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的哲学反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特质

周延云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美好状态的共同希冀与价值追求,也是国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的目标指向与精神动力。探究“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认识“中国梦”独有的绚丽色彩,使中国道路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激发国人追梦的激情,有利于加强前行的不懈动力。

一 “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梦”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艰辛坎坷的发展历程。那么,今日“中国梦”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非凡实践中走出来的。

在国人沿着中国道路前行了30多年并尽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今天,中国道路的前行步入了攻坚阶段。从国情来看,改革迈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处于凸显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前所未有;从党情看,尽管总体情况良好,但面临着长期、复杂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国际国内的环境考验,同时,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如何提升执政党的能力并凝聚国人的力量,如何明晰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且使其深入人心,在当下至关重要。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同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他所阐述的“中国梦”立足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但同时又包含个体和家庭元素——如此梦想不仅宏大磅礴,而且温馨可及。党的最高领导第一次清晰而系统地把中国梦作为一个概念、一面社会发展的旗帜提了出来,其触动人心、令人奋进。

二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梦”的前提、核心与归宿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中国梦”无论在互联网还是全世界的舆论场都成为热点,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中国,国际媒体的主流声音均怀有期待,总体上认为中国这艘大船“不会大转弯”,只会稳步向前江河:《“中国梦”震撼全球——国内外媒体热烈解读两会》,《决策与信息》, 2013年第4期,第5~11页。。而这个稳步前行的目标就是中国老百姓心中共同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1.“中国梦”的主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建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没有这些方面的现代化,我们的民族复兴则无从谈起。

2.“中国梦”的近期目标

“中国梦”并不遥远,目标日趋清晰。其近期目标有二,一是确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二是确保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中国梦”主要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包括精神振兴、经济振兴等等);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归宿。三者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其中每一项都包含着丰富、生动、具体的内容。

4.“中国梦”的主体——人民

如习总书记所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从本质上看,“中国梦”就是人民的福祉问题。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梦”的人民主体性。习总书记还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二)“中国梦”的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对“中国梦”时代命题的深刻解读。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9月4日。展望未来,“中国梦”则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当下,“中国梦”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实现“小康梦”。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人凭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高度自觉性,将梦想与现实相联,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走出了一条“追梦”“筑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并将通过中国人民这一实践主体的活动得以实现;它正确反映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期盼的共同方向,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合乎社会主义发展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其科学性及实现的可能性确定无疑。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梦”的上述科学内涵,对我们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对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美丽的中国,对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开放与合作、多元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梦”特质研究

(一)基于时空、主体视角的“中国梦”特质

1.“中国梦”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与现代历史变化发展的全景式反映。它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紧密相联,充分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观念领域上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自觉意识;同时,它也体现出了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内含着的价值标准的坚持,并凸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守的社会发展道路和未来的奋斗目标。总之,“中国梦”是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深度把握,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客观性的自觉尊重,也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而庄重的表达。今日“中国梦”有着厚重的现实感,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可及。历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近百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才使得我们今日与历史上的任何时候相比较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梦”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它体现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中国梦”体现了个体与集体的辩证统一

在这里有一个“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既对立又统一;具体而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个人发展与全体人民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原则,始终注意让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日子,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国家梦”是“个人梦”实现的前提条件,而“个人梦”的实现与“国家梦”相统一才具有社会价值。

3.“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统一

“中国梦”的实现,异于以往的大国崛起。她植根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的优良传统和美好愿望与坚定意志,以和平发展、科学发展为基本路径及方式,将中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携手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结合起来。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和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密,“中国梦”不可能脱离世界。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所强调的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的思想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社科纵横》2013年第4期,第1~3页。。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对“中国梦”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利益的实现和本国的强大崛起,而忽视了中华民族对人类有所贡献的庄重承诺。相信“中国梦”的实现将会有力推动“世界梦”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与全人类的福祉不可分割。

(二)“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的独特性质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2012年10月5日《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说,“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这个“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更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那么,让我们对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的“美国梦”和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中国梦”进行比较分析,看看两者的不同,以便更好地认识“中国梦”的特质。

1.指导思想、本质内涵上的差异

“美国梦”是在资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推行自由主义、市场化、私有化,其本质内涵是突出个人和金钱,强调个人的奋斗和成功。“中国梦”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世界和谐。

2.文化背景的差异

美国是一个移民的聚居地,其文化也是移民文化,个人主义突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传统,又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主流价值观的差异

“美国梦”强调个人价值,它是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满足,集中体现为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国梦”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

4.实现路径差异

“美国梦”的实现路径是其宣称的“全球化”,主要依靠二战后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优势向外扩张,掠夺他国资源和财富。“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靠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四 乐观自信“中国梦”: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美丽的“中国梦”需要拥有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的中国人民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变为现实。中国作为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确实是一项长期而又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更何况当下中国道路处于改革开放的矛盾凸显阶段。但是,我们是乐观自信的,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基于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客观实践的。

(一)理论依据

“中国梦”与所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一样,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1.合规律性

“中国梦”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规律。“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梦的主体。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这条道路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基本动力规律、唯物史观的群众主体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崇高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的。

2.合目的性

“中国梦”也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表现出了合目的性的一面。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而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中国梦”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又表明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状态的诉求。在这里,我的思绪仿佛步入浙江省余姚市城管陆从余的“城管梦”:我们有一个梦,希望姚城环境更加整洁,更加清新靓丽,没有“脏、乱、差”;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我们宽阔的街道上,车流更加井然,道路更加畅通,没有乱停乱放;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我们繁华的商业区,经营更加规范,生意更加兴隆,没有乱摆乱卖;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我们的人民人人有更好的工作,个个有更高收入,不用去违法违章;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我们的市民能更加理解我们,对我们更没偏见,不用去暴力抗法……这,就是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画面发自内心的激情描绘和期许。

(二)实践基础

第一,我们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连续高速发展,已经在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方面打下了中华复兴的坚实的客观基础。

第二,我们经过170多年的持续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90多年的持续探索,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经过十八大的再总结、再概括,已经形成全面、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八大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有了这样完整全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则能发挥巨大的思想理论功能,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

第三,置身于国际大环境,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已对世界做出了“三大贡献”—— 经济增长贡献、贸易增长贡献、减少贫困贡献;在未来的30年,中国必将对世界做出另一个“三大新贡献”—— 绿色发展贡献、知识创新贡献、文化创新贡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也是中国(最需要)的世界。客观而言,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今日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事务的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日益紧密地相联胡鞍钢:《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hqgc/20100314/1924610.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0年3月14日。

美丽的“中国梦”已描绘,让我们乐观自信地沿着中国道路放飞梦想,把“我的梦”“你的梦”“他的梦”和“中国梦”相连接。当美丽画卷成为社会现实之时,每一位中华儿女则会享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荣耀与尊严,这也正是“中国梦”的崇高与辉煌所在。在这里,想起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只要我们胸怀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美梦就会成真。


(本文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