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南城一角的太平坊中有条极不起眼的小巷,因宽只四尺,故名四尺巷。曲折逼仄的巷内挤挤挨挨地住着十来户贫寒人家,苦于日子过得紧巴,男人们早早便搂着婆娘孩子钻进被窝,谁也舍不得做那掌灯熬油的败家行径,唯独巷子当头的独门小院里还依稀亮着烛火,即便烛光暗弱,在这暗巷之中仍旧显得突兀。
快步来到小院门前,田知棠全然不讲礼数,抬脚踹开院门,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惹来隔壁左右咒骂。他却毫不理会,三两步跨过天井,冲进亮着灯的北房,未等站定身形,嘴里已朝着床边那道佝偻人影骂骂咧咧。
“妈了个巴子的!道门在严家埋了钉子这事,你个老狗入的棺材瓤子之前怎么没跟老子提——这人是谁?”田知棠正骂得起劲,突然打住话头皱眉看向一旁。原来此刻房中除了老者之外还有一人,是个面相白净的白衣青年。此人容貌清俊,脸色却不大好,且右手轻捂肋下,应是有伤在身。
“骂啊?接着骂啊?怎么不骂了?你个小王八羔子不是天不怕地不怕么?平日里不是指着阎王叫孙子,就是逮住佛祖骂秃头,原来你还知道收敛啊?回回见面就吼张口就骂!小婢养的是家里喂屎喂大的不成?下回再敢对着老子没大没小,非弄死你个焦了八代尾巴的小怨种不可!”床边老者并不理睬田知棠的问题,只是唾沫横飞地还嘴大骂,直到骂得口干舌燥,这才余怒未消地冲他一努嘴,然后对那白衣青年说道:“倒也巧了。既然今夜你俩都在,自己认个脸儿吧,省得老夫介绍。”
“小弟白马,还未请教?”得老者吩咐,白衣青年对田知棠微笑抱拳。
“田知棠。”田知棠草草抱拳还了一礼,又用质问的目光瞪回床边老者。
“瞪瞪瞪!瞪你娘哩!再瞪一下试试?看老子不将你这双招子抠了当泡儿踩!”老者重又破口大骂,却也明白田知棠此举何意,骂过便道:“老夫与这白家小子的师父有些交情。”
“那就是自己人了。”田知棠闻言颔首,算是放下心来。
“少来!谁他娘的跟你是自己人?”老者冷笑着嗤了一句,倒是没再恶言相向,转而主动说回正题:“你方才说道门在严家埋了钉子是怎么一回事?”
“岐山院的宋金虎。”既已言归正传,田知棠也收起自己那副目无尊长的混账做派,一脸严肃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者又问。
“方才此人突然找上门来,说是严不锐想约我见面。我看他一副言不由衷的架势就没答应,然后同他过了两招。从他的招式路数来看,分明传自道门。”
“他用的什么招式?”老者再问。
“太极。”田知棠回道,“此人虽有意藏手,使的全是变招,但揉手八劲这东西无论怎样隐藏,行家也是过手便知,何况我与道——”说到此处,田知棠突然顿住话头,迅速瞥了眼那个名叫“白马”的青年又改口道:“总之我不会看错就是了。”
“唔——”老者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然后继续追问道:“那么你觉着这宋金虎的拳脚功夫如何?”
“差强人意。我若有心杀他,至多三招足矣。”田知棠傲然道。
“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老者斜眼冷笑。
“老匹夫,你这话什么意思?”田知棠脸上青气再现。
“什么意思?小子,我这儿教你个乖,人家今日是留了手的,懂么?”老者出言讥道,“也不用你那蚕豆大的脑子好生想想,这姓宋的早年是原州军中天字第一号的猛将,曾屡次对着周戎大军单骑杀阵的硬茬儿!那一身武艺可不是什么徒有其表的西贝货,而是实打实用千百条人命喂出来的真东西!除非你小子拔剑,否则别说三招,就是三百招,你也决计拿不下他!”
