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龙习俗
我国古代的国民生计主要是靠农业,所以春旱求雨就成了农民的头等大事。而龙在神话传说中是四灵之一,是在水里统领一干水族的王,掌管着兴云降雨。所以百姓往往自发地祭祀神龙,以求他能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由于各地文化差异,形成了别具地域特色的祭祀龙王的文化风俗。
北京密云县白龙潭三月三庙会源于祭祀龙神和祈福
●北京密云县白龙潭三月三祈福祭龙
白龙潭在北京密云县城东北30公里处,是“首都新十六景”之一。农历三月初三,是当地百姓传统的祭祀小白龙的日子,白龙潭将举行三月三庙会,南至天津、保定,北到承德、滦平,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会来这里祭祀白龙神,并庆祝开潭。
白龙潭三月三庙会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相传每年的三月初三,小白龙都会从东海带来充足的海水,以便能及时播雨,保证当地百姓一年中的用水需求。三月初三那天,白龙潭潭口的泥沙会被涌出的泉水冲走,干涸的石潭骤然浪花四溅,漩涡迭起,潭水深不见底,这一神奇的现象被当地人称为“开潭”。从头潭中泻出的泉水,飞流直下,降落到下面的潭中,经过一番激荡冲击后又落入第三潭。清澈的泉水便沿着龙潭沟蜿蜒而下,被周边农民引灌滋润着即将春耕的农田,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农户的生产需要。农民们为了感谢白龙神,继而有了三月三庙会盛况。
庙会的主题是“祈福”和“祭龙”,不论是佛教人士还是道教人士都参与祈福活动,这在全国当属罕见。届时,十几位佛教高僧和居士在三月初二和初三的白天诵经,道教道士也从三月初二开始开坛布法。“祭龙”则是从三月初二夜里12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初三晚上12点一整天时间。百姓们则在白龙潭的3个潭中投放茶叶等祭品,一方面祈祷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一方面也是感念白龙的恩泽。祭龙活动,折射了农业文明中人们对水的情感和依赖。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的祭龙潭节
云南施甸县布朗族的祭龙潭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举行,这个节日的持续时间为一天。在节前,由村中长老或巫师在村寨旁边的山中选择一个水潭作为“龙潭”,并以龙潭附近一棵高大的栗树作为“龙树”。祭祀时,全寨老少聚集在龙潭边,向龙潭里的“龙王”和龙潭边的“龙树”献上饭、菜等祭品。一旁的歌手们此刻则吹起唢呐、芦笙,意图唤醒龙王。其他人则围绕龙潭走3圈。然后巫师开始主持仪式,口念祷词,祈求龙王吐水,赐予当地风调雨顺、不发生旱涝灾害,进而让粮食获得丰收;与此同时,百姓们则祈求龙树能够保佑全寨人畜平安,不受危害。
●山东海西龙王节
海西坐落于山东青岛市的北部、胶州湾的北岸,是前海西、后海西两个社区的合称。海西村独有的传统节日是农历六月十三的龙王节。但说到龙王节,首先得说说海西村的来历。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的一个农历六月十三日,天降暴雨,从海边冲出一个龙王牌位,被海西人捡起,村民们在万分惊讶中以崇敬之情在村东南盖了3间龙王庙,将龙王的牌位供奉起来。由于海西村一带村民的主要生产工作方式就是海洋捕捞、海上运输和海水制盐,所以当地人深信龙王能为他们保佑海事平安、风调雨顺。因此,每年一到农历六月十三日,盐户、船家、渔民及其他民众就会自发地到龙王庙焚纸烧香,祈福许愿。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逐渐形成了海西村一带独有的节日——“龙王节”。
山东海西龙王节场景
