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言 国外智库论上海合作组织
王灵桂[1]
2018年2月23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作为上合组织轮任主席国,中方将于今年6月在青岛举办上合组织峰会。目前,中方正就峰会筹备事宜与成员国保持密切沟通,加紧进行协商。中方将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峰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上合组织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此消息迅即成为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引发了许多评论和议论。
其实,这是一个迟到的好消息,或者说是一则半年多之前就发生的新闻。2017年6月9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团结协作 开放包容 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在这个重要讲话中,习主席指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会上,习主席强调,“中方将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并于2018年6月举办峰会。中方将认真履职尽责,同各方一道,努力给各国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携手创造本组织更加光明的未来”[3]。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一致决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下次会议2018年在中国举行;下任主席国由中国担任。”这个决定和习主席代表中国政府的表态,在会议结束时公布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新闻公报》中再次得到了确认。
回顾上合组织过去的成长历程,展望未来更加光明的前景,可能十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发展阶段的重要性。2016年是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按照我国古代对人的岁数的别称,15岁叫“舞象”,也称“志学”[4],标志着人生即将进入新阶段。2017年,上合组织已经16岁了,新的时期和发展阶段已经开始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16岁被描绘成非常美好的年龄,被称为“二八之年”,也被称为“破瓜”“及瓜”“碧玉”之年。晋人孙绰在其诗《情人碧玉歌》中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宋代苏轼在《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中也说,“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唐朝诗人李群玉在《醉后赠冯姬》中盛赞“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从“舞象”“志学”之年到“破瓜”“及瓜”之年,是上合组织逐步走向成熟,并不断塑造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标志。就此,习主席在阿斯塔纳会议上高度评价这个发展历程时指出,“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签署15周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以这两份纲领性文件为思想基石和行动指南,成员国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在构建命运共同体道路上迈出日益坚实步伐,树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5]。
习主席对上合组织过去发展的评价和对未来前景的倡议,真实反映了这个组织走过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正确指出了今后的光明前景。起源于“上海五国”机制的上合组织,本身就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应对冷战后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而做出的战略选择。1996年4月26日、1997年4月24日,五国元首先后在上海和莫斯科举行会晤,分别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是亚太地区的多国双边政治军事文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此后,五国元首年度会晤形式被固定下来,轮流在各国举行。1998年至2000年,先后在阿拉木图、比什凯克、杜尚别召开五国峰会。杜尚别会晤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应邀以客人身份与会。会晤内容也由加强边境地区信任逐步扩大到探讨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各个领域开展全面互利合作。由于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该机制被冠以“上海五国”称谓。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区域合作步伐,以更有效地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抵御各种风险与挑战。与此同时,冷战结束后,这一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各国安全与稳定。中、俄、哈、吉、塔、乌六国都面临发展自身经济、实现民族振兴的艰巨任务,也有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总统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加入“上海五国”机制。15日,六国元首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宣告诞生。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晤在上海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之后,历次峰会都不断增加合作内容、拓宽合作领域:圣彼得堡第二次峰会上,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莫斯科第三次峰会上,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常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代表条例》、《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细则》、上海合作组织各机构条例、上海合作组织徽标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人选;塔什干第四次峰会上,六国元首签署了《塔什干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特权和豁免公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合作打击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协议》,批准《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条例》,设立上海合作组织日,给予蒙古国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地位,六国外长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交部协作议定书》;阿斯塔纳第五次峰会上,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