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汉光武帝的治术
汉光武帝复兴汉室,统一天下,于公元25年即位,定都洛阳,开始他的抚亡政策。首先让流亡的人民重归故土,以安定民心;接着又新封受王莽压迫的刘氏族人为诸侯,并给流亡的豪族以适当的场所,使他们能够安心居住。公元26年到公元38年,曾经三次公布解放奴婢的命令,但没有贯彻到底。光武帝自称,以柔治天下,一切政策以中道为主,使人民得以休息。
光武帝的另一项重要措施,便是复兴儒家。光武帝本来就是一个读书人,所以对复兴儒家极为卖力。他先在鲁国建孔子庙,又在各地设公立学校,儒学因而大盛。
汉光武帝分封的大部分功臣是外戚,尤其是南阳(光武帝故乡)的阀门之家,因而造成中央势力的衰退和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大。这和前汉的情形很不相同,前汉中央政府的力量强大,地方大族的势力尚未形成。在政治方面,前汉时宰相的地位还很高,到后汉,宰相形同虚设,由六位尚书分掌政治,宦官也亲自传达皇帝的命令。这是造成后汉宦官、外戚争权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莽演出禅让剧的时候,有无数的人颂赞他的德行,因而不能不使人怀疑前汉儒者的道德观念,于是光武帝开始着手儒家的革新。前汉的儒学是指导国家行政的政治理论,政治哲学的色彩很浓厚,个人的道德反被遗忘。光武帝为此特别提倡名节,推行由家庭推及乡党的道德,以培养个人的伦理,唤起人民的道德自觉。于是前汉推行政治哲学的儒家慢慢就变为后汉提倡道德哲学的儒家。后汉的政治亦以建立儒家的道德国家为标的。光武帝即位后,定期聚集达官显要读儒学。后来的皇帝也都喜好儒学。因此,皇后、外戚也受此感染而喜好儒学。名节的提倡与儒学的崇尚,是后汉太学生喜谈政治、批评人臣名节的起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