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体看“一带一路”(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亚洲

亚洲·印度

《印度教徒报》(The Hindu)

复兴海上丝绸之路

Rajeev Ranjan Chaturvedy

原文标题:Reviving the Maritime Silk Route

原文来源:The Hindu(Chennai, India), 2014年4月11日

 

尽管“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的重点在于加强相关地区的联系,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项计划体现出中国提升其地缘战略地位的雄心壮志。

中国已进入“后邓小平时代”,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信心十足地重塑中国的世界地位,他们敢于大胆创新,这对开展外部合作、发展中国经济颇为重要。毋庸置疑,振兴“海上丝绸之路”的提议显示出中国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功对实现地区稳定与全球和平有着特殊意义,这一提议无疑会引起各国决策者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振兴古代海上贸易之路的计划是新一届中国领导集体提出的首个以促进贸易与和平为目的的全球性战略举措。“海上丝绸之路”在秉持古丝绸之路友好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新局面。该计划重在实现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的互联互通,从而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地区的联系,使其内地经济发展与上述地区连为一体。更重要的是,这一计划体现出中国提升其地缘战略地位的雄心壮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为发掘古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以实现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事实上,自中国唐代以来,海上古丝绸之路就成为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联系的主要渠道。

化解地区紧张局势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引起中国不安。“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也是对美国“珍珠链”之说的一种回应。由于领土争端,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关系颇为紧张,要想改善这种关系并非易事。振兴“海上丝绸之路”能为国家的外部政策注入活力,化解地区紧张局势。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中国的强大将为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世界友谊做出积极贡献,为亚洲和世界创造发展机遇,中国的强大绝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

中国领导人在庆祝东盟-中国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重申了重建古代海上贸易路线、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要性,并特别强调了加强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共建合作、安全领域合作以及“海洋经济、环境技术和科研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领导人就未来推进中国-东盟合作提出建议,概括为“2+7”合作框架,即两点政治共识和七个合作领域,使双方合作朝着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发展。

中国致力于加快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为促进相关国家间多边联系提供强有力的投资融资平台。同时,为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中国正考虑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某一国家的首都设立亚投行总部,也就是说,它可能设在雅加达、曼谷、新加坡等中国认为比较友好国家的城市。

事实上,中国正在采取关键性举措广泛编织交通网络、建造公路铁路和港口、打通能源运输通道,以整体提升其地缘政治地位。“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分为两大部分:处于“上风口”的航线(主要包括印度洋上的港口)和处于“下风口”的航线(包括马六甲海峡、南海、爪哇海域和远东海域)。古代航海家发现了海上风向规律,能够沿这些港口进行远洋航行,海风可以为帆船提供可靠动力。当时中国的造船和导航技术已非常先进,中国航海家已具备预测季风的能力。

战略目标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也有助于实现一些战略目标,例如,支持关系友好的国家、防范他国类似活动,或仅仅是展示海军实力。

历史上,中国的丝绸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都曾派出使节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史料记载,南亚、东南亚和罗马最早派出使节,他们穿越大洋来到中国,寻求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外国使节向中国赠送“宝贝”,中国朝廷则回赠给他们色彩各异的丝绸。事实上,这种礼节性的交往背后体现着贸易的往来,而中国的丝绸也开始成为和平和友谊的象征。“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一条友谊之路,它在促进商贸往来的同时已经被赋予更加深远的意义;它以中国为中心,努力构建一张具有全球意义的“大战略”图景。“海上丝绸之路”曾为沟通商贸、建立友好关系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希望现代“海上丝绸之路”能继续发挥这一功能,而不是带来新的海军竞争、对抗或彰显武力的行为。

尼泊尔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Atul Aneja

原文标题:Nepal to Joi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hrough Tibet

原文来源:The Hindu,2015年1月3日

 

中国勾画了连接尼泊尔与欧亚运输走廊的蓝图,在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延伸到南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上个月,尼泊尔正式签署了一份包含四点内容的文件,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大力推出的项目,旨在以中国为中心,沿陆上走廊连接亚欧大陆。尼中两国政府在贸易投资合作论坛的一次会议上签署了该协议。

尼泊尔一家媒体援引驻北京大使馆官员的话说,尼泊尔和中国“已经同意复兴从拉萨到加德满都、巴特那的古丝绸之路”。

分析人士指出,尼泊尔加入了一个由中国主导的且将俄罗斯视为核心合作伙伴的项目,以应对美国主导的、旨在遏制中国的“重返亚洲”战略。

根据新丝绸之路蓝图,中国希望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通道,建设铁路公路,这也将使东亚、西亚和南亚相连通。

中国希望通过延伸青藏铁路使之与尼泊尔和南亚相连。

与“新丝绸之路”架接桥梁

Srinivasan Ramani

原文标题:Bridging ties with the New Silk Road

原文来源:The Hindu(Chennai, India), 2015年6月29日

 

广东省深圳市是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港口城市,气候炎热潮湿,首次到访者将被这座现代化大都市深深吸引。这座毗邻香港的门户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20世纪70年代末,深圳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在1979年成为经济特区后实现了华丽转身。为助力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深圳为众多企业和工厂建设了专门的工业园区。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外商投资、专项治理和充分利用珠三角及南海沿海地区使深圳成为新的第三产业中心,云集了高科技公司和高技能人才,可与美国硅谷相媲美。港口城市深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前哨,因此在中国进一步开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它也是珠江三角洲一些最繁忙集装箱码头的所在地。

中国国家发改委的官员们对该倡议持乐观态度,他们告诉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媒体记者,以及曾于去年6月访问中国的智囊团代表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因为该倡议将促进亚洲地区对基础设施、运输、海洋合作、能源等资源和投资的优化配置。

经济需要

印度是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的地方之一,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印度游客,并推动印度私营企业和广东国有以及私营先进企业的合作。

广东的经济发展现在基本依赖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前却主要依靠农业和传统产业。政府官员指出,目前农业对广东省 GDP 的贡献仅为4.7%,而其第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42%和49%。因此,重点在于通过结构性改革使广东成为服务和“先进制造”中心,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迁移到中国相对不发达的省份,或越南等劳动力廉价的国家。也就是说,广东省附近的地区更加富裕,而内陆地区相对落后。

广东对“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的热心反映出一种经济需求,正是这种经济需求推动着中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官员们意识到,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结构性调整,从出口和投资导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制造业驱动的经济转向一种更加多样化、经过产业转型、由国内消费驱动的经济。推动这种结构性调整的是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因为国际需求减少,中国出口受到冲击,这迫使中国以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拉动内需,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因此升温,这造成了直至今天仍顽固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它也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正是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但7%的预期增长仍高于许多国家),对此中国政府并未表现得过分担忧,因为结构性调整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印度的回应

“海上丝绸之路”旨在为中国的资金和消费品提供出口通道,而“陆上丝绸之路”则要为沿线国家的管道铺设、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中国已经出资400亿美元建立了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基金,其投资金额甚至超过新近成立的亚投行。