“那他今日——”田知棠皱起眉头想要反驳,却被老者蛮横打断。
“我虽不知他究竟是何目的,却断定他有所保留,至于你说他会道门功夫这事——”老者不以为然地咂了咂嘴,“军中藏龙卧虎,袍泽间相互砥砺指点也是常有之事,实在不足为奇。你自己不也说他的拳脚功夫火候未到么?正因他不是道门弟子,所以才会如此,这内家拳最讲传承,不论拳法步法还是内功心法,无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这些从来都是各家密不外传的宝贝!”
“难怪当我同样以太极手法作为应对时,他不仅毫无异样,还被我轻易占去上风。”田知棠一听也觉老者所言十分在理,不由得干笑着散去怒气,显出些许窘态。
“知道错了还不赶紧向老夫赔不是?”老者没好气地啐道,但也没有过多计较,只狠狠瞪上田知棠一眼便立即换了话题,“小子,老夫得走了。”
“你也要走?什么时候?”田知棠闻言一愣。
“明早动身。本想让人同你打声招呼,正好你自己过来了。”
“可是——”田知棠再次皱眉,显出不悦之色。
“咱俩当初是有约定不假,奈何今日收到家里急信,说是京师近来有些古怪,似乎朝中又变了风向。家里的小崽子们拿不定主意,催老夫赶紧回去瞧瞧。”老者摇头苦笑,深深看了眼田知棠和白马二人又道:“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古人诚不我欺啊。外头大多羡慕老夫功成名就子孙满堂,却不知老夫活得着实辛苦,在江湖里击风斗浪数十年,可谓是‘一步一生死’,好不容易活到颐养天年的岁数,又要为子孙发愁。但凡老夫家中能有一个你们这样的后生晚辈,也不必如此年纪还在死命折腾,等闲连个觉都睡不踏实,每每半夜醒来总要再三确认自己是死是活,生怕哪天梦里被阎王老儿不声不响地请了去,老夫的东海阁也就跟着完了。”
“那你我当初的约定还作不作数?”田知棠无意理会对方的抱怨,只是径直问道。
“便算老夫欠你一回吧,日后自会补足,至于燎州这头——”老者抬手一指白马,“喏,你可以找他。他师父当年欠了老夫的,权当这小子代师还债了。”
“他?”田知棠不无犹疑地看向白马。
“别小看他。他的武功虽不如你,脑袋却灵光得很,而且他已在此混迹多年,知道他的人却不多,十足十一条藏于暗处的地头蛇。有些事,他或许比老夫更能帮到你。”老者说着话,转眼看向白马。
“仇公有命,晚辈岂敢不遵?”白马赶忙躬身应承道。
“唔,这就妥了。”老者再次看回田知棠,摊手笑道。
话已至此,田知棠不好再说什么,当即默默抱拳算是告辞,转身便往外走。不等出得巷口,白马就追了上来,田知棠扭头看去,对方却不说话,只露出令人难解其意的微笑。
“白兄有事?”田知棠问。
“你就是梧桐院那个新来的管事?”白马反问。
“没错,怎么了?”田知棠又问。
“夏继瑶是不是正在关注塘驿日前那桩案子?”白马再次反问。
田知棠没有回答,即便有仇老生这层关系,他依旧不太信任对方。
“案发当晚,我刚巧也在塘驿。”白马眨眼说道。
“哦?”田知棠心中一动,驻足凝视对方,“开条件吧。”
“条件?”
“凡事一码归一码。”田知棠淡淡道。
“也对,亲兄弟还要明算账。”白马恍然笑道,“这样吧,改天你请我去静心雅叙耍耍就好。”
“可以。”田知棠毫不犹豫。虽然如今他囊中并不殷实,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三百贯,其中还有大半是前日刚得夏继瑶所赐,而位于长乐坊的静心雅叙却是城中档次最高价格最贵的青楼,号称“独占燎北八分风月”,其声名直追虓朝京师的硕人馆、周戎的蹇裳轩与玄方的金风楼,但若只是白马一人开销的话,倒也并非负担不起。
“你想知道些什么?”见田知棠痛快答应,白马满意颔首。
“你都知道些什么?”
