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道统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道统问题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古往今来,研究道统问题的论著,各自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反映出颇为不同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通过对道统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不仅阐发了自己的道统观,而且彰显了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文化观念,从而推动了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因此,构建道统、传承道统、研究道统,都是从不同的层面对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行阐发,是“阐旧邦以辅新命”的文化实践。

明清之际,传统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步伐急骤。经过军事统一并迅速完成了政治统一的清初,为着以价值整合为核心的文化统一而奋发有为,为思想界在传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的努力方面创造了一定条件。静水流深,诸家争鸣,开启了中华文化重建的新航程。其间,关于道统问题的争辩,构成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议题。

潘志锋博士的《清初道统观研究》一书,是在她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该书在明末清初儒、释、道和天主教并存的多元文化生态下,以明清“朱陆之辩”为思想背景,以道统观为统领,对若干清初思想家的相关思想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解读。该书统分结合,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以清初道统观的历史发展为经,以思想家的道统观为纬,在对道、道统、学统、正统等范畴进行清晰界定的基础上,对清初各派道统观做了立足史料而又重视思想的阐释。无论是程朱学派的道统观还是陆王学派的道统观,以及超越程朱陆王学派的道统观,作者都秉持客观理性的学术立场,给以持平的评价,可谓以学心辨,以公心评。在对清初道统观的流派及其代表性人物做了史论结合的阐发后,作者对道统的功能进行分析。作者认为,道统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文化论证功能,二是政治论证功能。论证儒学或儒学中某支派学说的合理性,这是“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一旦道统的学术谱系的论证功能被王权所利用,“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就转变为王权合法性的政治论证功能。此时,“道统”所体现的儒学就被尊为“官学”或正统文化,被赋予了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于其他学说派别的至尊地位。

作者潘志锋博士根据自己对清初15位思想家道统观的研究,提出:中国哲学中的“道统”特指儒家学说的传承统绪,它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描述儒家思想的传承历史而人为构拟的历时性谱系。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人物谱系,按不太严密的历史顺序排列的一组被奉为“文化英雄”的精英知识分子;二是经典谱系,是蕴含了儒家思想精髓的一系列书籍。在儒学的传承过程中,“文化精英”构成的人物谱系优先于“经典谱系”:《五经》之所以具有神圣性是因为孔子亲自删编的缘故,而《四书》的神圣性则是由孔孟及其后学弟子的光环所衍射。应当说,潘志锋博士的这些见解是经过独立研究并深思熟虑后的一得之见。

道统是个内涵深刻而又意义丰富的学术文化概念,在很大程度上,道统还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文化范畴。前人的研究姑且不论,仅今人的研究就异彩纷呈。牟宗三先生关于道统、政统、学统三统并建的研究,饶宗颐先生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论的探讨,蔡方鹿先生关于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道统观的阐释,都是从不同层面对道统问题研究的颇富力度的推进。潘志锋博士这部著作的出版,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尝试性探索,是她对自己此前学术研究的一个专题性总结,值得肯定。我由衷希望潘志锋博士在今后的传统文化的研究中,继续拓展,不断深化,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李宗桂

201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