构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常驻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代表条例》,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上海第六次峰会适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上海五国”机制建立10周年,经成员国协商,中方邀请蒙古国、巴基斯坦、伊朗总统和印度总理作为观察员代表,阿富汗总统及东盟、独联体领导人作为主席国客人出席,并批准了下任秘书长、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主任人选;比什凯克第七次峰会上,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杜尚别第八次峰会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等重要文件;叶卡捷琳堡第九次峰会上,成员国元首签署了《叶卡捷琳堡宣言》《反恐怖主义公约》等重要文件,并同意给予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对话伙伴地位;塔什干第十次峰会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宣言》,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和《上海合作组织程序规则》;阿斯塔纳第十一次峰会上,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阿斯塔纳宣言》,对上合组织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做出战略规划;北京第十二次峰会上,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等10个文件,会议同意接收阿富汗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土耳其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比什凯克第十三次峰会上,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比什凯克宣言》,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2017)》;杜尚别第十四次峰会上,成员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了《杜尚别宣言》,并正式开启扩员大门,各方还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乌法第十五次峰会上,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塔什干第十六次峰会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塔什干宣言》等多份重要文件;2017年6月8日至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这是2017年中国面向欧亚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推动上合组织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助力成员国应对威胁挑战、实现发展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阿斯塔纳第十七次峰会决定2018年峰会在中国召开,中国成为新的主席国。这将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中国作为主席国将同各伙伴国奠定发展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自此,上合组织奠定的坚实合作基础和取得的丰厚成果,将在6月的中国美丽海滨城市青岛再绽,异彩纷呈。
时光正流逝,形势在发展,机遇正来临,挑战也增加。在“破瓜”“及瓜”之年,中国和上合组织的成员们,如何“破瓜”、如何“及瓜”?习主席进一步指出,“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各国惟有同舟共济,才能妥善应对威胁和挑战。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6],并在此基础上就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五点倡议。一是巩固团结协作。要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加强立法机构、政党、司法等领域交流合作,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中方倡议制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二是携手应对挑战。中方支持落实《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主张加强地区反恐怖机构建设,倡议举办防务安全论坛,制定未来3年打击“三股势力”合作纲要。呼吁各方支持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期待“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为阿富汗和平重建事业发挥更积极作用。三是深化务实合作。中方和有关各方正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等区域合作倡议以及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上海合作组织可以为此发挥重要平台作用。中方倡议逐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支持建立地方合作机制,并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合作。四是拉紧人文纽带。中方愿同各方继续做好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运行工作,办好青年交流营、中小学生夏令营等品牌项目,并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文化艺术节、妇女论坛、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启动实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计划”。中方倡议建立媒体合作机制,将主办本组织首届媒体峰会。五是坚持开放包容。中方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以及其他国家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合作,赞成本组织继续扩大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交流合作。