中国官员在印度“向东看”政策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中看到了协同合作的机会。他们还认为,加入“丝绸之路”项目以及增加中国在印度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减少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将解决贸易赤字作为联合协议的一部分。

即便如此,印度对加入“一带一路”(尤其是“一路”)的回应一直不冷不热,即便它已经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满足中国的经济发展需求,而非很多人指出的地缘政治考量,这一点印度并未充分理解。西方评论家尤其认为,中国在其周边特别是北部邻国的所作所为类似于一种“大国”或“强国”行为,中国借此彰显其经济大国的形象。

战略困境

一些关注印度战略的评论人员赞同以上观点,认为“一带一路”项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倡议。他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一种包围印度的“珍珠链”战略,将对印度构成地缘政治威胁。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印度邻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甚至尼泊尔在很大程度上愿与中国合作建设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意向。印度的担忧同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特别是中印边界争端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印度似乎夸大了这种忧虑。

总之,关心印度战略的人对“一带一路”持谨慎态度,印政府也举棋不定。

这和印度近几年来外交政策和战略思路上的转变不无关系,一段时间里印度的政策曾有明显的亲西方倾向,甚至也愿意成为美国力推的“遏制中国”战略的一分子。值得称赞的是,莫迪政府从一开始就采取了“马有马道”的政策,印度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同中美两国都保持了积极交往,从而保证能与中国在一些战略倡议上保持一致,同时又能和美国拓展经济关系。

有鉴于此,在中印两国努力减少政治分歧的历史阶段,印度仍对参与“丝绸之路”项目保持沉默不免有些过于谨慎。尽管边界谈判充满曲折,但由于习近平政府和莫迪政府在各自国内都受到民众非同寻常的爱戴和拥护,中国舆论普遍认为两国关系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印方表达了他们对边界谈判进展缓慢的担忧,对此中国外交部官员有所保留。一系列的国事访问为两国关系定下了积极基调,而且中印也已着手减少分歧,显然,切实发展两国经济关系更具潜力。可以利用印度的第三产业优势和中国资本投资优势实现“双赢”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以更开放的方式评估“一带一路”倡议才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国家发改委承诺将在2016年举行一次由多国参与的峰会来推动双边和多边项目的实施。印度发出的参与信号预示着它将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皎漂港助力“一带一路”

Atul Aneja

原文标题:All is not smooth on the Silk Road

原文来源:The Hindu(Chennai, India), 2015年8月21日

 

计划在缅甸新建的深水港可以有力推动中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但皎漂市港口建设遭遇的困难表明,要确保从该大型项目中获益,就必须克服中缅外交关系低迷带来的“软”障碍,比如难民安置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印度获悉,兴建皎漂港的相关计划正在进行中,该港一旦建成将会是缅甸唯一的深水港。位于孟加拉湾兰里岛的港口将在2020年第一个深海泊位建成时投入运营,其他五个泊位也将在接下来的10年相继建成。

该项目的第二阶段将会于2030年启动,另外四个泊位将在接下来的6年中相继建成。缅甸调查研究所所长兼研究主任吴觉朗先生(Kyaw Hlaing)在与印度方面对话时说:“仰光港将于2020年达到饱和,因此建立皎漂港迫在眉睫。”吴先生指出,一旦皎漂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0万标箱,那么它“将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将为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南省份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受上海和广州发展的启发,中国决定勾画海上丝绸之路。该项目将在广阔的欧亚海洋空间发展港口、海洋产业、工业园区、智能城市以及旅游、娱乐中心,因此可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孟加拉湾皎漂港的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借此不仅可以和中国通往缅甸、越南、老挝的门户——云南省发展贸易,还能和印度部分地区增加贸易往来。事实上,皎漂这一自然港口曾经为加尔各答和缅甸之间的大米贸易做出贡献。

皎漂港能帮助中国避开由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通过其他通道开展贸易。美国在“重返亚洲”战略下加强了太平洋地区军事部署,因此对中国来说,避开马六甲海峡已经显得尤为迫切。

皎漂深水港项目是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更大发展框架的一部分,框架内的其他项目还包括一个经济特区,旨在将缅甸贫穷的若开邦(Rakhine State)发展成为“小新加坡”。

考虑到能源安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皎漂地区,使其部分石油和天然气运输避开马六甲海峡。一条主要输送西亚石油的管道已经就绪。然而,其他能够稳固昆明-皎漂通道的基础设施仍然悬而未决。

问题

随着缅甸向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开放,一度友好的缅中关系似乎受到冲击,阻碍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就目前而言,很显然,缅甸政府放弃了连接皎漂和边城木姐镇(Muse)并最终通往昆明的铁路项目。兰(Hlaing)先生认为,“2011年签署的铁路项目备忘录已经于去年到期。但随着港口和经济特区的发展,联通是必然的。因此,未来我们可能还会考虑修建这条铁路。”

缅甸政府于2011年决定暂停中国投资的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的密松水电站项目,这也预示着中缅关系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和谐因素。

然而,两国外交关系已经出现好转的征兆。就在上个月,缅甸当局出人意料地释放了155名因非法砍伐而被关押的中国公民。中国共产党和缅甸富有影响力的全国民主联盟之间的政党关系也变得活跃起来。6月,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访问北京时,发展两党关系已被列为议程重要内容。

尽管如此,皎漂项目可能还要克服环境影响和群众安置方面的问题。同时,经济特区征地赔偿金过低的问题也已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还有人担心,如果没有专门的培训,外来人口获得的就业机会将远远超过本地人。由此看来,只有采取统筹兼顾的方式,既尊重当地实情又以基层对话为前提,包括皎漂港在内的相关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才能顺利开展,畅通无阻。

《新印度快报》(New Indian Express)

主权问题将影响“一带一路”的实施

Satish Chandra

原文标题:Sovereignty - can Curb China Clout in Belt-Road Project

原文来源:New Indian Express(Chennai, India), 2015年4月8日

 

长达33页,名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的文件在最近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上公布,中国为外界颇多猜测的“一带一路”提供了详细纲要。尽管文件指出“一带一路”将努力促进亚欧非的互联互通,但非洲仅处于边缘,亚洲各国的互联互通,以及亚洲与欧洲的互联互通才是中国关注的焦点。

参与国必须“充分协调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为区域合作制定计划和措施,协商解决有关合作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和大型项目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在基础设施连通方面,各个国家应充分合作,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技术标准体系”。中国呼吁“建立全程运输的统一协调机制,增加通关、重载以及国与国之间多种方式联运的连通性,并逐步制定通用、标准的交通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要促进自由贸易的发展,就不仅要改善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且要在深海捕鱼,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核能和水力发电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金融一体化被认为是“一带一路”项目实施的“重要支撑”,为此中国提出要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

该项目不仅在民间债券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多部门交流,还提倡在医学、科技和旅游等不同领域开展合作。中国建议通过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然而,问题在于中国列举的只是自己在其中表现活跃的领域,像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这样的机制则并未被提及。

