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瞬间+西方历史的瞬间(套装共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周初的政治与社会

武王去世以后,成王即位,由周公摄政。武庚与管叔、蔡叔等联合叛变,经周公亲自东征,平服东方叛变集团后,周的势力才真正统有山东、江苏一带地区。

殷商的文化圈东起山东半岛的西半部,南达长江南岸。这文化圈跟从西方来的周朝,不管在风俗上,还是语言上,都有不同。因此,周朝要统治这些新征服的土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周公为了能有效统治这片区域,首先在现在的洛阳附近建立一个新的政治首都,然后把殷移民迁移到这里,并且把这新都叫做“成周”,以与奉祀周宗庙的“宗周”并立。周这个新首都完成时,周公迎成王到新都,向诸侯宣布还政成王。

此外,为了有效统治天下,还模仿殷的政治组织,实施封建制度。殷的政治组织以部族联盟为基础,一部族或若干部族组成一个国家,再由这些国家集聚而创出殷的国家组织。殷的直接统治区域,即畿内,由殷的部族居住。畿内以外的地方有殷的部族,也有殷以外的部族。殷商为了统治这些畿外的地方,给予各部族的首长公、侯、伯、子、男的爵号。公、侯、伯是上层诸侯,统率下层小部族的子、男,对殷王则有朝贡的义务。周便是模仿这种制度。周和殷制度上的不同点是周把同姓的族人分封于华北平原一带为新诸侯,以便统治新征服的地区。周也把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并依据爵位的不同而给予方百里到五十里的封地,军队数目也需受爵位的限制,大国诸侯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天子则有六军。周朝的这种统治制度,一般称为封建制。

西方的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君主跟家臣间的契约上,家臣需向君主宣誓效忠,君主有保证家臣安全的义务。可是,周的封建制并不是基于君主跟家臣的个人忠诚关系,而是以宗家跟支族的关系联系起来的。宗家拥有宗庙,因此,支族应参加宗庙的祭祖,并为其服务。周朝封建制度最大的特征便是透过这种宗族关系团结起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周朝的封建制是建立在这种宗法关系上。譬如,周天子对分封为诸侯的众子来说是“大宗”,众子对周天子是“小宗”。在封地里,每世诸侯都以嫡长子继位,是为“大宗”,分封为卿大夫的众子则为“小宗”。

此外,周族跟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部族,由于住在同一个地方,信仰同一个土地的神,而组成了强固的地缘关系。同时,由于周朝厉行外婚制,更容易借婚姻关系和其他部族融合,超越了部族间的差异,使地缘关系更为密切。

殷人敬鬼神,先鬼(死人的灵魂)后礼,借神的意志来施政,而且认为一切现象都有它一定的轨道。这些轨道,可以借鬼神作媒介来了解。也就是说,天命一成不变,但是可以透过神来预知它,大自然跟人间世的一切变故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神的意志才产生。总之,这是一种命定论。周初,周公和召公的想法就跟这些想法有所不同。他们认为,人出生的时候,天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人的三命为是否会成年、一生的吉凶,以及寿命。同样的,新王朝建立时,就已从上天得到跟以前王朝同样无限的寿命。夏、商都从上天得到无限寿命,因为它们不敬重德行,很快就灭亡。周朝如果不注意敬德,寿命未到就会灭亡。命虽然由上天赐予,可是,不敬重德行就无法保全寿命,从而早夭。从这些想法看来,周虽然相信命之一定,但是,认为要是不慎修德行就会早夭,要是慎修德行就可永享天命,这种靠修德来维持天命而不像殷商那样单靠鬼神来预知天命,是一大进步。

殷人敬鬼神,周人崇礼,敬鬼神而远之。殷人认为从鬼神可预知天的意志;周则对祖先的神尽礼而拜,也重视祖先的功业跟祖先留下来的训诫。殷人认为神很可怕,所以奉牺牲来讨好神;周人认为祖先之灵是善,只要子孙从礼祭祀,祖先就会向子孙显示忠言。所以周朝尚礼,重视祖先遗训,认为这样就可以维持天命。这种靠人的意志来维持天命的观点,可以说摆脱了殷人鬼神的控制,给人一种道德上的自由。这也许可以说是周公与召公对周朝的最大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