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二〇一五年春之卷/总第17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合肥话中的助词“[t]”

杜道流作者简介:杜道流(1966-),男,淮北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

(淮北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本文对合肥话中的助词“t”进行了初步的考察,认为“t”具有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和结构助词“得”两种功能。

关键词:合肥话;助词;“t


合肥位于皖中地区,因此,合肥话可以看成是安徽境内江淮方言的代表话。合肥话中有一个经常在谓词性词语后面出现的助词“[t]”注1(由于没有在现代文献中见到书面书写形式,我们就暂用国际音标拼写形式“t”来替代),本文着重考察该成分在合肥话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语法功能。[1]

注1:该词在合肥市区和肥东的大部分地区读“[t]”,在肥西的部分地区读“[]”,考虑到凡是把该词读作“[]”的地区都有“t”和“ts”不分的情况,我们用“[t]”作该词的代表。地藏堂贞二在《从语言的角度看〈儒林外史〉的作者问题》(《中国语文》2000第1期)一文中曾指出“卧闲草堂”版本的《儒林外史》中有11例“相当于现代汉语时态助词‘了’的‘子’”,如“a.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第六回〉; b.把他揪到马子跟前,揭开马子,抓了一把尿屎,抹了他一脸一嘴。”〈第二十七回〉”等,这个“子”就是江淮方言中的经常在谓词性词语后出现的那个助词,不过从书写形式来看应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