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世界“天降神兵”
变革的力量在每个时代都是发展所面对的最大困扰,企业世界在过去的50年里,一直在被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惊喜”冲击,而战略理念的兴起则正是对这些冲击的一种应对。其中最重要的转折,看起来如四大天王从天而降一般。虽然没有明确的先后次序,但首先是政府对航空、银行以及通信等高度管制产业的放松,因为长期以来这些行业一直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难以进入;其次则是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包括个人计算机的大范围普及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再次是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它不仅扫除了恶意并购的障碍,也建立了一个真正由公司控制的实实在在的自由市场;最后是全球化,它不仅意味着企业开始面向全球的客户出售产品,也意味着企业向全球的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并时刻面临来自全球企业的竞争。
这四个趋势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在扩展市场与竞争的边界,使整个商业世界进入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式的创造性破坏之中。但是,如果战略能帮助所有企业建立一种警觉,就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觉醒正在到来:所有企业都将发现,来势汹汹的后来者正在试图夺走自己的生意,入侵自己的市场,新的无良竞争者更会时时刻刻从不知名的地方冒出来。英特尔(Intel)的CEO安迪·格鲁夫(Andrew“Andy”Grove)在他1996年有关战略的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中已经充分捕捉到了这种氛围。
如今,“竞争”和“竞争力”(Competition and Competitiveness)的概念已经在我们的脑中深深扎根,以至于我们已经忘记了这是多么晚近的发现,尤其是对于那些坐享战后30年繁荣时代,而变得松懈慵懒的美国企业。最早有关公司战略的两本书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这两本书中仅分别有2页和4页的内容提到了竞争,这也部分地反映了当时的商业生态:那时人们担忧的是没有受到合理监管的公司,而不是公司本身所受到的威胁。
与同时代的大部分人相比,布鲁斯·亨德森对于竞争的态度却完全不同,他对这个概念相当着迷,并且激进地相信竞争在促进企业的绩效提升方面有巨大的潜力。20世纪60年代,当他读到达尔文主义(Darwinism)的人类学著作时,就立即将BCG拆分成三个独立的小公司——红色公司、蓝色公司和绿色公司,并且让它们展开竞争。竞争的效果的确超出亨德森的预期,但结果不是他所预想的那样:不过三年,几乎整个蓝色公司,即其中最为成功的一支,独立出来创立了贝恩公司(Bain &Company),并在日后的15年成为BCG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
亨德森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先驱,因为他将客户面临的所有挑战都看成等待破解的谜题,并通过大量充满创造性的方法搜集数据,然后将数据输入合适的分析框架之中,或干脆建立一个全新框架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关键性的结论。那些大型咨询公司的战略专家,如贝恩的奥里特·加迪什(Orit Gadiesh)一直认为“破解案例”(Crack Case)是咨询顾问工作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这最初只是咨询顾问从商学院学到的一种方式,但是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让这种“破解案例”的功能变得难以想象的强大,以至于超过了任何商学院教授所能达到的水平。
所以,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企业的战略需要相当深入的思考才能够明晰,就像案例需要被“破解”一样,这对于企业界还是相当新颖的提法。其新颖之处在于,它需要将各种前所未有的因素整合在一起,进行通盘考虑(在战略革命开始之时,大多数公司并不知道自己相对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是多少,很多公司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而众多外部专家和产值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咨询产业则提供了这样的专业性。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概念本身的确不像实际经验那么重要,但是,它给企业建立了必须搜集空前规模的各类成本、市场和竞争者数据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