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生殖繁衍内涵的演变
祈生殖繁衍是水崇拜另一原始内涵。以此为本义,又依次作如下引申。
●由祈求生殖到祈求生长
在原始水崇拜中,人们向水祈求生殖的力量,包含了水具有生殖力的观念。新生儿诞生后,需要健康生长,人们又借水来举行仪式,表达这种愿望。水又成了人们祈求生长力的对象,并由此被赋予了生长的力量。水的生长力信仰是由水的生殖力信仰引申而来。人们对水的生长力信仰,多体现在诞生礼习俗之中。
宋代《浴婴图》展示了古人日常生活中为婴儿洗澡的场面
在我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诞生礼是各种形式的浴婴礼仪。宋代已有关于这种礼仪的记载:“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线、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有枣子直立者,妇人争食之,以为生男之征。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要了解这种礼仪的根本意义,可对它的各个环节加以分析:以彩绸装饰浴盆,有祝吉、渲染隆重庆典气氛的作用,表明浴儿已不是一般的出于清洁卫生方面需要的洗浴行为,而是包含着神秘的信仰与祈求的礼仪活动。用银钗搅盆水,往盆水中投钱币,是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按接触巫术的原理,接触过银钗、钱币的水便成了银水、富贵水,具有了银、币般珍贵的价值。接下去的仪式是妇人争吃水中直立的枣子,据说因此可以生男孩。可见,盆水的珍贵价值在于具有使妇人生育的生殖力量。最后一道仪式才是以盆水浴儿。用具有生殖力量的水来洗浴婴儿,是希望凭借水的生殖力促进婴儿健康成长。由此,生殖之水就成了生长之水。通观浴儿诞生礼的全过程,可见其根本意义在于祈求、祝福新生儿健康成长。洗浴的所有仪式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而形成的。洗儿诞生礼,包含着人们对水的生殖力、生长力的信仰。
《台湾内山番地风俗图》之母婴冷水浴
台湾土著民族,如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曹人、雅美人、赛夏人、邵人等,都曾有一种古老的浴儿习俗。新生儿诞生后,要带到山溪、河流用冷水洗浴。《台湾府志》卷七《风土志》中记土番习俗说:“甫生产,同婴儿以冷水浴之。疾病不知医药,辄浴于河;言大士置药水中,以济诸番。冬日,亦入水澡浴以为快。”台湾土著民族的浴儿礼仪,更清楚地表现了这类礼仪祈求新生儿健康成长的意义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对水的生长力的信仰。尽管台湾土著民族是从神灵撒药角度来解释水的生长力的,然而这种神话式的解释显然是由古老的水生殖信仰派生而来,因为神灵撒药神话的解释只能是人们在对医药的作用有所认识之后,对水的生长力的一种新的解释。直到近代,台湾土著民族仍有抱新生儿到山溪行冷水浴的习俗。俗信认为水中有仙气和神力保佑小孩安康。其实,这种对水中仙气和神力的信仰,是水生殖信仰进一步神灵化演变的产物。清乾隆时,满洲人六十七奉命巡台,著《番社采风图考》,该书有冷水浴婴图及说明文字。是书已佚,但其说明文字在其他典籍中尚存节录:“番俗初产,产母携所育媳翳同浴于溪,不怖风寒,盖番性素与水习。”这段文字说明,台湾土著民族的洗婴礼仪,无论天寒地冻、刮风下雨、冷水刺骨都要如期举行,可见对水的育婴、护婴功能崇信到何等程度。与上述说明文字相配套的图画在故宫信片第13辑第1组《台湾内山番地风俗图》中也有收录,不过,却是出于一无名画工的手笔。台湾土著民族的这种冷水浴婴习俗到本世纪初才慢慢改变,因为户外冷水浴对新生儿确实有百害而无一益。据说,是在当地警察的劝导下,才改用温水洗浴,并由户外改为户内洗浴的。有趣的是,改变后的习俗在无害和不伤大雅的前提下,仍保留了冷水浴婴习俗的残迹,表现出这种习俗顽固的传承性。如雅美人在温水洗婴后,尚须滴几滴泉水在婴孩头上,祈祷孩子的生命如清泉般长流不息。又如曹人在温水浴婴前,要用少许冷水擦洗小孩的身体,其意义在于神所造的天然水是纯净不染的,可以永保孩子安康。擦洗时,助产老妇还在一边念念有词:“祝他健康。”冷水擦身完毕,再行温水浴,洗净身上的污垢。冷水洗儿,表现了对自然水的生殖力、生长力的崇拜,应该是洗儿习俗最原始的形式。
●由祈求生殖到祈求再生