习主席倡导必须坚持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不变的灵魂。这是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思想基础,也是走向更加辉煌未来的根本保障,更是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的基本遵循。概括来讲,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上海精神”,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合作,通过对话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上海五国”机制在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安全问题后,逐渐在地区安全、区域经济、文化和教育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继承了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建立了区域性预防冲突机制,在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方面进行了重要尝试,制定了共同措施,对遏制“三股势力”的蔓延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有利于维护本区域各民族的团结与安全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相互尊重的理念体现了各成员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二是强调在经贸领域的平等互利合作,推动便利化进程,通过开放和互惠实现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经济和进行经贸合作是该组织的核心任务。虽然各成员国国情不同,经济特色以及发展轨迹各异,但该组织确立了平等互利的基础原则,利用经济互补的有利条件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促进了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基于地缘因素,各成员国之间存在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机遇,同时,各成员国有着共同目标:推动各成员国经济发展,增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共性与利益连带性。三是在多边合作中坚持协商一致原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倚强凌弱。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其中一个中心原则就是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该组织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各国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平等协商,彼此结成“好伙伴、好邻居、好朋友”,在地区和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在国际舞台上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共识,共同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强调开放、透明、不针对第三国。五是形成和确立了新安全观、合作观、发展观。在合作的过程中承认差异,寻求共赢,主张以合作促安全,一国的发展不能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六是“上海精神”体现了先进的文明交流形态。人类的许多悲剧都源于彼此的不信任以及对文明的不尊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集中了两百多个民族,文明属性各不相同。在这样一种广大的国际生存空间中,各个民族国家在忠于自己文明与文化传统的同时,对其他文明形态保持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该组织中,各成员国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各种文明平等交流的局面,为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七是开放包容的理念特色明显。上合组织起源于“上海五国”机制,本身就是开放包容的具体体现。在发展进程中,上合组织秉持的扩员主张和态度,让其舞台越来越宽广、资源越来越丰厚。印度、巴基斯坦的加入,以及观察员国的增加,也进一步验证了上合组织的这种发展特性。这与长期封闭的西方国家集团形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八是中国的独特作用让上合组织生命之树保持常青。中国历来主张和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中国的发展对其他成员国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不是利空而是利好。通过合作抓住中国崛起的机遇,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是“上海精神”和上合组织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新生事物,随着印度、巴基斯坦的加入,上合组织规模和影响力正不断增大。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国外的战略智库始终将上合组织作为重要关注目标,并不断地进行品评。其中,叫好者有之,中立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甚至抹黑谩骂者也不在少数。对这些声音,应该采取兼听的原则,有道理的多听听,并转化为改进和提高的“营养”;对无道理的也听听,这有助于我们头脑清醒;对无理取闹之声,大可一笑了之,不予置理。这样才能保证上合组织“这艘航船”前行在正确的航线上,并能不断乘风破浪,阔步向前。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中国必须把“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与上海合作组织的任务相结合,加强组织内成员国间的联系和交流将是中国进一步发展其多边关系的关键。美国另一家重要智库的态度则相当暧昧。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在其报告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共识为基础的组织,中国目前是其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国。土耳其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应该会给欧洲和美国敲响警钟。如果美国和欧洲希望改变中国仍有局限但日益明显的全球安全雄心以扩大跨大西洋的战略利益,那么其制定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法来管控土耳其的战略调整将是至关重要的。国家亚洲研究局则在其报告中开始唱衰上海合作组织,认为上合组织是在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多边机构,继印度和巴基斯坦于2017年加入之后,成员国的日益多元化意味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初衷已不再清晰,该组织作为中国和俄罗斯主导下的协调机制的实用性被削弱。哈德逊研究所则认为,上海合作组织仍然高度依赖中俄之间持续的良性关系,然而,欧亚地区秩序依然脆弱,在支持上海合作组织目标的同时,中国和俄罗斯优先考虑它们与欧亚国家以及其他地区的多边组织和倡议(如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及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胡佛研究所则以明显捧杀的味道写道,中国是上合组织的主要参与者和无可争议的领导国,事实上,中国而不是俄罗斯,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经济主宰”国家,并且哈萨克斯坦也同中国一道“在上海合作组织及其他场合抵消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在《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政治格局中应运而生的新三角外交》报告中认为,“在21世纪初,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包括三个实力不平等的大国,它们的行动以决定性的方式影响着全球体系。美国是全球体系的中心;中国是美国主导地位的主要挑战者;俄罗斯比这两个国家都要小得多,其试图寻求用某种寡头政治取代当前的霸权”,同时,该智库也承认,“俄罗斯正寻求在当前的全球体系内进行一些行动,而不是试图打破它。中国有意避免与美国对决,更愿意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最重要的是,中国寻求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获得外交经验并提高军事能力。