当然,中国一直都在努力告诉世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包容的,中国欢迎亚洲所有国家,甚至亚洲以外的国家积极参与其中。但事实却是,它建设的全过程都是由中国主导的,尽管中方将其塑造为利他的、符合参与国共同利益的全球倡议。中国意在向亚洲和欧洲各国展示其日益强大的影响力。从即将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项目来看,“一带一路”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而扭转目前的经济放缓现状。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付出巨大的外交努力,这包括高层领导人对该计划的大力宣传和推动,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严肃和重视。中国的努力已经取得回报,目前尼泊尔、马尔代夫和印尼等国家已经表示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事实上,中国的一些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他们说60多个沿线国家和许多国际组织已经表达了它们对参与该项目的浓厚兴趣。“一带一路”规模宏大,所需资金数额庞大,尽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为其实施提供援助,但参与国之间的巨大经济差异,以及一些国家之间的敌对关系,都将使该项目的成功实施难上加难。然而,就基本铁路、公路和海洋领域的互联互通来说,大大提高中国与各国联系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不过,因为深陷两难境地,印度对此项目一直保持谨慎态度。一方面,它意识到这项由中国主导的建设项目旨在投射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它担心彻底反对可能会被视为破坏分子,无法在互联互通中有所收获。

项目启动在即,保持中立越发困难,印度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可能考虑采用一种既能在项目效益中分得一杯羹,也能使中国对其影响降到最低的两全之法。这就需要印度公开支持该项目,同时在参与国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坚持为项目实施和运行制定规则。总之,必须在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订立规则,这些问题包括路线设计、优先发展项目、铁轨和港口的确定、合同签订、基础设施维护、通行费征收、设施的公平使用等。当这些基础设施所在的国家对其享有主权,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劳动力和材料供应享有优先选择权,并能征收这些设施的通行费时,就能大大降低中国对新建设施的控制。这种由以主权为中心的规则和共识原则构成的“一带一路”制度体系将不仅能将中国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也能受到支持印度的各个国家的欢迎。

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秩序

TJS GEORGE

原文标题:Thinking-Big, China is Changing the World Order; With Mixed Priorities, We Can But Tag Along

原文来源:New Indian Express(Chennai, India), 2015年5月3日

 

显然,中国正在寻求改变国际秩序。其两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大胆敏锐,这种长远战略再次令世界瞩目。亚投行已大获全胜,可以看出,中国的影响力已赶超美国,尽管在技术和军事实力方面美国仍遥遥领先。中国已承诺向巴基斯坦的电力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460亿美元,印度虽与此命运相关,但在这场大博弈中却显得微不足道。印度政党主次不分,缺乏团结,所以这一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持续。从大国的反应就能看出中国的倡议是否成功。英国无视传统盟友美国的反对加入了亚投行,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紧随其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最亲密的盟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都积极响应,伊朗也不例外。包括印度在内的大约46个国家在上个月也都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

亚投行的成立意味着中国试图摆脱西方和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将使那些怀疑中国恢宏计划的人忧心忡忡,然而,令人感到慰藉的是,尽管中国开始引领新体系,但其实力尚不足以对他国构成威胁。中国虽将成为亚投行最大的股东,但该行所有创始成员都是股东,他们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从这个角度讲,亚投行的组成结构可能会限制中国在诸多双边问题上的果断和自信。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是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类似世界达沃斯论坛的机制)上发言时应该就已经考虑到了这种合理性,他说,中国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将努力维护他国利益,与所有邻国签署友好合作协议。

另外,“一带一路”也将会有类似的约束机制。正如中国的文件所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将中国、中亚、俄罗斯以及欧洲相联,并使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相联通”。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路线经由南海和印度洋连接起中国沿海和欧洲,并在另一条线路中经南海抵达南太平洋”。“一带”和“一路”建设有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通过大规模投资、大项目和金融一体化实现互联互通。就亚投行来看,参与国家众多,因此它们也不一定在占主导地位的中国面前显得无力无助。

这些基础设施必须在主权国家中建成,如此一来,这些国家也能坚持对项目的批准、执行和管理有充分的发言权。所以,中国不得不相应地调整其参与方式。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放缓,而印度也受到牵制。但印度别无选择,只能跟着中国的计划走,因为尽管印度在言辞和表现力上毫不逊色,但在国际政治上仍无足轻重。中国经过30年达到了今天的高度,对于一个专注于发展的国家来说短短30年已经足够。在印度,国家总理关注发展,但其伙伴却对宗教更加倾心,如果要提升国家实力,印度必须齐心协力促发展。

中巴泛喜马拉雅利益共同体

Karamatullah K. Ghori

原文标题:A-Pan-Himalayan Community of Interests

原文来源:New Indian Express, 2015年5月5日

 

中巴经济走廊(PCEC)是纳瓦兹·谢里夫(Nawaz Sherriff)的构想,两年前纳瓦兹第三次赢得大选,出任总理,上任不久后访华,并在此期间产生这一想法。纳瓦兹有着从商者的精明头脑,他希望能将巴中60多年的友谊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使两个国家成为“铁哥们”(访问伊斯兰堡期间,习近平首次使用这一表述)。临近霍尔木兹海峡的瓜达尔港将成为这一详尽计划的重中之重。中国人对瓜达尔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清醒认识,决定将其开发为深水港。瓜达尔将通过铁路和公路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历史名城喀什相连通。

当然,中国不只出于利他主义而扮演巴基斯坦的好撒玛利亚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巴基斯坦可能是中国慷慨投资的受益者,但中国也将从这一投资中获得意外之财。有评论认为,新丝绸之路一旦开始运作,将带给中国惊人的附带利益。如今,需要航行12天才能从霍尔木兹海峡到达中国最近的港口,而新丝绸之路将使这一时间缩短至36个小时。中国正向西发展,希望能与盛产石油的波斯湾拉近距离,同时也能通过瓜达尔这一有力踏板观察敏感区域。

《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

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

C. Raja Mohan

原文标题:Chinese Takeaway: One Belt, One Road

原文来源:Indian Express(India), 2014年8月13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下月访问印度。因此,印度政府必须决定是否接受中国邀请,加入丝绸之路的建设。自2013年3月习近平当选为中国国家主席以来,丝绸之路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与中国喜好使用简称的其他政策倡议一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简称为“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指的是中国正在实施的陆上经济走廊网络带。数年来,中国已新建多条公路和铁路,它们贯通华东沿海地区与西部和西南边远地区。在实现国内边远地区与繁华中心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油气管网连接后,中国将把这种交通网延伸至欧亚大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9月访问中亚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其意义不仅在于振兴连接中国与地中海地区的古代丝绸之路。实质上,“一带”就是要实现经济互联互通。习近平主席提议中国和各邻邦国家建设一条东起太平洋、西达波罗的海地区的交通走廊,逐步发展出一条陆地交通网,把东亚、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地区连接起来。习主席强调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性。

一个月后,习近平主席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中国沿海地区与东南亚、印度次大陆、海湾地区和非洲东海岸连接起来。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下,中国希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建设海上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包括新建港口和经济特区。中国政府希望能够为濒海国家的海关协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相关机构的建立做出贡献。

