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的可持续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2030发展议程》性别平等目标的提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人们对于发展和发展路径的讨论中,一直缺少对妇女和性别问题的认识。直到60年代末,一些学者才开始关注第三世界妇女持续发展不足的状况。从70年代起,学者开始反思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效益以及妇女的“缺席”问题。

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相伴,妇女在发展中被边缘化的程度越来越明显,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都是如此。而贫困其实就是边缘化的具体体现。詹姆斯· H.米特尔曼(James H. Mittelman)在《全球化综合征》一书中指出:“随着经济的重构,正是妇女承担了被国家抛弃的大部分对全球化反应的责任,而与此同时,她们还承担着传统所规定的家务劳动。尽管一些妇女有了新的收入来源,但是,由于在全球化过程中传统的任务变得更困难,例如通过生产的空间重组而使妇女加入到正规的劳动力队伍中来,这对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均衡的和分裂的影响。”李英桃主编《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第249~291页。

与此同时,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妇女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支特殊的力量异军突起。1973年3月在印度高帕什渥的村庄发生的印度妇女的抱树运动(Chipko movement, 1973年发生在印度的贫穷妇女拯救森林运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芭芭拉·沃德(Barbara Ward)、弗朗索瓦兹·德奥博纳(Françoise d' Eaubonne)、范德那·席瓦(Vandana Shiva)、旺加里·马塔伊(Wangari Maathai)等是在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闪光的女性人物。人们对妇女与发展关系认识的改变和深化,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