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集群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商业集群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商业集群是众多植根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专业化的、相互关联的商业企业及服务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集聚体。城市化直接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特别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产业(包括商业)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依托于工业化的推进及商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商业集群能带来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并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载体,这种互动作用决定了商业集群是城市化的重要助推器。反过来,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商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会逐步得到改善。城市化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集群能够促使城市功能的跃迁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 商业集群对城市功能跃迁的作用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这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对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及发挥的作用。社会学中功能主义学派认为,城市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活环境,是现代人类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中心;城市管理学从城市经营管理角度分析,认为城市功能体现为文化承载体、社会生活依托体和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各种市场如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城市就是市场的集合,城市存在的最大功能是服务于交易的实现。城市的形成过程集中体现出两种经济效应,即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城市功能正是在这两种效应基础上得以实现。城市功能的本质是将一定地区的人口流、智力流、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起来,通过城市活动满足城市内部需要并向其他地区扩散。

商业集群能为城市化集聚生产要素与产业,进而提升城市功能。城市是生产要素及各类经济活动在地理上规模集中的产物。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包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以及生产能力在城市的集聚等,其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即人口)与产业是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商业为城市和城市化提供了这两个要素,商业集群为城市化提供了要素与产业的集聚力与承载力。在外部性的作用下,商业集群(如商业街、购物中心、商务中心区等)内的企业有着更高的比较优势、要素回报率,而高的回报率吸引着要素向商业集群地区流动和集聚。企业可以因外部性而共享商业集群的专有劳动力市场、专业化的中间投入品以及技术外溢等经济利益,进而直接吸引大量企业进入集聚体。大量企业的进入又最终导致更强的外部经济作用,从而对企业、生产要素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并最终导致商业集群的扩大与稳固。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集群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要素集聚与相关产业的形成过程,也是要素在城市集聚的过程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商业集群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镇人口比重上升,社会总产出中城市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集群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已经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城市交通、宾馆、展览、服务、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使城市功能的不断跃迁。

商业集群通过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化进程,并提升城市功能。商业集群(如商业街、购物中心、商务中心区等)使集群内企业共享外部经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利益,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城市发展是城市化的最重要内容,商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商业集群的存在必定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而有力地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商业集群所根植的区域将形成一个经济增长极,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吸纳资金与技术,对周边地区的增长起到推动刺激作用,从而有利于促进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提高过程也是城市化的推进及城市功能跃迁的过程。一方面,城市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将增强城市吸引、控制资源的能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基础,能够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福利,从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扩大需求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作为一个“经济景观”,本质上是一种空间集聚的经济,而商业集群是城市化的基础,实践证明,它可以强化产业集群。集聚经济包括同一产业内部同类企业集聚的地方化经济和不同产业多类企业集聚的城市化经济。地方化经济是指一种产业的集聚经济,即位于某个地区某一特定产业内的同类企业集聚而形成的由整个产业扩大而产生的成本节约。地方化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空间上的外部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是指多个产业的多类企业的集聚经济,即多个产业在城市集中,由于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而获得利益。在经济活力外部性的作用下,企业通过集聚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以及技术外溢和品牌外部性。企业为了获得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在某个地方进行联合生产是它们的必然选择,企业员工为了减少工作成本和时间等就会选择在企业附近生活,从而形成人口的集中,企业与人口的集中为其他相关产业(如上下游产业、相关配套的服务业等)进入本区域创造巨大的社会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人口在此集聚,以共享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其结果是城市形成,城市化由此开始。商业在城市空间的集聚增强了城市持续演进的自我增强动力机制,导致城市地域的外延与扩展。而商业集群的迁移则是城市化在空间上扩张的动力,如郊外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的形成等。大城市的商业集群形成后,由于地价盘升、交通拥挤、人工成本提高等原因产生一种离心力,集群企业会向市郊迁移,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后,将进一步强化商业集群(如专业市场),从而促使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及原中心城市功能的跃迁。