由于受“灵魂不灭”“灵魂转世”观念的支配,我国一些传统的葬俗往往包含祈愿死者“再生”或“转生”的内容。相当多的葬仪都包含了祈愿死者再生的意义。用水举行的葬仪便是其中的一类。这类葬仪形式多样,原理完全相同,即借助水来“实现”死者的“再生”。它反映了人们认为水能使死者再生的信仰。水的再生信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由原始水崇拜所包含的水生殖信仰引申而来。由水生殖信仰引申出水再生信仰是顺理成章的,因为生殖与再生都是生命产生的现象。
洗尸是丧葬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仪式。许多民族的洗尸活动伴随着复杂隆重的礼仪。说明洗浴不仅仅是出于尸体洁净方面的需要,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信仰方面的意义。这就是通过为死者沐浴,让生命之水接触死者的身体,为其注入生殖的力量,促成其早日再生。这属于接触巫术之类。一些民族在洗尸前,还要举行买水仪式,人们来到井、泉、河边,焚香烧纸,算是向水神买水。只有买来的水才能用于死者的沐浴。洗尸的水,为什么要买呢?这是因为人们相信只有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得的东西才有它特殊的力量。市场买卖法则在洗尸活动中的运用,也说明人们对于水的再生功能虔信无疑。广西壮族的人死后,孝男孝女便来到河边挑洗尸水,先把几个铜板或银元丢入河中,谓之买水。彝族“买水”音译为“谥文”,由死者的男性亲属到井旁打水,要焚香烧纸,俗称“替死者买水”。瑶族的买水除了要焚香化纸外,还要向河神投四枚铜钱。瑶族称为死者打来的水为“阴水”。买水之后,便是烧水浴尸。一般的做法是用蒿枝、柏枝、檀香等和水煎煮。烧好水后,便是浴尸了。一般是男性死者由男子来洗浴,女性死者由女子洗浴。各地浴尸方法虽有细微差异,但也大致相同。值得提及的是,仡佬族为死者烧热的一锅水,只用一部分洗尸,另一部分则由死者的后人每人喝一口,称“喝救苦水”。据说,孝子们喝了这种水,可以减轻死者在阴间所受的痛苦。实际上,这种仪式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死者,而是为了活人,是一种祈求祖宗庇护的仪式。在人们的观念中,用于浴尸的水具有特殊的价值,是生命之水,死者浴身可以获得再生之力,活人喝了则可以求得家族兴旺。水的生命力在此获得了双重效应。
水还被引入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安葬仪式之中。白族有一种奇特的葬式,棺木放入墓穴之前,要在墓穴底部中央安置一个水罐,内装水与活鱼,用红木封口,其意义在于借水与水神(鱼)的生命力帮助死者转世再生。类似的葬式还有在墓穴中放上两坛清水作为随葬品的做法。
洗骨葬也是以水的再生力信仰为底蕴的一种葬式。这是一种二次葬,将墓掘开,取出遗骨,拿到河里洗干净,置于瓮或木匣内,再行安葬。有时,视情况的需要还要举行多次洗骨葬。为什么要将死者的遗骨掘出来洗净重新安葬呢?据称主要是为除祟,即除去先人带给后人的祸患,所以洗骨葬多在家道中落、家中有人生病时举行。《梁书》卷五十二中记叙衡阳地区的洗骨葬说:“山民有病,辙云先人为祸,皆开冢破棺,水洗拓骨,名为除祟。”为什么先人要作祟于后人呢?为什么用水洗遗骨就能除祟呢?这与人们对水的再生力崇拜有关。在人们的观念中,先人总是对自己的后裔子嗣加以保护的,之所以要作祟,大约是在给后人传递一种信号:表明自己在阴间过得不好,无法脱胎转世,需要后人的帮助。于是,后人便重演洗尸故伎,掘墓洗涤遗骨。洗涤遗骨的作用在于让水接触遗骨,为其注入再生的力量,促使亡灵早日转世;而亡灵一旦获得了水的再生力,能脱胎为人,当然就不会继续作祟。
在丧葬习俗中,水作为再生之物,除被直接用于洗浴外,还被想象成能为死者亡灵饮用,这就形成了赠亡灵买水钱的葬俗。黔东南苗族有为死者赠买水银的葬俗。老人过世后,房族子孙及亲友都要赶来为死者赠买水银,每人将各自所赠送的碎银子装入一条长长的布袋,袋子打上结,隔开各人所赠碎银,然后置于死者身旁,供亡灵到阴间买水喝。苗族民间信仰认为一个人死后有三个灵魂:一个灵魂留在坟里;另一个灵魂进入家中住在神龛上,接受后人供奉;还有一个灵魂则要返回东方老家,上天堂拜会始祖蝴蝶妈妈和再生始祖炎公炎婆,然后再返回来投胎转世为人。当这个灵魂在返回祖先身边的时候,要经过天地交界处的一座高山。上得山顶,灵魂便会又累又渴,就要坐下来休息并找水喝。山顶有一清一浊两口水井,喝了清水,才记得清自己前世是人,也才会投人胎再生为人;若喝了浊水,则可能变得糊涂起来,投错胎变牛变马。但喝清水要用银子买。所以子孙及亲友要为死者赠买水银。这里,把水的功能说成是能使亡灵头脑清醒,似乎与再生无直接关系,但是从中仍可见人们是把水与亡灵的再生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