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引路: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序一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主要侨乡,海外交流历史悠久、关系密切。在泉州、厦门两地办学的华侨大学每年吸引数千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学生,更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设立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已成为集华侨华人与国际问题研究,涉侨人才培育,侨务政策咨询,华侨华人资料搜藏、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学术研究机构,华侨华人·中外关系书系出版,更是近年工作成果的体现,深受学界好评。

华侨华人广布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规模、科技实力、营销网络、政商人脉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是中国开展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因此,如何强化华侨华人连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何推动华侨华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实惠,是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我院同人群策群力撰研的《搭桥引路: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一书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该书在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发挥了涉侨智库反映侨情、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

远者不论,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地区为例,华侨华人的角色就不容小觑。东盟10国人口6.2亿,GDP合计2.4兆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劳动力市场、第四大出口地区。2015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建成后,朝向商品、服务、投资、劳力、资本自由流通整合。东南亚劳动人口年轻,天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更扼守中国南海航道,加强与东盟各国合作,打造中国-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实属重要。但我国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也存在南海主权及边界争议,看似和谐的关系中仍有许多变数。更重要的是,美日在东南亚的强力布局,已对中国形成包围态势。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博弈下,两边押宝的空间缩小,被迫选边,政治互动更趋敏感微妙,而华侨华人所代表的民间、软性力量,正好能够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及沟通渠道。

纵观《搭桥引路: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一书作者群对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关系的研究,提出以下几个主要的建议。

首先,“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积极投入沿线各国基础建设,包括陆路、管道、港口、工业开发区所带动的土木工程、机械设备、物流仓储等商机庞大,非少数企业所能独揽,应扩大当地华商及华侨华人参与的程度。华侨华人对社会发展及政治情势有较佳的掌握,除了有助于避免投资风险外,更可带动正向舆论,起到技术及人才的桥接作用,形成扩散效应。

其次,在智库平台的建设中,应引入华侨华人的智慧,以减少情势误判,增进互信。要解决“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多方博弈问题,应借助华侨华人所拥有的广泛的人脉及信息渠道,同时结合华侨华人与中国和平发展的正面形象,淡化政治敏感,打消非理性的“反中”情绪及民粹口实,发挥其智力支持及平衡舆论的作用。

最后,以侨为桥,深化跨境接轨及人文交流,促进与当地的民心相通。具体的做法是以华侨华人为桥梁,开展民间社会交流。事实上,民间交流的兴旺与否,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成效的重要衡量指标,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人数可观,发展有一定基础,对于当地的语言文化、社会人文有较佳认识,以之为“民间大使”,成功可期。

诚如本书所言,华侨华人凭着身份定位及资源优势,势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搭桥引路: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收罗全面,观点鲜明,有赖于陈琮渊、黄日涵召集我院年青同人通力合作,多次研商修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极具可读性的专门著作,深盼本书的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增瓦的功用,值此书成,爰为之序。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 张禹东

华侨大学讲座教授 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