印度的重要性

西安曾是古代中国的首都,古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延伸出去的。上周在线举行的国际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官员说印度地处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意义重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修建的许多公路都紧邻印度。如中巴经济走廊将把中国的喀什与位于阿拉伯海岸的卡拉奇和瓜达尔连接起来。这条路线将穿越巍巍昆仑山和克什米尔地区。

中国正在将西藏铁路从拉萨延伸到南部的中印边境地区。中国还敦促印度与尼泊尔、不丹共同打造跨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区。此外,中国也一直向印度谈起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实现中国西南部云南省与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东部地区的连接。上个月,在巴西福塔雷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首次会见印度总理纳兰德拉·莫迪,提及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事宜。

莫迪总理的选择

众所周知,印度安全部门对中国的丝绸之路倡议深表怀疑。印度联合政府并不想直接拒绝中国政府的倡议,索性不置可否,吊吊中国胃口罢了。长期以来印度国家战略部门反对中国在两国边境地区和印度洋地区修建公路和港口,认为这是在实施“战略包围”。然而,莫迪总理需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尽管印度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颇有说辞,但鉴于印度近年发展缓慢,实现互联互通则尤显重要。那么,莫迪总理不禁要问:印度与中国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会存在哪些问题?思考再三后,莫迪总理会发现中国并不是印度实现互联互通的唯一选择,日本和美国也急切盼望和印度合作。深思熟虑后,莫迪总理或许会看清印度目前面临的三大迫切需求:一是提升印度自身边境地区的互联性;二是实现边境地区现代化管理以及建造新港口;三是促进政府和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以获得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订单。

为实现上述政策目标,印度可能在地区互通互联方面与中国实现合作的同时展开竞争。

亚洲和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地缘经济转型逐步展开,如果莫迪总理在“一带一路”问题上持回避态度,印度也将在这场地缘经济转型中被快速边缘化。

“一带一路”,一石二鸟

Andrew Small

原文标题:Two Birds, One $46 Billion Stone

原文来源:Indian Express,2015年4月22日

 

中巴经济走廊的背景与以往大有不同。以前的“走廊”很大程度上由伊斯兰堡推动举棋不定的中国,而此次它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通过海陆两条通道将中国与中亚、南亚及其欧洲市场以及中东和非洲的资源供应商相连接。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被形容为“王牌”项目,将连接陆上和海上线路,成为前线项目之一。

寻求经济发展是“一路一带”提出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转变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需要转移过剩工业产能,并在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国担心其贸易对特定海上交通线路如马六甲海峡和咽喉要地过度依赖,而这种担忧也推动了该倡议的提出。多元化的海运航线、进入印度洋的新通道以及切实可行的陆上走廊降低了运输风险。另外,安全问题也是“一带一路”提出的重要原因。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以及新疆严峻的恐怖袭击问题使中国愈加担忧其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形势。中国相信,要从长远出发稳定边疆和与邻邦交好,就应对经济发展足够重视。

《电讯报》(The Telegraph)

专家呼吁接受中国项目

Charu Sudan Kasturi

原文标题:Call to embrace China projects-Don't veto connectivity plans: Experts

原文来源:The Telegraph(Calcutta, India), 2015年5月13日

 

在莫迪出访前,印度很多关心国家战略的人士提醒说,拒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规模宏大的新联通项目可能对印度不利。

一些前国家安全顾问、外交官和海事专家指出,中国的项目已经得到亚洲、非洲和欧洲很多重要国家的支持,印度也应在这些项目上与中国积极合作。

“不要将其拒之门外。”印度前外交部部长和国家安全局局长萨兰(Shyam Saran)告诉《电讯报》记者,“在表明立场前,我们应该与中国接触交流,理解其倡议的具体内容,然后再决定印度是否参与,如何有效参与。”

一些专家指出,与中国合作也能使印度对其产生影响,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印度已经对中国投资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决定表示了抗议。

萨兰说:“‘一带一路’建设中包含侵犯我国主权的项目,表达对这些项目的担忧也应该是我们和中国对话的主要内容。”

印度虽已加入亚投行,却在很大程度上避谈“一带一路”。“我们还没有真正就此问题进行过深入讨论,”外交部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昨日被问及印度立场时这样说道,“所以谈不上欢迎或不欢迎。”

与此同时,印度虽未全面公开,但也相应制定了自己的走廊计划,它们被命名为“季风”项目、“棉花路线”和“香料之路”,但这些项目都没有明确其覆盖的领域,也未暗示任何的资金支持。

“中国正以雄厚的财力支持其睦邻政策,”驻毛里求斯、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前印度大使基尚·拉纳(Kishan Rana)说,“印度的外国援助预算非常有限,如果中国的倡议能够支持建设我们也能利用的基础设施,印度就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加入其中。”

此外,“一带一路”建设涵盖的其他内容,如建设公路网的孟中印缅走廊(BCIM),将使印度东北部和其东部邻国相连通。

然而,孟中印缅走廊项目因目标分歧和相互猜疑仍止步不前。“我不确定该项目是否会有新的进展”,苏杰生周二被问及该项目时表示。

印度政府和战略团体内部也有少数人对印度加入“一带一路”能够获得的经济收益表示怀疑。

印度国家首个海事战略智库——国家海事基金会执行主任格普雷特·库拉纳(Gurpreet Khurana)表示:“莫迪政府想要实施的互联互通项目既然缺乏资金,现在有中国这样富有的合作伙伴,印度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在最近的专栏中,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Shivshankar Menon)提到了中国的倡议以及印方在印度洋的连通方案,他说:“我们要看看是否可以协同合作,共同促进两国的项目发展,以确保它们不会相互排斥,成为一种零和游戏。”

不过,虽然中国提议使“一带一路”与印度的计划协同发展,但印度外交国务部长辛格(V. K. Singh)上周向议会表示,印度还没有考虑在两国的计划之间建立任何联系。

安全问题是印度对“一带一路”保持沉默冷淡的关键因素,而中国经克什米尔建立走廊的努力使印度担心中国会通过更加宏大的战略计划对印度形成包围之势。

但印度的应对策略可能并不明智,拉纳大使说:“与其置身事外,何不参与其中有所作为呢?”

