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安全指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产业安全特征及评价机理

一 产业安全生态论

(一)产业安全问题的再思考

安全总是与风险相对应。承受风险、管理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全程度的高低。因此,分析安全问题,事实上就是分析风险因素。安全指数度量的是承受风险、管理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

针对产业安全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分析框架与分析逻辑。从宏观层面出发,有学者把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归纳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政策因素。外部因素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开放条件下来自国外的资本、技术和产品等因素。具体地说,这些因素又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公司战略来实现,其中包括资本输出及国际债务、跨国公司战略两部分。内部因素包括国内产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两类。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决定了产业在国内生存的可能性,其中又包括金融环境、生产要素环境和市场需求环境三个方面。

很多学者是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我国产业安全的成因,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威胁表现在外商通过各种方式来控制国内企业和垄断某些重要产业;有的学者从制度非均衡的角度分析产业安全的形成原因,认为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制度非均衡;还有的学者从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两方面分析产业安全问题的成因;有的学者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分析产业安全产生的原因,认为产业安全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产生的原因是任何国家的经济都包含一定的产业并形成各个时期的产业结构。

尽管大量的研究对产业安全问题做了系统梳理,不可否认的是造成产业安全风险的因素远比人们直观感受到的要复杂得多。在大概念上,这些原因可以分为产业部门自身和产业部门经营环境两大类。前者归因于产业部门自身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管理不完善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后者涉及的范围更广。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产业政策是否得当、是否存在过度竞争等,都可能对产业安全运行带来或弱或强的影响。

这意味着,在制定我国产业安全管理(或者如人们常说的,防范与化解产业风险)战略时,我们不仅应强调加强产业部门的自身建设,同时也应强调改善那些作为产业部门服务对象同时也构成其生存条件的各类环境。

正如一切科学门类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就需要找到适当的数学表达式一样,在分析影响产业安全的风险成因过程中,当风险的各种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渐次被揭示出来,当各类原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已经被初步认识之后,人们就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更为成熟、更为全面、更为系统、更能刻画其本质的科学范畴来对之加以分类和描述。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笔者发现产业安全生态正是这样的科学范畴。

(二)产业安全生态的内涵

金融生态是个仿生概念。海南大学教授许芳在《产业安全的生态预警机制研究》一书中首次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产业安全问题,借鉴生态系统健康预警的原理,从活力、结构和恢复力三个维度出发,创建产业安全的生态学预警指标体系;评价和预警了中国制药产业的安全度、相对安全度和易入侵度,以及汽车产业、工业、农业等的安全状态;借鉴国外维护产业安全经验,从生态学角度提出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对策。

既然是一个仿生概念,金融生态的概念就可以从自然生态的概念中引申出来。按照生态学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的是由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物理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自然界中固然存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各类生态系统基本上都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或称之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其中,生物群落则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小型消费者)构成(见图1-6)。

图1-6 生态系统

在自然界中,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是彼此依存和相互影响的,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它们结合为统一的大系统。没有物理环境,生物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因而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失却生物,环境就是无生命的物质堆积。在一个健康、成熟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相互生成,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作为生物群落,它们又同其赖以生存的物理环境之间进行着永不停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种循环和流动保持着动态平衡,生态系统便得以存在和发展下去。

可见,分析并刻画生态系统的原则有三。其一,按照某一特性并根据分析的需要,对纷繁复杂的生态系统要素进行科学分类,集合出若干具有共同特性的子系统,以刻画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其二,探寻各子系统之间的依存、制约、生成和动态平衡关系,刻画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其三,在把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刻画生态系统维持、嬗变、演化的动态平衡过程。毫无疑问,我们在界说金融生态系统时,必须遵循上述原则。

参照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分析,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构造原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我们可以把产业安全生态系统界说为由产业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构成,两者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

这里的产业主体,指的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它既包括企业和市场这些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体,也包括那些以制定政策、确定规范、进行调控和实施监管为职能,从而直接影响企业和市场的运行,同时也直接影响产品和服务供应之种类、规模、价格、质量、范围等的决策机构和监管机构。

这里的产业生态环境,则指的是由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等部门构成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产业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

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在产业安全生态系统中,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也是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的。一方面,产业生态环境构成产业主体的服务对象和活动空间,它决定着产业主体的生存条件、健康状况、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产业主体则以其生产并分配信息、引导资源配置、提供管理风险之手段的强大功能,对产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反作用。

产业安全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创造力的仿生学概念,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为我们理解产业体系的运行及其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它以比较完整且科学的分析结构告诉世人:产业体系绝非独立地创造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它的运行还涉及其赖以活动之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基本环境要素,还涉及这种环境的构成及其变化,以及它们导致的主体行为异化对整个产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因此,管理产业运行风险,提高产业运行效率,应当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工作。而且,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通过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来提高效率和管理,可以更为全面、更为系统地把握产业问题的本质。

