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与呵护新生儿
我们应该彻底地去了解新生儿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出生就给予他们完好的照顾,并使他们安全平稳地迈出生命中的第一步。照料新生儿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而且要以新生儿自身的需要为根本。即使仅仅是抱一抱孩子,也要十分温柔谨慎地去做。如果不能够做到轻柔地对待新生儿,那么最好不要随便移动他。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以及在他满月之前的时间里,都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来进行发育和成长。在这段时间里最好不要给孩子穿衣服,也不要把他包裹起来,只要做到使婴儿在室温下得以保暖就可以了。因为婴儿这时候还不太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体温,所以穿衣服对他们来说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我的这个观点受到了一些非议,有些人认为我忽视了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传统育婴方式。但是,我的确对于各种不同的育婴方法都有一定的涉猎。正因为我曾经在很多国家进行过研究,对各种不同的育婴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些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失。请允许我再一次说明,这些育婴方式所真正欠缺的,是一种心理意识上的觉悟,即没有在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时,花时间做好一切准备。
事实上,不管哪个地方或哪个国家,儿童都没有被彻底地了解。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大人的潜意识里就开始充盈着一种不安的感觉。成人总是想要极力保护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即便有些东西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价值。他们担心孩子的到来会打乱他们平常的生活秩序,房间也会被孩子弄乱弄脏。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所以我们照顾孩子的方法,不外乎就是跟在孩子身后,随时准备拯救那些可能会被他破坏的东西。成人在采取这些行动的时候,是在努力使孩子变得有教养,但同时也压抑了孩子特有的“随心所欲”的天性。
有些时候,我们会将孩子随心所欲的性情误认为是一种任性的表现。实际上,孩子一点儿也不任性,只是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而已。我们往往因为对孩子的性情了解不够,而在教育方面犯下一些错误。举个例子来说,孩子从1岁开始,尤其是在2岁时,会有一种倾向——希望看到东西都摆放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而且使用每样东西都必须是固定的方法。如果有人打破孩子习惯的生活秩序,他就会非常不高兴,感到沮丧,甚至会想尽办法把东西放归原处,来安抚自己的心情。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有这种“物归原位”的要求。在我们的学校——“儿童之家”里就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有一回,一个孩子低头看着地上的一摊沙子。他的妈妈看到了,就随手把沙子弄散了。没想到,孩子居然一下子哭了起来。只见他急忙把散开的沙子聚拢起来,捧回原处。这时,妈妈才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哭起来,而她原来还把孩子的这种需要和反应看成不乖的表现。
另外一个孩子的妈妈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她觉得天气非常暖和,就把外套脱下来拿在手上,孩子因为这样而开始哭闹。大家都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么伤心,直到妈妈重新把外套穿上以后,孩子终于安静下来,大家这时才恍然大悟。
上面的例子中,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原因,都是他们看到物品没有放在他们原本熟悉的位置上。大人或许觉得,这样的孩子应该受到惩罚,只有惩罚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弥补缺点。成人通常不能了解孩子某些行为的真正用意,就自认为这些行为说明孩子不乖。其实,等孩子长大后,有些缺点就会自然地消失,那么现在则没有必要纠正孩子的缺点。成人肯定不会因为有人脱下了外套就在公众场合大哭起来。我们应当清楚,孩子某些长大了以后会自然消失的缺点,不值得我们过分地担心。当开始接受和了解孩子时,我们就会慢慢知道有许多纠正他缺点的措施都是多余的,因为有一天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守礼、明理的大人。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2岁大的孩子,他的保姆每一次帮他洗澡都在同一个浴缸,而且都用同样的方式。而当这个保姆有事不得不离开一段时间,另外一个保姆来接替她的时候,每次洗澡,孩子都要哭。新保姆也弄不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直到原来的保姆回来之后,她问孩子:“为什么每次洗澡你都要哭呢?新保姆不是个很好的人吗?”孩子回答:“新保姆对我是很好,可是每次洗澡,她都倒着来。”原来,以前的保姆帮孩子洗澡都是先洗头,可新保姆却是从脚开始洗起。
对这个孩子来说,洗澡的先后顺序是生活规律的一部分,所以他才会努力进行捍卫。然而,孩子这种对规律性的追求,却常常被成人看成不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