在农历六月十三这天,从事海事活动的船家、盐户、渔民和近海生产的百姓,在天不亮就来到龙王庙前祭祀龙王,当地人有祭祀的时辰越早,运气越好一说。龙王节祭祀仪式一般是由前海西村三官庙道士主持,所诵经文为《秋雨颂》,其寓意是保佑船东、渔家秋天出海风平浪静,海上平安;保佑秋天风和日丽,免遭暴雨、暴风袭击,使盐户海盐有个好收成;保佑秋天风调雨顺,金秋时节能够五谷丰登。
祭祀之前,三官庙的道士要摆上被称之为“三牲”的猪、鸡、鱼,连同大饽饽、水果、糕点、糖果等供品,供品的费用则是从三官庙庙产祭田的收入中支付。是日,在日出之前,人们抬着一整头去掉内脏的猪,带着供品、祭品、香火、鞭炮从四面八方涌来。对于所供奉的整猪,大户人家每家独备一头,普通人家则三五家合起来共备一头。有时候由于前来祭祀的人数众多,供奉的猪的数量也不少,最多时甚至出现300余头整猪依次排开的壮观局面。
祭祀开始时,先由会首行三拜九叩大礼进行首祭,紧接着船家、盐户、渔民等依次叩拜。人们在龙王庙前秉烛燃香,焚纸祭酒,烟雾缭绕,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到处人挤人人挨人,场面蔚为壮观。祭祀仪式结束后,海西人还要各自回到家中,迎宾待客,以美酒佳肴款待到访的亲友。
●龙舟竞渡与祈求龙神活动
龙舟竞渡是一种大型的集体性、娱乐性的民俗活动。作为一种发端于稻作地区的岁时活动,它原是南方稻作地区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的一种农业祭祀活动。每到农历五月仲夏时节,干旱时有发生,而此时的稻作尤其盼望雨水。人们便通过龙舟竞渡的形式,模拟龙的出现,显示龙的神威,其用意在于焕发龙的神性,使其神灵活现,保佑能够风调雨顺。而不少地方的龙舟竞渡习俗与传说也都显示了这样的意义。
在长沙东15公里处的榔梨镇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京城遭旱,掌雨的金角老龙化作人形,私访京城时遇见鬼谷仙师摆棚算命。鬼谷仙师算定第二天午时三刻有雨,城内三点,城外七点。金角老龙不信并与鬼谷仙师打了赌。后金角老龙回府查风雨簿,果真有雨,但他不服气,便私改风雨簿,使城内落雨七点,城外落雨三点。但这就触犯天条,玉皇大帝下罪在五月初五午时斩首金角老龙。金角老龙向鬼谷仙师求助,对方告诉他去找唐太宗讨保。金角老龙于是托梦给唐太宗,唐太宗应允。但在第二天,负责执行监斩的丞相魏征竟然在梦中就斩杀了金角老龙。金角老龙的冤魂吵得唐太宗不得安宁,唐太宗只好允他能在“每年正月连头十五日,五月脱头五日”。从此,民间五月初一至初五就把金角老龙的龙头置于船头划船竞渡5日。
龙舟竞渡最早是南方稻作地区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的一种祭祀活动
●江苏宿迁龙王庙行宫与水龙王祭祀
宿迁龙王庙行宫,原名“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后又经过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曾5次在此住宿,他命人在庙内建亭立碑,帑金修缮,故又被称为乾隆行宫。
江苏宿迁龙王庙行宫
祭祀水龙王是皂河正月初九庙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明朝中期,黄河泛滥流经皂河,当地百姓为祈求神灵保佑消除水患,在皂河南首建造了一座“大王老爷”庙,每逢正月初九,人们就聚集到这里焚香祭祀,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经历百年,这种祭祀活动逐渐由皂河地区向周边扩展,原先单纯的祭祀活动逐渐增加了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规模越来越大,庙会由此形成。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视察治水情况,曾拨“帑金”在皂河畔重建“大王老爷”庙,供奉水神像35尊,并命名为“龙王庙”,以此达到抚慰民心的目的。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皂河时祭祀龙王庙,又御笔题写庙名“敕建安澜龙王庙”。之后,由于受两位皇帝的青睐,百姓也随皇帝足迹慕名而来,庙会活动由此数百年不衰。
