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危机重重,社会主义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刘国光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家。

摘要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出人类社会最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世界社会主义迎接种种挑战,从总体低潮到不断探索创新,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才能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关键词 世界大势 资本主义危机 社会主义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些年来,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格局虽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关系正在进行大变革、大调整,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迎接种种挑战,从总体低潮到不断探索创新,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展望未来,我们愈加坚信,社会主义全球化是人类的必然归宿。

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全球化的发展规律,世界历史的大势不可阻挡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出人类社会最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与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社会主义的全球化。马克思依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在批判继承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重塑了世界历史概念,创立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世界历史”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他们还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创造了空前发达的生产力,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从而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还影响到不同国家的社会生活,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政治需求等虽然具有民族国家的特点,但相互影响在日益加深。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也使我们愈发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愈发坚信社会主义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

二 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重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相对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另一方面也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激化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资本主义”意味着全球性的危机不可避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上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及跨国公司内部生产的组织性与全球经济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的全球化扩展。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化条件下运动的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也激化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当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世界上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国际上局部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首先是世界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这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失败。近来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新书《21世纪资本论》在西方引发经济学界和思想理论界的强烈震动。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增加而非减少贫富差距,他在书中用大量翔实的数据证明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日益加深。巨大的贫富差距和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必然会造成被压迫、被剥削者的不满、反抗和斗争。全球性的贫富分化现象极为严重,这也是造成一些地区如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堡垒,美国国内的贫富两极分化趋势也日益严重,也引发了诸如“占领华尔街”运动等社会危机。其次是美国为维护霸权,在全世界不断挑起事端,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这也阻挡不了美国霸权衰落、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国际局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三 社会主义在不断前进,社会主义前景光明

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步入调整期。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和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增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9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步,与此同时,还有效地抵御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不良影响,基本上维持了国民经济稳定而又有序的发展。

当前深入发展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本质上同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社会主义经济体受到为满足人民需要而生产的目的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规律的支配,本质上没有资本主义经济那样的矛盾,所以理论上不会发生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目前中国经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初段阶段的要求,实行了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相应地引起了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同时中国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这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中国经济逐步地卷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轨道,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性质其实与世界各国基本是一样的,就是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其原因是在现阶段由于某些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允许实行鼓励按资本和其他非劳动要素分配的政策,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趋势。中国虽然卷入了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的。这与中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有关,简单来说,中国容许市场化、私有化的发展,不是很彻底,还有一些保留。又比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保持了国家计划调控的余地。

总之,中国的经济并没有照抄欧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没有遵循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这是我们在这次危机中表现相对出色的主要原因。所以今后只要我们继续以我为主参加公正的经济全球化过程,自主掌握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就能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的陷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歪曲为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强化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发展公私多种经济成分,但要节制资本,削弱私有化趋势,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最终地阻止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导致产生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资本主义固有弊病。我们必须坚持在国家宏观计划导向下,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调控体制;用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来反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浊流中,高举社会主义的红旗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重视,其自身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展。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邓小平还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因此,中国道路的不断发展,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的出现为它们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发展道路,值得它们进一步思考和借鉴。

当前,我们虽然面临着各种国内和国外的挑战,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才能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事业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