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一本通:股权分配+激励+融资+转让实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股权设计考验的是老板的格局

这个世界,永远是格局大的人领导格局小的人,胸怀大的人领导胸怀小的人。你的财富永远不会超出你的格局、你的胸怀。

股权分配问题,最能考验老板(合伙人)的格局和胸怀。

在国内外手机市场,OPPO和VIVO如日中天,这两大国产手机品牌幕后有一个共同的老板——段永平。

段永平是国内商界的传奇人物,研究生毕业后,段永平到“小霸王”做厂长,短短几年就将销售额做到了10亿元,他不再满足于只是领份工资,做打工仔,于是向老板摊牌,想要点股份,可老板格局小,不同意给股份。

没得到股份,段永平一气之下,辞职创立了“步步高”,陈明永(后来的OPPO老板)和沈炜(后来的VIVO老板)等一众“小霸王”兄弟,也一并离职,成了“步步高”的创业骨干。

2001年,段永平对步步高进行股份制改造,开始让旗下事业部独立运作,出资3000万元成立OPPO,由陈明永负责,“步步高”旗下原通信事业部则独立为VIVO,由沈炜负责。段永平积极鼓励操盘手和骨干员工入股,甚至借钱给大家作为股金,还承诺可以等公司挣钱了从红利里面扣还,如果亏损,则不必偿还。

这就是段永平的格局和气魄。

如今,段永平只占OPPO不到一成的股权,占VIVO大概两成的股权,其他都由陈明永和沈炜(也都只占一成左右)以及公司的核心团队和员工所持有。从股权关系上来看,段永平不再是控股股东,也不过问具体经营事宜,只充当“精神领袖”的角色。

而这两家企业不仅没有倒闭,反而是蛋糕越做越大。

相对而言,任正非做得更彻底。

华为创立之初,任正非就设计了全员持股制度,任正非作为公司创始人只持有极少比例的股权,其余股权则由公司六万余名员工共同持有(如图1-2所示)。根据员工的表现和工作年限来决定分红数额,我们看到华为的骨干员工和老员工的离职比例极低,因为他们工作年限越长、贡献越大、职位越高,分红也就越高。

图1-2 华为股权结构

在华为成长的三十年里,任正非坚持将股份分配给所有员工,而自己的股权则被不断稀释到1.42%,哪怕将来有一天任正非退休了,也不用担心华为会垮掉,因为华为实施的是全体员工持股,他们才是大股东,绝不允许企业胡来,而华为轮值CEO的模式则保证了新老操盘手的交替和平稳过渡,确保企业基业长青。

无论是段永平还是任正非,他们都已经悟到了财富的真谛,都是在真正践行企业家精神。

究竟是老板一人绝对控股,让员工为自己打工,做来做去也只是小打小闹,还是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和股权改造,让团队和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成果,打造一群利益共同体和同盟军,大家共同分担、一起打拼,将蛋糕做大,将企业做强?

股权设计和股权分配问题,考验的不仅仅是老板的胸怀和格局,同样也是创业合伙人的胸怀和格局。

案例

“海底捞”何以化解最差股权结构?

1994年,张勇和其他三个伙伴在四川简阳开了一家火锅店,店面很小,只有四张桌子。其中,负责店面经营的张勇没有出一分钱,其他三人共同出资8000元,四人均分股份,各占25%。充满戏剧性的是,后来这四个年轻人结成了两对夫妻,于是两个家庭各占50%的股份。

这个火锅店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海底捞”的前身。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海底捞”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勇,认为其他三人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就果断将他们从企业先后劝退,只做股东,参与分红,不再过问企业经营的具体事宜。

为了服人,张勇首先拿自己的爱人开刀,让她先离开公司。2004年,施永宏的太太也离开了公司。2007年,“海底捞”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施永宏也被劝退,从公司离开。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张勇不仅成功将其他三名合伙人“赶出”企业,竟然还以原始出资额的价格,几乎是零代价从施永宏夫妇的手中购买了18%的股权,这样,张勇夫妇手中就拥有了68%的股份,属绝对控股股东。

对此,施永宏的解释很是耐人寻味,他这样说:“不同意能怎么办,一直是他(张勇)说了算……后来我想通了,股份虽然少了,赚钱却多了,同时也清闲了。还有他是大股东,对公司就会更操心,公司会发展得更好。”

这种结局,不论是出于张勇的强势也好,还是得益于施永宏的大度、豁达与忍让也罢,总之,“海底捞”成功优化了“世上最差股权结构”,消除了股权纠纷的隐患。


相对于“真功夫”股权斗争的两败俱伤,“海底捞”之所以能完美解决最差股权结构问题,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股东施永宏的双赢思维与开阔的胸襟。

抓住股权不放的,往往是大股东、小老板,企业越做越小,路越走越窄。

善于做股权分配的,往往是小股东、大老板,企业越做越大,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