二 中国产业安全评价逻辑概述

(一)中国国家安全特点和内涵

产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产业安全的逻辑植根于中国国家安全,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我们的分析起点得从“巢”说起。中国国家安全特点取决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及所扮演的角色。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看,中国在世界上具有特殊地位和角色。这种角色正在赋予中国形成一个和谐的多极世界的历史责任。截至2015年3月31日,一共有50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其中就有美国曾经的铁杆盟友英国、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和以色列等国家。亚投行成立,是一个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角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之前的韬光养晦阶段转变为主动走出去阶段。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中国事实上都正在承担起改变世界不合理规则的责任。

在新的历史时间节点,这种特殊的国家角色和责任,使得中国国家安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这种国家安全内涵特点就是:中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必须更加禁得起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对中国的“压力测试”,否则就无法达成这种改变规则的愿景。这种新时期的国家安全包括:第一,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健康的政治体系,政府处理好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治要廉明,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腐败政治会破坏国家的凝聚力;第二,拥有更加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惧霸权国家的军事恐吓,具有保护国土的能力),才能保持国内及周边的稳定,并强力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第三,中国GDP保持一定速度可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是国家安全最强有力的保障,经济不持续发展,火车头就失去动力之源;第四,健康且强大的工业实力,工业能力是国家的脊梁,改造世界最终都绕不开工业这个环节;第五,更为健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资本市场,以便整合国内资本以及发达国家的资本,防范货币战争和金融危机;第六,更为先进且和谐的文化,文化认同才有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才能凝聚共识;第七,科技创新成为常态,科技仍然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才能引领潮流并促进发展。总之,新阶段国家安全应该包括稳定的政治、强大的军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突出的工业能力、稳健的金融系统、先进的文化和科技持续创新。

(二)中国产业安全特点和内容

上面介绍的是中国国家安全的特点和内涵,现在回归到中国产业安全的范畴,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产业安全的特点也是植根于中国的当前全球地位及角色定位,产业始终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当前中国的国家战略主要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因此当前的中国产业安全也需要最终落脚点回归到“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上来。中国产业安全的评价逻辑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中国产业安全主要包括哪些核心产业?第二,如何评价每一个核心产业?第三,如何综合评价中国产业安全?

根据这个中国产业安全的特点,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至少应该考察下面的产业。第一,军工产业:强大军工不仅确保国家安全,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力保障,没有强大军工的支撑很难获得发展;第二,高端制造业和建筑业:以高端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包括钢铁、水泥、铁路、公路、港口等,只有这样才能给“一带一路”提供基础设施支撑;第三,金融业和房地产:健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发达金融系统才能抵御风险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房地产在我国畸形发展,体量大影响经济金融稳定,所以必须纳入考察;第四,能源产业:稳定且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中国整个产业系统才能正常运营;第五,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是反映未来实力的,当前在高新技术上越强大,预示着未来高新技术实力越强;第六,农业:农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也是安全之根;第七,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尊重且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且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所谓朋友越多越安全,敌人越多越不安全,文化起到的作用就是增加朋友,减少敌人;第八,政府投资和海外投资产业:政府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政府投资会影响到国家安全,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海外资产规模必然越来越大,海外投资产业的安全,成为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的主题。前面描述的军工、高端制造和建筑业、金融和房地产、能源、高新技术、粮食、文化、政府投资和海外投资八方面就是中国产业安全涉及的主干产业。

关于核心产业的产业安全评价,这主要取决于该核心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由此确定该产业特征和结构,依此可以构建出该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构建工作,由每一个产业安全指数小组成员来实施,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产业安全特征来构建合理的核心产业安全评价体系。至于如何综合评价中国产业安全,这归结为各产业在国家安全和整个产业安全中的地位和角色。地位决定各个产业在总指数中的权重。

(三)中国产业安全的定义

李孟刚教授认为产业安全是指特定行为体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该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安全的主体是特定行为体的自主产业;第二,产业安全包含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两个方面;第三,产业安全度,可以通过评价产业受威胁的程度加以反推。

在本书中,中国产业安全指中国整个产业体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中国产业安全的内涵会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前30多年,中国实行韬光养晦战略,闷头发展,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水平,甚至不惜放开部分产业的控制权,比如大豆产业等。在这个阶段,产业在生存方面的权重要重于发展的权重,侧重解决产业生产的问题,经过30多年的努力,生存问题已经获得了较好的解决,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大部分产业仍然处于中低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较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在新战略下,中国的产业安全有了新的内涵,它不再是以生存为核心,而是以发展为核心,发展得越好越安全。由于中国需要牵头带领其他国家一起实施新战略,所以加强自身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