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分析框架
本研究的核心议题是: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从微观视角揭示基层政府(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以及村民三大主体参与政策实施的复杂过程与逻辑及其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实际影响。在中央集权国家的背景下,凭借强有力的政府动员以及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控制,一项全国性的政策自上而下地实施,政策目标最终基本得以实现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中国转型大背景下村民与村委会、基层政府角色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的演变,同时受到环境政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素影响,虽然从宏观上看退耕还林政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乡村个案场域中,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反观政策实施成效时,却发现政策基层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即规范性政策在地方执行中面临村民基于地方性知识等非正式因素的适应性选择、政策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性的风险的策略性行动等冲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多元主体参与政策基层执行过程与实践逻辑对政策实践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的主体部分以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为基础,重点分析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一项全国性的环境政策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传递到科层体制末端,基层执行主体(镇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共同参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复杂过程及其对政策执行的实际影响等内容。基于研究者对研究场域的可进入性以及对各层级政府的资料可获得性情况而言,中央层面主要限于系列政策文本的二手分析,而在基层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及政策执行情况上拥有丰富的一手资料,所以本研究重点关注基层政府的政策委托-代理执行情况(即以科层层级权力末端的乡镇政府及其延伸的村委会层级为主),并不对自上而下中央到地方以及村民各个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展开全面分析。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如下(见图2-1)。
图2-1 研究分析框架:退耕还林政策基层执行过程与实践逻辑
基于对研究核心议题和基本分析框架考虑,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七章,前三章是研究基础与准备;第四、五、六章是研究主体,重点讨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退耕还林政策的基层执行过程与实践逻辑,即镇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三大主体的关系演变以及围绕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互动关系,并根据各个主体在执行过程中凸显的政策执行特点探究影响因素以及实践逻辑;最后一章是总结与进一步讨论,简要呈现该研究的结论和可供进一步研究的议题。以下是本书的框架结构(见图2-2)。
图2-2 研究写作逻辑框架
第一章:导论与研究问题提出。首先,该部分开门见山地直接引入本研究所讨论的退耕还林政策地方实践案例,初步描述东溪村退耕还林政策实践的现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在微观描述案例实施过程同时嵌入性地呈现全国退耕还林政策实践概况以及同期中央政府回应“三农”问题而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支农”激励政策的相关实践,此外对转型时期基层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三者的角色和关系演变进行简要分析。其次,从学术层面对近年来国内外退耕还林政策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以及政策变通执行理论视角进行评述,重点关注退耕还林政策研究中有关程序性动态研究以及基层执行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最后,根据实地案例实践与理论层次的讨论提出研究问题。
第二章: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该章重点介绍本研究采用深度个案研究方法的原因、调查点的选择与进入、资料收集的方法(如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文献收集与分析等)与运用以及研究的效度评估等内容。在充分的研究准备工作以及完备的实地资料基础上,根据研究问题以及田野经验拟定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为接下来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三章:理论视角与核心概念界定。该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介绍本研究的理论视角,首先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重点关注一项全国性环境政策基层执行的过程与实践逻辑以及实际效果;其次基于我国科层管理体制,一项全国性政策的实施需要经过自上而下层层传递得以实现,在批判借鉴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对政策的基层委托-代理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再次,通过建构主义的话语分析视角对基层主体的政策解读、政策执行过程特点与逻辑进行分析;最后以结构化理论为基础呈现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的策略性演变。其二是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澄清,该研究重点将“行动者”、“地方性知识”、“话语”、“环境政策基层执行”、“乡村社会转型”等作为特定时空中的政策实践过程与逻辑的主要分析工具。
第四章:乡镇政府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过程与实践逻辑。首先,对退耕还林政策相关文本规定与规范性的操作规程做简单介绍,并根据政策自上而下委托-代理过程对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以及其他主体在委托-代理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其次,在梳理基层政府执行政策原则的基础上,呈现实地调研过程中东溪村所属的S镇政府对政策的解读以及执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乡镇政府政策执行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实践逻辑。
第五章:村委会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过程与实践逻辑。首先,分析村委会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解读以及宣传动员过程;其次,阐述作为代理乡镇政府执行政策的村委会,重点突出村委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两个特殊环节,即以东溪村村委会为主导的小班规划与分户落实,田野研究发现在政策实地执行过程中面临分户落实的两大困境;最后根据村委会执行过程总结政策执行的特点并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以及实践逻辑。
第六章:村民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过程与实践逻辑。该部分首先分析村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三种态度以及原因;其次,呈现村民基于自身生存逻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解读并采取“禁种而种”—“可种而不种”—“毁林复耕”的三阶段策略性的具体行动。再次,从政策实施不同阶段所特有的具体行动中分析村民在政策约束下选择的阶段性生计策略:传统生存经验的坚持—外出务工的第三条道路—多元化政策选择性激励的困境。最后,根据村民应对政策的适应性行动选择与生计策略的变化总结村民在退耕还林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实践逻辑。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讨论。该部分重点对第四、五、六章进行总结,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环境政策基层执行的特点以及对政策成效评估的意义与启示;二是转型背景下基层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及其演变对政策的实际影响;三是政策基层执行过程经验研究有利于探究环境政策可持续实践应对举措等;四是从话语分析视角深入剖析环境政策地方实践过程背后的行动策略与逻辑,这有利于拓展公共政策变通执行分析的视角与构建“参与式”评估体系;五是对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的意义、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局限、研究发现的意义与局限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