库拉纳则表示,印度的反应直到现在仍一定程度上受到“虚假民族主义”的影响。他还说:“我们不能在一些事情上甘拜下风,充当中国的配角,即使它对我们有利。中印两个亚洲国家都喜欢象征意义,但中国的象征意义背后有着现实的思考和行动,而印度没有。”

印度对中国倡议表示怀疑

Charu Sudan Kasturi

原文标题:India Wrinkle on China Silk Road

原文来源:The Telegraph(Calcutta, India), 2015年7月20日

 

印度外长苏杰生今日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梦想实现国际联通、复兴“丝绸之路”的项目仅仅出于本国利益,并未顾及他国意见。

印度政府对外界有关该倡议的评论仍持保留意见。

50多个亚非欧国家已经承诺会致力于或支持“一带一路”项目——许多分析人士将其与美国二战后实现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

但莫迪政府到目前为止对该项目的态度仍然模棱两可。据估计,中国在该项目中对跨洲港口、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网的花费将达1.6万亿美元,相当于加拿大的经济规模,它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我们担心这是中国的国家倡议,”苏杰生在新加坡国际战略研究所演讲结束后回答问题时说,“中国人设计了该项目,勾画了蓝图,这不是他们与世界上对其感兴趣或会受其影响的国家讨论后提出的国际倡议。”

印度也位列“一带一路”惠及的65个国家之中,该计划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部分。

尽管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和巴基斯坦已经对中国将注入数十亿美元资金的计划表达了支持,但印度直到今天似乎仍非常谨慎。

苏杰生周一建议印度政府勿将该计划仅仅视为旨在促进国家间互联互通的全纳性计划,而应视其为中国战略议程的一部分。

“国家计划是根据本国国家利益而设计的,别人没有义务买账”,苏杰生说,“我们的立场是,如果他们(中国)想要吸引更多参与者,那就需要展开广泛讨论。不过这一切并未发生。”

苏杰生对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首次公布并在去年访问新德里时详述的“一带一路”计划发表了评论,强调印中之间战略竞争加剧,尽管外交部部长试图淡化任何竞争行为。“我认为这种竞争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苏杰生说。

苏杰生的评论在印度有一定影响力,因为在他做出这一评论的时候印度国内正在展开这样的激烈讨论:印度是应像其他许多不满中国做法的国家一样拒绝“一带一路”,还是应该认真考量印度可能借此取得的发展和收获?

“我认为印度外长的评论是公正的,在我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目前在邻国实施的重大项目,它们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曾出任外交官的高级研究员基尚·拉纳在《电讯报》刊文指出,“关键是,该项目还能为我们的港口和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和专业技术,我们要考虑是否可以对其视而不见。”

印度前外长萨兰(Shyam Saran)今年5月向本报表示,印度不应将“一带一路”拒之门外。

“一带一路”包括有争议的“中巴经济走廊”,该走廊途经克什米尔地区,连接起中国新疆穆斯林聚居区与临近阿拉伯海的瓜达尔港。

印度对该走廊已经表示了正式抗议,但萨兰和其他人认为,印度就建设该走廊与中国展开对话对印度来说才是有益的。

一些分析人士援引了印度与中国共建亚投行的决定,认为中国这一战略思路非常“聪明”,因为它可以使印度对这一机构从内部产生影响。印度已签署文件,成为亚投行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股东。

但其他分析人士则表示,对忽视“一带一路”(包括已经在斯里兰卡开始建设的港口)的战略意义应保持谨慎。

苏杰生今天在接受采访时说,与“一带一路”不同的是,亚投行是“国际”倡议。“亚投行将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我们需要这种长期发展资金,我绝不会把‘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混为一谈。”

《HT 联合》(HT Syndication)

中巴合作新样板

原文标题:A Chinese Template

原文来源:HT Syndication: Columnists(India), 2015年4月27日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它是中国经济视野的一次突破。香港《南华早报》在本月的一篇社论中将其描述为中国提出的最重要、影响最广泛的倡议。

“一带一路”旨在首先通过为中国企业创造大型建设项目的机会,再通过为其制成品拓展市场来扩大中国经济建设。该计划将拉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中国与欧亚大陆、中东和非洲市场的一体化。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连接中国西部、中亚和欧洲内陆的纽带,而作为另一组成部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将加强中国港口与中东、非洲和地中海之间的联系。

接着,中国制定了发展蓝图,落实此愿景。“中巴经济走廊”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三个大陆,一端连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端连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同时还覆盖具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这篇社论言简意赅地抓住了“一带一路”的本质,即“中国公司在亚洲、非洲和中东许多地区(帮助)建造公路、铁路、港口和电网等人们急需的设施设备,这又离不开贷款和交换协议,人民币将借此成为全球性货币”。该倡议的长远目标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金融一体化”。为这些大型项目提供资金的“丝绸之路基金”和亚投行也已成功建立。

中国选择与其最亲密盟友之一的巴基斯坦合作实施“大爆炸计划”也是意料之中的,此举被描述为“一带一路”棋盘上意义重大的开局棋。“中巴经济走廊”实际上是连接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南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干通道。

此外,该主干的分支也有望将阿富汗、印度和伊朗与中国的“一带一路”相连接,其蓝图文件敦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尊重对方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增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逐步形成连接所有亚洲次区域以及亚欧非的基础设施网”。

中国将敦促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和伊朗将其道路、管道基础设施与“中巴经济走廊”主干道相连接。相比“中巴经济走廊”蓝图本身预期的“在区域内以及所有相关国家中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由此可能产生的网络效应无疑是该地区更大的经济财富。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建设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小例子。

为解释中国的执行方式,蓝图文件指出:“中国将与沿线其他国家合作,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共同确定各方一致同意的项目,做好实施准备,以保证尽早获益”。

目前,大部分资金已经投向火力发电厂,这体现了中国对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瓶颈的正确评估,即巴方缺乏平价能源,这也是中国公司通过融资能够提供的最快援助方式。其余大部分资金则用以实现区域互通,以缓解巴基斯坦的运输和物流瓶颈问题。

此外,其他援助还包括整合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从而保证该地区的各个国家能提升竞争优势,确保整个产业协同发展。文件也提到了其他合作形式,如政策协调以及取消国家间非关税壁垒。最重要的是,“中巴经济走廊”对中国意义非凡,未来“一带一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

有人问我,重点是什么?坦率地讲,结合他们的文件,我只能说中国可能是在投射他们的经济软实力。另外,巴基斯坦应提防该倡议可能带来的两大隐患:一是线路之争,以及迫切需要达成政治共识和实现政务透明公开;二是政府部门拖沓无能,项目实施可能会大打折扣。巴基斯坦政府亟须解决以上问题。

中国与南亚国家

原文标题:China and South Asian States

原文来源:HT Syndication: Columnists(India), 2015年5月2日

 

巴基斯坦充当着印度(确切来说是东盟)与阿富汗、中亚共和国和伊朗等其西边国家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这将拉动巴基斯坦服务和生产方面的投资。

鉴于莫迪总理和习近平主席颇有私交,包括通过“新丝绸之路”实现市场准入的问题有望成为二人讨论的重要议题。丝路建设需要巨额投资,因此印度的完全参与有着重要经济意义。如果印度可以通过公路进入中国和巴基斯坦,这一切将成为可能。但目前还不存在这样的路径,如果印度不参与新丝路建设,这种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能实现道路连通,就能缓解两国的紧张局势,减少中印两国因边界争端而产生的猜忌和怀疑。