“这么说吧,案发之时,我不仅刚巧路过现场,还顺手救了公孙飞鸿一命。”白马轻声说道,说话间抬起右手摸了摸肋下,“我的伤也是这样来的。”
“你可看出劫囚者是何来路?”田知棠立刻问道。
“现场太乱,鸡飞狗跳的,不过对方有两名高手先后与我打过,一个使的是铁棒——不是宋金虎,你别多想——这人身材矮壮,实力应在初悟上下,看武功路数似乎也在军中待过,你们若有想法,不妨从这一点着手来查。”
“另一个呢?”
“另一个就很‘有趣’了。”白马收起微笑,语气幽幽地说道:“这人是个女的,因头戴斗笠,未曾显出真容。从其嗓音和身段推测,岁数应该不大,估计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值得一提的是,这妮子使的是剑阁镇山绝学,且能与我两败俱伤!虽说这里头有我大意疏忽的缘故,却也足见其功力不俗。”
“剑阁?穆剑痴的亲传弟子里头几时多了个女的?”田知棠满心讶异道。
“所以我才会说‘有趣’。”白马眯起双眼,“我以为这妮子并非剑阁弟子!”
“怎么说?”田知棠愈发疑惑。
“我曾与穆长云座下首徒交过手,见识过真正的风雪流云。虽然这妮子使的的确是风雪流云的招式,但出招之时似乎又总是少了点什么,具体我也说不上来,只是一种感觉,就仿佛——仿佛——”白马说着说着便自陷入沉思,露出搜肠刮肚的苦相。
“仿佛在看镜子里的倒影?”田知棠脱口而出。
“对对对!就是这种感觉!你怎么知道?”白马浑身一震,猛然抬头看向田知棠。
“那些弓弩呢?你是否留意过?”田知棠并不解释,反而十分生硬地推动话题。
“关于此事,恐怕我又要说‘有趣’了。”白马闻言摇头,不等田知棠追问又道:“想必你们和许多人一样,因为陈记失火而怀疑到岐山院头上了吧?虽然当晚我一直与人打斗,并未得闲细看,但我只凭交手间匆匆瞥过的几眼就能断定,这批弓弩与陈记毫不相干,甚至不是民间私造。换句话说,你们全都错了。”
“这么肯定?”
“当然!我曾是——”白马刚要出言自证,却又眼珠一转改口笑道:“反正我可以用脑袋担保。”
“既然如此,陈记这把火又该如何解释?”田知棠的眉头顿时拧作一团。
“娘的,这把火背后究竟藏着什么蹊跷?”同一时间,北城刺史府书房内,公孙飞鸿心中升起了同样的疑问。
虽然公孙飞鸿并不像白马那般能够根据涉案弓弩的形制果断排除陈记嫌疑,但刚刚收到的消息还是让他开始重新思考陈记的失火原因——就在方才,燎县差人来报,称下午曾去州府为陈记失火翻案的韩三喜因为与人发生口角,竟被恼羞成怒的对方错手杀死于街头,而杀人者是岐山院的一名马夫!
严不锐绝对不是白痴。这一点公孙飞鸿无比肯定,否则这位严荣嫡孙早就被自家表姐踩去脚底,根本不可能与后者呈分庭抗礼之势。既然严不锐并非白痴,又怎会一再作出不智之举?他难道不知什么叫“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以岐山院的实力,有些事他明明可以做得不留痕迹。
“难道是有人嫁祸?如果陈记失火并非岐山院所为,错手杀死韩三喜的岐山院马夫则是被人暗中收买或者要挟,那么事情或许就能说得通了。”公孙飞鸿继续思忖道。想起州府长史周全前日的表现,公孙飞鸿愈发肯定自己这一猜测。
心念既定,公孙飞鸿结束沉吟,抬眼看向书案后的孟弘文,打算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却见对方正埋首案头奋笔疾书,也不知在写些什么。见此情形,公孙飞鸿只得耐住性子继续等待。
直到远处依稀传来三更天的梆子声响,孟弘文终于停笔,待将写好的信笺仔细叠起交予门外书童送走,这才转身回房,坐去苦候已久的公孙飞鸿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