俄罗斯是中国在欧亚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在过去25年里,两国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一个准则之上的:中国和俄罗斯永远不会相互对立,但它们不需要相互追随。中国和俄罗斯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在利用双边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新原则的区域秩序。欧亚大陆不可能处于单一大国的统治之下。因此,一个持久的秩序只能是多边的,由主要的大国引领,但要考虑到所有其他国家的利益。基于上海合作组织(SCO)的平台,在国家领导人之间建立一个共识可以成为构建这一秩序的支柱”。上合组织扩员后,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处在了十字路口,并提出了两个疑问,扩员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是否会成为协调大国在欧亚地区利益的重要论坛还是会因为成员国之间的互不信任而崩溃?”“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并不能真正解决印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但是“随着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该组织将产生三大强国,这将削弱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巴基斯坦的加入也有利于实现俄罗斯的另一个目的:扩大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以将亚洲大陆所有的参与者包括在内,并为阿富汗提供更好的区域合作”,“目前的扩员充斥着严重的问题,包括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竞争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持续的敌意”。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在《扩大并不意味着更好:俄罗斯使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一个无用的俱乐部》中无聊地说,“自2011年以来,俄罗斯一直在通过邀请其关系友好国家印度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容。俄罗斯认为,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已经在进行三边合作,这种创新将增加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普京和习近平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广阔的‘一带一路’倡议远比从制度上定义的上海合作组织更有用,因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所有决策都是经协商一致而做出的”,“中国外交官和专家表示,中国政府充分意识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状态,可能会使本已相当低效的组织完全瘫痪,因为其成员在各种问题上的‘异议’一直存在。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再把上海合作组织视为一种有用的手段”。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在《谁的规则,谁的范围?俄罗斯在后苏联国家中的治理与影响》中认为,“尽管俄罗斯欢迎上海合作组织提出的反西方言论和倡议,但它私下里反对授权任何机构设立可能会侵犯欧亚经济联盟管辖权的体制或监管框架”。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在《中国、俄罗斯需要共同的欧亚愿景》中说,“中俄关系的重大问题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自身经济计划的‘协调’。俄罗斯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打算像其他国家那样简单地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而是寻求与中国建立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致力于降低美国在‘欧亚大棋盘’的影响力是不够的。它们必须建立一个改善当前局势的新大陆秩序”。
美国兰德公司在《中国将对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感到后悔》中煽风点火地说,“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SCO)的成员,中国可能会在一个习惯于礼让与合作讨论的区域经济和安全组织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分歧”,“随着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俄罗斯欢迎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可能会加强俄罗斯在阻碍或反对中国倡议方面的力量”,“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表示,‘印度和俄罗斯在国际问题上一直都保持同一立场’。展望未来,俄罗斯的这种策略可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俱乐部》中评论说,“今天,中国、俄罗斯和四个中亚国家聚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欢迎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SCO),这是一个不包括美国的安全与经济俱乐部。这一扩员标志着该组织从军事协调到经济合作的潜在转变。从理论上讲,上海合作组织有着强大的影响力。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该组织可以夸耀其成员国涵盖世界40%的人口,创造了全球20%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在军事上的花费超过3000亿美元。从地理上看,该组织是中亚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竞赛的中心,也是欧洲和亚洲之间的陆上贸易通道”,“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美国应该继续关注该组织。但是,美国不必对上海合作组织决定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而感到担忧。相反,欧亚经济合作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美国应该欢迎上海合作组织和其他区域组织为解决长期经济问题而做出努力”。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在《回归根本:反恐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中评论说,“反恐合作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SCO)自成立以来的一个存在理由……该组织将从六个成员国扩大到八个成员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将对区域反恐合作产生深远影响”,“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圣彼得堡首脑会议期间签署了《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在此之后,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RATS)于2004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成立。