二 商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商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运用增长极理论进行解释。增长极概念及其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在分析经济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增长时,佩鲁引入了“推动性单位”和“增长极”的概念。所谓“推动性单位”就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推动性单位”可能是一个工厂或者是同部门内的一组工厂,或者是有共同合同关系的某些工厂的集合。“增长极”是集中了推动性单位的特定区域,它是一种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集聚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将首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向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和思想引入到其研究范畴之中,融入地理空间概念,从而产生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极理论。“增长极”就是位于城市内的一组产业,通过它对周边产生影响进而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其核心理论是把“推动性产业”嵌入某一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商业集群可以作为这一“推动性产业”而存在,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引导要素集聚,拓展城市地理空间,降低城市化成本,增强城市功能,提供物质支撑,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等等。

商业集群能通过其类型之一——专业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商业集群的本质是商业企业在地缘基础上相互交流、竞争与合作的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与分散的产业组织形式相比,集群的最大优势是能发挥内部企业的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使集群内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产业竞争力增强。当商业集群形成后,如专业市场及市场集群的形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集群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产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集群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上。商业集群(如专业市场)内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接近,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将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作用下,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在商业集群内,大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中小商业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从而能够与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利用发达的区域经济网络(如市场集群)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是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

集群使得许多本来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进入企业集聚体,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还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进而提高了城市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其具体表现包括以下方面。

1.商业集群促进区域生产率提高,形成区域规模经济效应

一是关联性供应商的集聚,不仅能提高区域内企业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同时也降低供应商的违约风险;二是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从原材料供应、配套产品支持到最终产品销售,集群区域内可以自然形成巨大的专业产品市场;三是高素质员工的流入,对专业员工而言,商业集群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流动风险,由此带来人才的集聚;四是专业信息的共享;五是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投入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的共享。

2.商业集群能强化产业集群,进而促进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要依托商业集群(如专业市场)的交易网络不断增强其规模经济效应,发挥其区域创新功能。产业集群是新企业诞生的有效载体,专业市场的形成、技术工人的流动、信息资料的共享等,极大降低了集群区域内创立新企业的“壁垒”。

3.商业集群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竞争能力的获得既来源于竞争,又来源于合作。商业集群为区域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双重机会。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改变经营方式、创新产品、改进服务。产业结构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优化,竞争使产业内部的分工更加专业化,合作使企业间形成的产业链更加紧密。集群区企业竞争的最大特点是在合作中竞争,这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一种正和博弈。

综上所述,商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发展与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多元化的社会经济联系,并对一定地域范围的空间经济活动产生内聚力,构成了依托第一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活动中心(如商务中心区或市场集群)。它既可以通过各社会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组织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又可以依靠其内聚力把周围地区联结成一个整体,并保持空间经济系统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如此而言,商业集群的发展就成了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依托,依托商业集群来组织、带动区域经济,可以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三 商业集群对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依赖

城市化及区域经济发展能创造巨大的社会需求,为产业集群带来不断的要素与产业转移,进而为商业集群提供发展契机。从经济地理学的观点看,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作用其实就是生产要素、产业的空间地理载体,而生产要素和产业之所以会在城市这个空间地理上集中,主要原因就是生产要素、产业的集中会产生集聚经济,集聚经济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也就获得集聚利益。城市化是集聚经济在一国或地区动态发展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达到某些标准,便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不断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如城市化需要农产品的大量剩余,工业提供基本建设品和资金,服务产业提供完善的服务,等等。所以,城市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区域进行社会生产,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需求,促使企业为城市化提供资本品。其结果是:一方面,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基础,如公共设施、资金等;另一方面,给乡村生产要素转移到城市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引力和机会。由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存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了获得这些经济效益会在一定的范围进行集群,企业的集聚为人员、生产要素的集聚提供了引力和承载力,企业与人口的集聚又会强化外部经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从而吸引更多企业、人口、生产要素等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带动城市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最终促使商业集群的形成和深化。

城市化的过程也就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比较经济利益不断扩大的过程,这种比较利益来源于城市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这种比较利益会不断地把乡村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吸引到城市,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并进一步扩大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差距,从而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转移到城市。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不断扩大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比较优势。在生产要素趋利的作用下,城市化可以为产业集群带来持续不断的生产要素的流入,只有当城市化的结果使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比较优势消失,生产要素才不会再向城市转移,这时经济将维持一个平衡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城市化完成的标志,也是工业化成功的标志。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向城市集聚的产业内容也发生相应变化,工业不但不再向城市集聚,而且逐渐迁出城市,而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产业等第三产业纷纷向城市集聚,使城市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集聚结构合理化,从而促使城市功能的升级、跃迁,为商业集群提供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