龙王庙祭祀活动分皇帝祭祀和民间祭祀两个部分。皇帝祭祀规格是由百余执仗人员手擎12把黄盖伞、4面龙门旗、1面老班梢、12面大龙旗、24面小龙旗、12盏大沙灯、24盏小沙灯以及执扇、金瓜、月斧、朝天登等仪仗器具,口念佛号,朝拜龙王。一般在这一时间,龙王庙行宫内人山人海,彩旗飘飘,佛号震天,场面极为壮观。
●永定河畔的龙王庙与龙王祭祀
永定河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历史上永定河迁徙无常,所以一度被称为“无定河”。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才改名为永定河。为了能够让这条河流长期安澜,早在金代,朝廷就开始对永定河进行敕封了。康熙年间她被封为河神。
永定河
古代劳动人民对以永定河为代表的自然万物抱有敬畏的心态,经常祭祀龙王和永定河神,在今天的永定河畔与沿河村落里仍遗存有大量龙王庙。单是百里山峡中比较著名的龙王庙就有爨底下关帝伏魔庙、灵水村南海火龙王庙、碣石村龙王庙、下苇甸村龙王庙以及大台北港沟龙王庙等。每到大旱不雨或久雨不止之时,人们便会去龙王庙祈求风调雨顺。
妙峰山脚下的南庄村,相传是龙王爷的舅舅家,每年四月,龙王爷都要到南庄村的舅舅家住上几天,所以这时来请龙王,必然要去南庄村了。如果到了端午还是滴雨不落,人们只好召集起村里的“十三档会”花会和皮影戏班等,到南庄村去迎接龙王。按照惯俗,龙王塑像要被抬至村北3公里处的桑峪沟,村民们先到重兴庵等村中各处的庙宇中去参拜神灵,然后在村中族长的带领下,到桑峪沟纷纷叩头行礼,祭拜龙王。按照“先生”的指点,会有村民在龙王的脚下刨一小坑儿,小坑儿如果一会儿渗出水来,证明是龙王显灵了,于是赶紧取来葫芦灌水,用一条丝带拴好,斜挂在龙王身上。接着众人便把龙王抬回到庙里,这之后便开始了3天的祈雨活动。祈雨仪式开始,全村老少一齐跪下,即便过路之人也不能例外。主祭人双手展开,高声朗读“天旱无雨,求龙王拯救黎民百姓”等祈祷之词。第二天如果真下雨,则预示好的年景,如果还没有下雨,就需要在第三日再拜。到了秋后,村里照例举行祭祀活动。村民们杀羊供奉,唱戏3天,凡是上次求雨之人,均可头顶柳条去茶棚吃喝。
●西江流域水上人家的龙母信仰
西江流域所信奉的龙母,相传原本姓温,生于秦始皇时代。一天温氏到江边去洗衣服,只见水中沉着一颗状如斗的巨蛋,温氏看着好奇于是就把它抱起来带回了家,经过了7个月又27天,那只石蛋忽然裂开,从中窜出5条如蛇状的蜥蜴,温氏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喂养,后来它们长成5条威猛的小龙。5条小龙感于温氏的养育之恩,经常衔鱼孝敬温氏,不断协助温氏与水灾、旱灾、虫灾等做斗争,造福黎民百姓。西江流域的百姓感激温氏,尊称她为“龙母”。温氏仙逝后,西江流域的百姓以及那些为生计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谋生的人,世世代代仍念念不忘其恩泽,纷纷在所在地建龙母庙,年年都祭祀龙母,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西江流域大大小小的龙母祠庙中,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的龙母庙最为著名,被称为祖庙。另外,德庆县还有龙母行宫,乡间还有与龙图腾有关的龙山宫、金龙宫、四龙宫、文龙宫、五显庙等。
德庆悦城龙母庙
千百年来,前来祖庙瞻仰朝拜者,可谓四时不断、络绎不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人士前来朝拜者越来越多,每年朝拜人数达10多万人,近年超过100万人。特别是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龙母诞辰期间,人们要举行盛大的朝拜活动,朝拜者摩肩接踵,盛况空前。伴随着龙母诞辰活动的开展,也派生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摸龙床、饮圣水、服香灰、吃金猪、鲤鱼放生、盖龙母金印、请“龙母运程香”、戴“龙母符”、舞龙舞狮、歌舞、唱戏等,场面热热闹闹,欢喜气氛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