在解决安全问题方面,可以使用现代跟踪和监测技术,正如在美墨、美加边境使用的技术一样。比如密封类货物的运送可以(经由巴基斯坦)从印度到阿富汗和中亚国家,也可以反向运输。这样的货物运输和投资甚至可以在“争议”地区实现,比如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在这种信用体系的建立中,中国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投资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也因而承担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果印度不能参与其中,那么该项目在经济上就几乎没有可行性,整个项目的进展也将因此大受影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具有远见卓识,他必然会意识到印度在整个计划中的重要性,这将是他与莫迪总理5月15日和16日在北京讨论的内容。双方领导人都清楚建立更加紧密关系的重要性。鉴于欧洲经济疲软,印度需要中国的投资,而中国又将印度视为其产品的潜在市场,否则这些产品可能滞销。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印度具体会在“新丝绸之路”倡议中有何收益,因为其焦点在于“海上丝绸之路”。但“一带一路”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如果印度能够加入“海上丝绸之路”,却在“陆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受到限制,那么印度自然也不会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要确保印度成功加入,巴基斯坦起着关键作用。确保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贸易畅通,将使各方受益。喀布尔急需资金开发其自然资源和建设基础设施,要促成这些变化,就需要阿富汗在其边境起到联结各个国家的作用,而这种联系有助于消除其他分歧,如边界分歧。

有些人声称在建立亲密贸易关系及其他关系之前必须首先解决边界争端问题。事实上,边界争端问题完全公平地解决只有在通过联合行动促进繁荣并树立信心和信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鉴于其陆地边界毗连伊朗、阿富汗和印度,所以这为巴基斯坦创造了可以借过境点促进邻国、本国以及双方之间实现贸易飞跃的难得机会。习近平主席已经提出极具胆识的“双轨”概念,即“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旨在通过繁荣促进和平。然而,这两个经济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经济上的可行性,适当的准入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南亚需要的是该地区国家能够扩大彼此之间的商业联系,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大国,所以每个国家都在推动他国繁荣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大约20年前《印度时报》在其专栏里所写的“玩商业纸牌”那样,这是一个鼓励商业在保持冷静并避免冲突中创造奇迹的政策。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双轨”概念潜能巨大,而为贸易路线提供准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我们需要召开南盟经济峰会,借助集体努力洗刷南亚地区超过4亿极端困难人口的耻辱。莫迪总理和习近平主席深知经济增长的价值,他们希望能成功说服其他领导人参与其中,并让他们意识到此举的重大意义。所以,我们的重点应该是让该地区国家通过扩大整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来实现脱贫。

《政治家报》(The Statesman)

“一带一路”外交

原文标题:Belt & Road Diplomacy

原文来源:The Statesman, 2015年6月24日

 

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南亚智库论坛刚刚结束(6月12~13日),这标志着中国向“一带一路”外交迈出重要一步。与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和南亚博览会同时举行的此次论坛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者看来是意义非凡的大事件。今年,印度在智库论坛中的代表人数众多。参加论坛的除了来自中国多地的代表外,还有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马尔代夫和新加坡的多位代表。

中国认为,“一带一路”项目能为整个地区带来共同利益,使亚洲在确保基础设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齐头并进。

要使“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中国就必须付出巨大努力。例如,孟中印缅走廊(BCIM)上需要连接的各点有待相关国家进行讨论,因为该路线可能不得不穿过有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活动的地区。方法的可行性将决定即将启动项目的可持续性。还有资金评估的问题,如果没有务实的态度,该项目或将半途而废。项目资金筹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资金远远不足,因此来自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的资金和市场借贷将大有可为。此外,通过微型研究建立信息数据库也势在必行。

南亚智库代表对“一带一路”普遍报以欢迎和赞赏的态度,尽管他们也表达了一定的忧虑。有人甚至认为,该倡议既解释不详又过分吹嘘。中方需要对此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也需要理解并听取个别国家的意见。他们指出,“南海争端”引起的另一问题就是“一个国家正在做一些并不被其他国家接受的事”,而且了解“一带一路”如何处理类似情况十分重要。有些人将该倡议描述为“伟大战略”或“大胆倡议”,尽管这一概念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共享”和“分享”的概念更为关键,因为他们保证各国最大程度的参与。印度提出的已经得到众多南亚代表支持的“季节”概念同样需要认真思考。

总的来说,大家认为不应将“一带一路”强加给任何国家。一些人认为“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的结合不无可能。

虽然中国和巴基斯坦代表强调“中巴经济走廊”是双边问题,但包括印度智库代表在内的一些人却认为该走廊是产生争议的诱因。中国和南亚发言人一致认为,更多互信是“一带一路”成功的必要条件。尽管“一带一路”潜力巨大,但其有效性将取决于中国如何将其国家利益与地区共同利益相结合。在今天,这并非易事。

当然,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在过去30年里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在能源、运输和贸易领域的合作取得相当喜人的进展。中国的进口对邻国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下行的趋势。今天,中国应转变思路,从原来以美国和欧洲为主要出口目标转向亚洲邻国。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在于,中国可以通过整合国内经济和区域经济来改变经济疲软的状况。亚洲国家必须认真思考其眼前和长远利益,慎重判断自己是否能从“一带一路”中获益。

古代丝绸之路连接起中国和中欧、西欧……甚至罗马。海上丝绸之路则连接起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这些双向贸易路线同时也是朝圣者和宗教人士走过的地方。

今天,如果在地图上沿这些古代贸易路线圈出一片区域,声称它们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由中国倡导的贸易和密切经济往来的专属区,恐将带来一系列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圈内国家将切断与圈外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例如,中国是否将断绝与圈外国家美国强劲的贸易关系?如果它仅仅代表圈内国家将努力打造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那么这一做法就是多余的,因为只要有机遇,经济关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会得到发展。那么,中国是否在通过此举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不可告人的企图不无危险。参加此次论坛的各位智库代表无疑需要认真考虑以上问题。

《SP 海军》(SP's Naval Forces)

中国的南亚海上战略

原文标题:China's Maritime Strategy for South Asia

原文来源:SP's Naval Forces(India), 2014年9月1日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海上合作,促进多边外交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海上战略基于一张港口网络,涉及数条海洋交通线,被称为“珍珠链”。“珍珠链”之称源于美国政府的一份能源报告,现在印度广泛使用这一说法,称中国宏大的海上战略旨在包围印度。然而,中国在每次有关海洋发展的论坛上,包括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国家海洋基金会印度洋发展动态研讨会上,都坚决反对“珍珠链”的说法。中国政府声明,建设自苏丹港到中国大陆的海上交通网仅为保护其商业和能源利益,但这一说法难以服人,因为这张海上交通网还包括海军基础设施建设。毋庸置疑,中国所说的海上交通线穿越数个海上咽喉要道,像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龙目海峡,其中有些区域正受到恐怖分子和海盗的滋扰。中国的海上网络触到了印度的敏感神经,因为这张网络覆盖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和索马里,形成包围之势,进一步延伸了中国海上力量的触角。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该倡议旨在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海上合作,促进外交和经济发展。

