卷幡、举枪、簇队、斗战法如前。听第一声角绝,即散二百五十人为一队。如此凡三度,即教毕,诸士卒一时听大将赏罚进止。第三声角绝,即从头引队伍还军。
【注释】
〔1〕缮辑:修缮整治。
〔2〕趁行:相随而行。
〔3〕金钲:古代军中用以发号令的打击乐器。
〔4〕息听却行:底本作“听去行”,据明抄本改。
〔5〕簇队:集合。底本作“旗队”,据明抄本、《四库全书》本改。下文两处“簇队”同。
【译文】
教练战阵:每五十人为一队,以营为单位,整治枪幡,在教场左右两侧依次解幡列队。每伍相距十步,均匀分布。后队交错排列在前队空隙处,距离前队二十步。列队完毕,各营士兵同时向大将麾下听令。每隔一队,确定一个战队,出列向前,各前进五十步。听角声,第一声毕,诸队同时散开;第二声毕,诸队同时按枪、张弓、卷幡、拔刀;第三声毕,诸队同时举枪;第四声毕,诸队同时收枪跪坐,注视大将黄旗,耳听鼓声。黄旗向前倾,鼓声响起,齐声喝“呜乎”,一齐向前冲到中间,同时喝呼,向前刺杀。敌人退败,可以随行三十步。如果确定敌人是丧败而逃,派骑兵从背后追击。听金钲声响,就停止前进,向后退行。胳膊上架枪,侧行回身,回原位站好。金钲第一声毕,同时按枪,解幡;第二声毕,同时举枪;第三声毕,同时集合。一看到大将站在两旗交汇处,就将五队并为一队,也就是二百五十人为一队。其列队之法,以及卷幡、举枪、集合、战斗之法一并如前。一看到大将处在五旗交汇处,就十队合为一队,也就是五百人为一队。其列队之法,以及卷幡、举枪、集合、战斗之法一并如前。听到第一声角毕,就散开,每二百五十人为一队。如此训练三次,就教练完成了,士卒一齐听候大将赏罚进止。第三声角毕,从头引队伍回原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