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经济发展与当地人的生活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前,渔业生产和种植农业是京族地区的主导产业。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京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处于一种相对缓慢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越边境贸易的重新开启,京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日渐多元化。在传统的农业、渔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边境贸易、加工业、旅游业、海水养殖业逐渐兴起,从而促进了京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国家民族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广西“兴边富民”工程的支持下,当地政府在京族地区推行一种“农商结合、养捕并举”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实施“3331致富工程”(即大体上30 %的劳动力从事边境贸易,30 %的劳动力从事海水养殖业,30 %的劳动力从事海洋捕捞业,10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综合开发)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京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统计,2009年“京族三岛”地区的人均农民纯收入达到7803元,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见表1-4)。
表1-4 2009年京族地区各行政村(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广西东兴市江平镇政府,2 0 1 0年8月。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京族人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1949年以前,由于人口较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其他族群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又有着较大差异,京族人在东兴(防城)、江平一带地区的社会生活中通常是不受重视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京族人的社会地位得到迅速提高。更由于一系列民族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京族人的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从而使京族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不断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越边境贸易的发展,对于京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至为深远。事实上,京族人之为世人所熟知,除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围海造田”之外,就是90年代重新开启的中越边境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越边境贸易不仅推动了京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一些京族人家迅速富裕,同时也确立了京族人在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京族人的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在1971年“京族三岛”的“围海造田”工程完成之前,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京族人对外交流的范围相对较小,大多限于与其他族群经济上的交易,文化上的交流不多。随着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机械化航海工具的普及,更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越边境贸易的恢复性发展,京族人对外交往的范围和频度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大和提高,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认同程度也有所增加。
得益于国家民族优惠政策的扶持,京族地区的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49年以来,国家实施了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使京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京族人的现代“文化素质”(接受正式教育的内容和年限)得到较大提高。目前,京族地区各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以所在村落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村级小学,在尾村建立了由东兴市教育局直接管辖的、以面向京族学生为主的市属京族学校,从而为京族地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京族地区各产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普遍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采用和渔业、农业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京族地区的生产效率得到快速提高。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采用,加快了京族地区的物流运输速度,提高了运输效率,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现代渔业养殖、加工技术的普及,迅速提高了京族地区渔业生产的产量和品种,渔业生产稳步提高。而高产粮食种子的引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使京族地区的粮食生产基本实现自给,更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土地使用、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进入21世纪以来,地方政府加大了京族地区的道路建设、饮水工程、电信工程等方面建设的投资力度,京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京族人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与此同时,手机、摩托车、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消毒柜、组合音响以及其他居家生活设施开始进入逐渐富裕起来的京族人家,而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京族人来说,汽车、电脑亦已成为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尾岛,由于当地政府把其作为风景旅游区进行建设,当地的娱乐设施和娱乐项目较为齐备,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京族人的社会生活。
京族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最近30年来取得积极进展。尾、巫头、山心、红坎(自然村)等京族人聚居的村落,其每年一度隆重的哈节庆典,业已成为京族人保护和传承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而有着悠久历史的京族哈节,更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独弦琴、字喃、竹杠舞、京族歌谣等民间艺术(文学)表现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和京族民间精英分子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得到培养,京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日渐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