该机构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合作机制的第一个制度化象征”,“经过15年不断加强的反恐合作,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着新的挑战”,“反恐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有力地推进了该组织的制度化过程。因此,当前的威胁以及新成员国的加入可能会扩大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及双边合作范围”。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在《打造“大欧亚”:来自俄罗斯、欧盟和中国的看法》报告中说,“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已成为新常态。俄罗斯与其欧洲邻国之间的关系正朝着一种‘逐渐疏远’的模式发展。与此同时,俄罗斯面临的其他挑战与欧洲面临的挑战不相上下,甚至更大。俄罗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和全球价值观体系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位置”,“俄罗斯和欧盟能在新的现实中进行合作吗?欧盟与俄罗斯合作的新机制又是什么?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2016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提出了欧亚经济合作的新愿景:打造‘大欧亚伙伴关系’(常被称为大欧亚战略)。这将包括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独联体成员国和其他有关国家之间建立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网络”,“从组织上说,‘大欧亚伙伴关系’建立在多个经济和政治项目相融合的基础之上,如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以及欧亚地区的其他组织和金融机构。上海合作组织可以作为打造‘大欧亚伙伴关系’的‘黏合剂’”。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在《对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驱动因素的要求:展望未来5年》报告中说,“俄罗斯未来几年外交政策的重点将在于巩固其在后苏联时代的大国地位以及减少对其的政治孤立。随着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取代了之前的八国集团(现在是七国集团,俄罗斯被排除在外),上海合作组织(SCO)取代了俄罗斯-欧盟峰会、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俄罗斯逐渐在非西方国家中安定下来。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容易。俄罗斯与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关系虽然很友好,但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的经济疲软。油价下跌导致俄罗斯的出口额下降了约三分之一。俄罗斯武器销量的增加也并未弥补这一缺口”。
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在其发表的报告中说,“上海合作组织是为区域合作而设立的,目的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联系。尽管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各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主义方面的意见不尽相同。尽管一些人相信上海合作组织可以为该区域带来稳定和预见性,但另一些人认为该组织是一个维护威权政权和鼓动反西方措施的机制。当前关于区域主义的论述已经意识到区域合作机构应对跨国挑战和威胁反映了其所具有的相关性及时效性。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将继续加强在安全、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和在促进区域稳定方面的努力。尽管上海合作组织最初是一个区域组织,专注于一些具体的地区问题,但现在它的活动甚至扩大到宏观的区域范围”,“自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国认真努力地使该组织成为一个成功的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规范性文件将上海合作组织描绘为一个促进对话、重视地区和平与安全的组织。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概述了其合作的主要领域,包括区域安全和建立信任措施;在外交政策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打击非法贩卖毒品和其他跨国犯罪活动等”,“从长远来看,印度通过与上海合作组织对话和更好地合作,或许能够实现自身在该地区的利益”。
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凸显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潜力》中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上海合作组织会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立对话的平台……这是上海合作组织能为两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太可能受到双边议程的限制,并将共同参与更广泛的问题讨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安全问题和外交对话之后,上海合作组织将脱颖而出”。
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在《重新设想欧洲能源安全》报告中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基于共同利益的安全组织,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区域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EEU)之间合作的可能性,为欧亚大陆能源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真正的支持;在加强中亚、中东和欧洲能源贸易和互联互通的计划中,多边参与、通过现有机构的合作以及遵守游戏的共同规则(行为准则)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引入了基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框架(‘一带一路’倡议),表达了对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宪章进程的兴趣,并签署了《国际能源宪章》,这些事情并非巧合。对一个向外寻求贸易、经济机会和能源的国家来说,中国必须跨越欧亚大陆上的诸多障碍”。
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在《非西方外交文化与全球外交未来》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许多主导当今多边外交的组织和论坛。虽然这些组织和论坛的成员准入规则和发展目标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组织在创建时的权重分配,这可能体现在特权(例如永久成员身份)或决策权(更大的投票权或否决权)方面。全球金融治理的架构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世界银行虽然成员众多,但一直以美国为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负责人总是来自欧洲”,“国际组织和论坛一直偏向西方国家令一些非西方国家倍感挫折。随着这些非西方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非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倡议支持度降低,国际机构内僵局反复出现以及非西方国家反制度化的尝试都证明了这一点……以上海合作组织(SCO)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为典型代表的由非西方国家成立的现有国际多边机构的竞争对手通常存在一个问题,即这些新成立机构都是现存机构的模仿者”。
