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看其“内核”的延伸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经过了170多年的历史。而这其中,可以说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始终是一条不断的红线。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文献是充分的证据。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拉法格、梅林,从普列汉诺夫、列宁再到卢那察尔斯基、高尔基和斯大林,从鲁迅、瞿秋白到毛泽东和其后几代中共领导集体,从西方到东方的多位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精神“内核”的延伸和强化痕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极其重视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的。他们曾多次劝导一些青年作家“越快掌握资产阶级的散文技巧越好”[8](P578)。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谆谆告诫参加无产阶级运动的作家“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9](P374)。这两者结合,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本来面貌。因为,在他们看来,有些作家缺乏创作的本领和叙述故事的才能,只会“枯燥无味地记录个别的不幸事件和社会现象”,“这是由于他们的整个世界观模糊不定的缘故”[5](P237)。重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重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重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这恰是经典作家文艺理论“内核”反映出的一个突出特点。
如果从这个思路梳理,那么,列宁关于托尔斯泰的遗产里“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是属于未来的东西”[10](P25)的思想,关于文学事业是“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创作自由”与“党性原则”统一、文学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11](P93-97)的思想,以及斯大林要求作家“把自己提高到能够担负起先进无产阶级的歌手的任务”[12](P25)思想,其理论“内核”不正是体现要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赢得文艺地位和美学权利而奋斗吗?
至于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中,这种理论“内核”就显得更加明快、更加鲜明了。毛泽东认为:“艺术至上主义是一种艺术上的唯心论,这种主张是不对的。”[13](P121)他说:“我们的问题基本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外部从内部碰到一连串的问题。”[14](P121)毛泽东的许多文艺论述、信件,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典范。
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词中也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15](P209-211)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他特别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绩,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16]这些思想,结合着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文艺状况,无疑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提到了新的阶段,把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念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赢得文艺上的地位和美学上的权利,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责任,就在于依据新的语境去不断地充实丰富它,发扬光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