“珍珠链”之说

“珍珠链”说法和两大事实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这一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为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中国正努力加强其地缘政治影响,以更便捷地抵达各港口和机场,维护其切身利益;同时,中国也在推进军事现代化,保护其全球利益,发展与贸易伙伴更为紧密的外交关系。历史上,中国曾试图扩大其海上影响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海洋力量已经自南海发展到了东海、日本近海海域、西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中国也在增强自身海上力量,包括训练出色的作战能力、获取战略威慑性装备、提升反介入和反阻绝能力等。中国政府坚称,发展海洋力量是出于和平目的和保护自身贸易利益。但一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越南,对中国的做法颇为不满,因为其周边国家的港口由中国承建,他们怀疑这些项目不仅仅是商业行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缅甸建设的瓜达尔港、科伦坡港、汉班托塔港、吉大港以及一些海军设施显然意在遏制印度。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位于三大区域交汇的战略要地,西邻石油资源丰富的西亚(阿曼海湾地区,邻近波斯湾入海口),南望人口稠密的南亚,东抵经济勃兴、资源富集的中亚。瓜达尔的深水港是区域性交通枢纽,连接着往来于中亚各国、阿富汗、中东地区、波斯湾、中国新疆、伊朗和东南亚的商业交通网。连接瓜达尔和山达克的公路使地处内陆的中亚获得了便捷的出海通道,将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运送到国际市场。中亚各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中国也能从中获益,因为通过瓜达尔港进口能源能使中国西部内陆的出海距离缩短近一半路程,从而可通过该港向这些内陆区域供应能源。瓜达尔港口建设还能加深中巴“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两国友谊。

中国的联通项目

2002年3月16日,中国与巴基斯坦在北京签订协议,按国际标准建设瓜达尔深水港。工程项目由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实施,预计总成本11.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中国出资。中国在一期项目中已投资1.98亿美元,巴基斯坦投资5000万美元。此外,中国已投资2亿美元建造连接瓜达尔港和卡拉奇的沿海高速公路。预计二期项目将投资5.26亿美元,包括再建九座船坞码头。为改善中国西部到中亚的陆路交通,巴基斯坦开建了自俾路支省杰曼到阿富汗坎大哈的公路项目。巴基斯坦还在其西北部开建自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托尔哈姆到阿富汗贾拉拉巴德的公路。此外,防控力量和卫戍部队也将进驻瓜达尔港,其附近也将新建一座国际机场。瓜达尔港自2008年3月15日起开始启用。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交给中国,这几乎将中国送到了印度的大门口。

斯里兰卡

自2009年结束内战以来,斯里兰卡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接受中国援助,建造包括公路、机场和港口在内的基础设施。中国外交部部长会见来访的斯里兰卡外长,发表声明称,中斯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全面发展两国海洋合作,共同致力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正在扩建升级科伦坡港,同时也在改造斯里兰卡南部的汉班托塔港。

科伦坡港

中国正在扩建升级陈旧拥挤的科伦坡港,将其打造为船运枢纽。而科伦坡港距印度最南端仅320公里。中国也在为科伦坡建造一座新型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由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承建。该公司是由中国招商局集团(占85%的所有权)和斯里兰卡港口管理局(占15%的所有权)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科伦坡南集装箱码头设计吞吐量为240万标准集装箱。按照双方协议,该港口建造、运营和转让期限为35年。工程建设始于2011年12月,一期项目已于2013年8月8日投入运营。整个码头有望于2014年投入运营。科伦坡港目前货物吞吐量为450万标准集装箱,三个阶段的改造工程完成后,该港口吞吐量将再增加720万标准集装箱。届时,科伦坡港将跻身世界20大集装箱港口之列。科伦坡也是印度的海上转运中心,印度13%的集装箱是通过科伦坡运输的。大型货船在科伦坡卸下集装箱,再由集散船将这些集装箱转运到印度甚至有些破旧的小港口。科伦坡新港开通运营后,印度的货物运输量或将增加到28%。这引起印度对(港口货运)安全问题的担忧,因为港口运营权在中国手中,危机时期可能会(通过该港)限制必需品的运输。

汉班托塔港

科伦坡港是集装箱吞吐港,不能提供相关船运设施和服务。因此,轮船需要多航行三天至四天时间(到其他港口)才能获得此类服务。因此,需要新建港口以扩大服务,同时也减轻科伦坡港的压力。于是,斯里兰卡选中了汉班托塔市附近的一处地方(作为建造新港之地),这里有一个天然港,地处斯里兰卡南端,靠近国际航运线。2005年,出生于汉班托塔的马欣达·拉贾帕克萨(Mahinda Rajapaksa)当选斯里兰卡总统,随后,汉班托塔港建设项目终于敲定。工程于2008年1月15日启动,由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建。预计一期工程总投资达3.6亿美元,其中中国政府出资85%,斯里兰卡港口管理局出资15%。一期工程于2010年11月竣工,二期工程是建造一座码头,三期将修建一座造船厂。竣工后,该港可同时停靠33艘船只,成为南亚最大港口。此外,汉班托塔港也可为海军提供基地,这里离印度很近。

缅甸

缅甸皎漂

2009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中信集团与缅甸全国规划和经济发展部合作建设缅甸经济技术发展区、深水港和铁路项目。皎漂地处战略要地,毗连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包括仰光港在内的缅甸所有港口都是较浅的河港,不能航行普通货船和集装箱运转船。这里的油气码头建设将很快竣工,连接通往中国云南省的油气输送管道。2009年缅甸能源部与中国石油集团就缅甸原油管道建设、运营和管理事宜签署了最初的谅解备忘录。建成后的油气码头可容纳30万净吨的油轮,相关基础设施竣工后,皎漂港将成为继新加坡之后南亚地区又一处石化枢纽。

海上丝绸之路

该倡议由习近平主席提出,希望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海洋合作,为东亚地区带来和平繁荣。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的杨保筠教授说,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给沿途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将成为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繁荣发展的新动力。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中国和其东盟伙伴国合作开展港口建设和海上基础设施。中国计划投资20亿美元改造升级马来西亚的关丹港。此外,中国还斥资30亿元人民币(约4.8亿美元)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包括经济在内的共同海上利益。中国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将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10年(2000-2010)”打造为“钻石10年”。2014年5月,中国为此已斥资16亿美元。

印度以IO-5做出回应

2013年时任印度总理辛格声称印度应被视为今后地区安全的提供者。尽管辛格总理所说的“地区”疆域不甚确定,但其讲话初衷似乎聚焦于印度洋各岛屿。印度洋安全集团起初只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印度三国。2014年3月7日,时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的希夫尚卡尔·梅农(Shivshankar Menon)宣布,印度洋岛国塞舌尔和毛里求斯也加入印度洋安全集团,自此该组织被命名为IO-5。此举表明,印度在印度洋各岛扮演着主要的安全维护者角色。印度和斯里兰卡多次举行联合海军演习,2012年马尔代夫海岸警卫队也加入联合海军演习。可以料到,这种联合演习未来可能会延伸到孟加拉湾。IO-5组织成员将共享情报,增强海洋反恐、打击海盗和治理非法捕捞的能力。然而,IO-5组织在视野和投资规模方面远不及中国的“珍珠链”计划或“海上丝绸之路”。相比之下,印度也只是该地区的一个小角色罢了。

中国的大布局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商和第二大进口商,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航运基础设施。中国拥有多个世界上大型的集装箱港口,掌握全世界20%的集装箱运输船队。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造船商,按吨量计,2012年中国建造了全世界41%的船只。“珍珠链”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海洋利益的最好诠释。现在看来,“海上丝绸之路”终会与今天的“珍珠链”合为一体。“珍珠链”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为中国提供海军基地、保护其战略利益的同时也确保了中国的商业和能源安全。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在印度洋国家建造运营港口和设立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深化其在印度洋地区和印度邻国的经济影响力。