瑞士智库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安全研究中心在《上海合作组织:东方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崛起?》中认为,“许多人认为,尽管上海合作组织章程中使用的语言具有‘非针对性’政策的良性性质,但其意图限制美国在中亚的存在性是不言而喻的,并可能对全球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从西方的角度看,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战略联盟,其主要目的是结束美国对传统上由俄罗斯和中国所主导地区的‘侵占’。中国和俄罗斯不但保证了从这个联盟获得中亚资源的机会,还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投票集团,这个集团有能力影响国际政治,有利于进行反对扩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投票”。
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在《印俄关系中的积极信号》报告中认为,“在过去几年里,印度战略专家提出的一种担忧是,人们怀疑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印度无法再指望俄罗斯,应防止俄罗斯向中国靠拢。这导致印俄双边伙伴关系受限。然而,俄罗斯-印度-中国三角关系最近的发展表明,俄罗斯采取的政策比人们预期的更为均衡,而且对印度方面正发出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
印度智库国防研究和分析中心在《上海合作组织:印度进入欧亚大陆》报告中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纳入其他邻近国家的议程自2010年以来是一个受到激烈争论的话题。虽然有些成员倾向于扩容,但没有制定标准、程序和时限,这阻碍了新成员的加入。长期以来,俄罗斯支持印度成为正式成员。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坚决支持纳入印度。但是只有中国希望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只有蒙古国受到了全员欢迎,但它对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犹豫不决。联合国的制裁阻碍了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显而易见,尽管上海合作组织的知名度很高,但其效率和立场依然难以捉摸。上海合作组织实际实现的成就只是中国双边倡议中的一个指标,“上海合作组织受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深层次竞争的影响”,“与印度建立联系可以为上海合作组织提供新活力,为迄今为止以中国为中心的上海合作组织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和更高的国际地位。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将赋予这个组织更大的合法性”。“上海合作组织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当前的全球再平衡博弈。上海合作组织肯定会面临中美紧张、美俄对峙、中俄协调、印美对峙等复杂的地缘政治暗流”,“事实上,印度、俄罗斯和中国正在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一些多边组织中共同协作。印度加入了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双边经济关系正在不可阻挡地发展。同样,印度和俄罗斯也致力于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印度拟与俄罗斯领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但需要明确的是,美印协约可能会超越军事领域,进而推进两国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这将使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地缘政治领域中的参与更具挑战性”。
印度智库国防研究和分析中心在《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利害关系》中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将为重新连接欧亚大陆提供新的机会。正如莫迪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乌法峰会的发言中所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身份将是‘印度与成员国关系的自然延伸’。上海合作组织可以为印度提供一些独特的机会,使其与欧亚地区进行建设性合作,解决共同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打击恐怖主义,遏制‘伊斯兰国’和塔利班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存在,能够确保在这个由大量穆斯林组成的关键地区中危害性力量不会引发反抗其的活动”。
巴基斯坦智库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在《俄罗斯的复兴:巴基斯坦的机遇与局限》中认为,“俄罗斯与其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正在优先考虑联合开展能源项目。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来源于其所拥有的重要自然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还与中国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达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中国和俄罗斯是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合作伙伴、盟友和邻国”,“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一员。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在推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发展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这将使巴基斯坦能够在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气候变化适应、灾害管理、打击贩毒和减缓疾病等一系列高技术领域与其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进行合作”。
本书是“国际战略智库观察项目”2018年度的第一份报告。“国际战略智库观察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的重点课题之一。长期以来,我们本着“立足国内、以外鉴内”的原则,密切跟踪和关注境外战略智库对中国发展的各种评述,对客观者我们认真研究吸纳,对故意抹黑和造谣者我们一笑了之。这不失为一种接地气的研究路径和方式,汇总其科学成果并适时发布也不失为我们服务国内同人研究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这也是我们系列专题报告的初衷和目标,敬请各位前辈和同人批评指正。
信笔至此,是为序。
2018年3月1日
于北京张自忠路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