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社会学评论(社会理论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化视域中的阶级和阶层

——布迪厄社会空间理论

自20世纪中后期起,西方发达国家步入以知识化、信息化和大众消费为特征的后产业社会。文化向政治、经济生活各领域的大规模渗透和扩张,致使社会结构和日常经验发生了深刻变化,围绕着文化的再建构在社会各个领域内全面展开。社会结构的这一向文化的转向同时对社会理论提出了挑战。为回应社会生活的这一剧变,社会学关注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对形式的关注转向对内容,即对文化的关注。青井和夫:《社会学原理》,刘振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第2~3页。布迪厄、鲍德里亚、贝尔以及霍尔等众多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坚信,只有坚持以文化为社会学的主要关注形式,才能推进社会学的研究。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不再是各种社会形式和过程的考察怎样才能启迪文化活动,而是如何用文化来解释社会生活,并使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法。S.康诺尔:《文化社会学与文化科学》,载布莱恩·特纳主编《社会理论指南》,李康译,北京:世纪出版团体,第431页。

社会学的文化转向同时对阶级与阶层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迄今为止,社会学领域内各种阶级与阶层理论通常都是以经济和职业结构为主要依据的,如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工业化理论和后工业化理论都带有明显的经济决定论色彩。韦伯学派的社会分层理论虽然重视生活方式、教育程度、个人威望等身份与文化因素在结构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但仍然强调阶级结构的决定性影响。而另一方面,当代社会学家们则采取了不同取向,认为在建构阶级与阶层过程中,文化与经济一样,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他们除了考虑经济因素之外,还将教育程度、生活方式、阶级惯习、消费模式和兴趣爱好等文化因素视为社会分层的独立性变量。

在各种强调文化决定性作用的阶级与阶层研究中,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空间理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社会空间理论深受韦伯尤其是马克思的影响。这从他对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借用中便可略见一斑。用布迪厄本人的话说,就是他“做了马克思想做而未能完成的事情”。加藤晴久編『ピエール·ブルデューーー1930~2002』,日本:藤原書店,2002, p.28。不过在布迪厄那里,“资本”并不只局限于经济资本一种。它同时也包含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非经济类资本,而其中的文化资本对阶级与阶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布迪厄指出,当今社会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它还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品位及生活方式等文化资本。在后工业化时代,生活必需品的增加以及由于大量消费带来的提供产品和服务人数的剧增都大大强化了文化的重要性。“广告商、专卖商、时装设计师、时尚顾问、装潢设计师、形象设计师、临床医生和网页设计师等都影响着一个日益扩大的消费群体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方式选择。”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374页。因此,在被称为大众文化时代和消费社会的今天,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文化品位以及消费模式等文化资本已经同经济资本一起,共同成为反映人们阶级与身份的主要标志。换句话说,如今文化资本已和经济资本一样,成为划分阶级与阶层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