《每日新闻与分析》(Daily News & Analysis)

中国的“丝绸之路”也将惠及印度

Shastri Ramachandaran

原文标题:China's Silk Road map - India has much to gain from it as such an initiative would foster trade and fight terrorism

原文来源:Daily News & Analysis(India), 2014年12月24日

 

中国的丝绸之路沿东亚海上航线穿越南亚和中亚,抵达欧洲,但这一宏大计划远非很多印度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古丝绸之路连接起印度、中国、中亚和欧洲,而海上丝绸之路则将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国家相互连接。中国已邀请印度参加重建古丝绸之路和振兴海上丝绸之路的计划,印度的邻国大都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然而,即使印度心存疑虑,对丝绸之路计划的争论也仅限于两个问题:印度是否会受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参与“丝绸之路”建设?印度是否应该拒绝中国这项旨在包围印度的“战略举措”?

这种狭隘的观点忽视了“丝绸之路计划”更加远大的目标,它可能会极大改变整个亚洲(形势)。“包围印度”、“改造喀喇昆仑高速公路”、“为中亚创造财富”等都不是该计划的主要目的。

这项斥资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倡议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尽管中国明确提出该倡议的目标,例如实现中国新疆地区和周边国家,以及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双赢合作,但该倡议可能将超越以上目标,改变地区规则:重新定义地缘政治、重构经济平衡态势、减少亚洲区域差异、打造贸易线路和能源运输的新枢纽,以及重塑安全新思维,应对恐怖主义和分裂分子的威胁。

中国政府认为,“三股邪恶势力”——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在中国边疆地区甚为猖獗,威胁着中国、中亚、俄罗斯和“阿富汗邻国”(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安全稳定。“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铁路和公路将中国与欧洲相连,促进中国边疆地区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商业、工业和金融发展,这一反恐战略将从根本上消除“三股邪恶势力”。

中国正努力推动贫穷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繁荣稳定,实现与整个中亚地区和俄罗斯的联动发展。

中国政府采取双管齐下的反恐策略,即一方面创造发展条件,投入大量资金,以吸引企业、引进外商投资、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则无情打击恐怖活动、大规模搜捕恐怖分子,将其绳之以法。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更加严厉的安全措施和大量投资促进发展,消除不满情绪带来的紧张局势和恐怖事件。另外,中国也将来自西方的大量资本用于投资边疆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要保护自身资产、能源管道网、自己的投资和收益,作为利益攸关方,投资者就应支持国家的安全反恐行动。

《先锋报》(The Pioneer)

旨在削弱美国影响力的中国倡议

Ekaterina Blinova

原文标题:Chinese initiative to diminish US's role

原文来源:The Pioneer(New Delhi, India), 2015年2月9日

 

中国邀请印度和俄罗斯加入“一带一路”,此举是对美国在2011年提出的目标远大的“新丝绸之路”项目的沉重打击。

美国专家强调,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对美国想要维护其亚洲影响力构成挑战。实际上,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旨在建设一条“横跨欧亚大陆、连通东西方的新型南北通道和贸易路线”,美国国务院官方新闻中这样写道。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评论该问题时指出,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将带动亚洲中部、南部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该项目旨在提升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构成威胁。就在美国专家了解民众对将欧亚大陆中心设在阿富汗所持的态度时,中国新一届国家主席推出了两大倡议。这是“极其大胆的举动”,克里斯·约翰逊(Chris Johnson)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强调说。

专家在2013年强调,“习近平从美国目前仍未利用该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机会中看到巨大缺口”, 《华盛顿邮报》援引了该观点。此外,阿富汗的持续动荡对美国的计划造成负面影响,而中国从一开始就避开了“危险地区”。习近平的“魅力攻势”——新外交政策改善了与邻国的关系,也强化了中国在该地区所扮演的角色。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中俄友好关系以及金砖五国在欧亚大陆所起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新丝绸之路”项目的发展。2月2日,在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方会谈期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呼吁新德里和莫斯科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建设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经济走廊。此举似乎对美国试图在欧亚大陆建设由其主导的“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造成打击,削弱了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

印度加入“一带一路”是大势所趋

原文标题:India must join China's Silk Route initiative

原文来源:Hindustan Times(New Delhi, India), 2015年3月21日

 

中国公共外交强调“一带一路”为参与国带来的共同经济和商业利益,却低估了它带给中国的战略效益。中国承诺的巨额投资将吸引合作伙伴;中国国家主席提出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期待以印度为创始成员之一的亚投行能够积极支持。

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所谓“带上省份”,已经获批163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沿海省份也将从市场拓展带来的出口机会中获益。

在一则评论中,印度被描述为助推“海上丝绸之路”走向成功的关键国家。“考虑到印度巨大的发展需求和广阔的市场,中国应该通过双边(海上)合作的巨大潜力改善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中国分析人士意识到,“一带一路”迄今为止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积极反响,而且其动机饱受质疑。在抵制这一意图的同时,也有人断言中国将坚决捍卫其领土完整。

该倡议明确表示,中国将印度洋视为其拓展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重要场所。印中利益在未来几年一定能找到交汇点,因此必须积极主动,管理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实际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基础,也是其实施方式。

总之,正如决定加入亚投行那样,印度也应该加入“一带一路”的队伍中。中国似乎认识到,印度对其倡议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这将使其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虽然莫迪总理在安全问题上立场坚定,但他似乎已经传达出愿与中国拓展经济和商业联系的想法。也许印度可以探索权衡之法,同时全力维持其在印度洋已有的军事力量,尽管这一力量有所削弱。莫迪总理近期对三个印度洋国家的访问一拖再拖,但重启双边关系势在必行。我们也应该加快对伊朗恰巴哈尔港(Chabahar)的翻新,因为此举不仅将打开前往阿富汗和中亚的通道,也将使印度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参与者。

《今日印度》(India Today)

“一带一路”——亚洲的靠山

Ananth Krishnan

原文标题:An Asian Anchor

原文来源:India Today, 2015年5月18日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习近平政府让世人看到,“一带一路”构想绝非空谈。中国政府迅速行动,调集近1000亿美元的专款和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专项基金,该基金将会得到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支持。“丝绸之路”项目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自己在该地区经济和地缘政治中所处地位的清醒认识。

印度如何融入目前这个大环境?中国外交政策的永久焦点是美国而非印度。中国有些专家称,丝绸之路倡议在很多方面试图削弱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和战略影响,他们认为“美国主导着亚太”,“‘一带一路’如若成功,必将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尤其是亚投行的速度让观察家深感意外。美国抵制亚投行的成立,但其游说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自己陷入孤立,因此只能眼看着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争先恐后地在中国规定的最后时限到来前加入亚投行,成为其创始成员国。“亚投行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美国表现得愚蠢、幼稚”,一位在北京的西方外交官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