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商创业:家族的力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近代海外粤商创业

近代中国开放、通商的历史也是粤商崛起并获得长足发展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人类的商品贸易活动经历了由陆路贸易为主向海洋贸易为主的转变,此时的岭南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长期形成的商业传统,成为了新时期机遇的宠儿而迅速崛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广州十三行作为全国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直到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才被迫结束。海外商贸的兴起和日益发展,使近代粤商以自主、合作、进取的姿态成为这一时期开展商业活动的主力军。近代粤商经历了初期的合作创业,如帮助英、法等国的商人贩运商品、转销内地,到独立创办商行、拓展经营网络、发展经营业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粤商总是在不断适应近代欧美商业发展的大潮,吸收和学习西方先进的商业经验,并加以融合。海外贸易的冲击客观上将粤商推至现代工商业的大潮中,粤商的自主经营外贸活动为其生存和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并使粤商影响力日益提高。

(一)唐人街: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华人社会

1.历史演变:移民、创业与发展(粤商主导)

早期华侨、华人移居海外,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为了适应海外的新环境,他们便在其他国家、城市或地区群居在一个地带,该地就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Chinatown)。1872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称:“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作为华人在异国他乡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唐人街在海外华人的发展过程中占据过或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早期的唐人街都保留着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华人社会生活圈。考古发现的历史资料表明,东南亚是最早出现“唐人街”的地区之一。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发现的建筑残迹、青铜器、雕像、古钱币、陶瓷器、金银器等表明,12~14世纪这里曾出现过中国城(Kota Cina),是当时该地区的一个商业中心,聚居着许多华商和其他外国商人。现在苏门答腊东北部对善于经商的皮迪(Pidie)人仍有“亚齐中国人”(Cina Aceh)之称,足见古代这一地区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爪哇岛北岸、越南会安、菲律宾的马尼拉(即吕宋)、柬埔寨等地也都是早期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地点。

近代以来,先期华人的海外移民来源地和构成高度集中,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开餐馆和经营洗衣铺,群聚而居。例如,早期赴美华人中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居多,其中又以四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为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人多地少所导致的饥饿威胁,以及同乡同族连带移民的结果。雍正、乾隆年间,惠阳、潮汕、福建等地大批客家人迁入珠江三角洲一带,土客混居,冲突不断,由此形成了长期的“土客”之争。而在此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了广州,便形成了相邻互帮、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宗族的人相偕出国的现象,这为唐人街的形成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持与承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早期唐人街在社区结构方面显示出了较为紧密,且具有浓厚家族色彩和某种自治性质的社会团体。唐人街的社区结构大致分为两层:下层是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宗亲团体,上层则是由地缘关系所维系的地区性会社。宗亲团体的基层组织称为“房会”,由来自同一族或同一村的人组成。房会之上是以姓氏为基础的宗亲会社,其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村或不同的宗族,但必须是同姓。宗亲团体的职能主要是联络感情和互相帮助,如为同乡或失业者提供住所,帮助寻找工作。宗亲团体之上是地区性会社,又称“会馆”或“公所”,由来自一个县或几个县的侨民组成。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19世纪中叶以前,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在起因、人口结构、地理分布、规模、特点等方面,都表现出与早期唐人街不同的特点(见表1-2)。例如,此时粤商把丝绸、瓷器等从中国东南部沿海运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它作为与阿卡普尔科之间大帆船贸易的起点港,粤商的贸易活动促成了这一地区唐人街的形成,又称巴里安(Parian,菲律宾语意为“市场”;华侨俗称“涧内”)。这时,唐人街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满足西方殖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

表1-2 早期唐人街与近代唐人街的区别

2.唐人街的现在和将来

唐人街的形成是海洋贸易和中国人海外创业活动的产物,它必然会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能只是一个封闭的、完全脱离当地社会的小圈子,并且随着华侨华人在所在国的落地生根,他们必然会寻求从社会文化的边缘向主流的转移,唐人街此时发生的种种变化都是十分自然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约90%的华人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了所在地的国籍,新一代的华人在价值观、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已表现出了与他们的前辈们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本土化程度和文化程度更高,也不愿只是生活在唐人街这片狭小的空间,渴望融入当地社会,而同时唐人街也有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入住,他们中不乏律师、医生、设计师等。

从经济的角度看,唐人街这种聚居模式可以看做是大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聚集区经济的发展通过给新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文化庇护,使移民获得了进入新的社会阶级的资本和财富,为其融入当地社会提供了一种便利可行的方式。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唐人街的这一功能正在逐渐减弱,有些地方的唐人街从最初的单纯居住区,发展成为繁华的旅游区和商业中心。在美国的纽约唐人街,一幢幢崭新的高级公寓拔地而起,逐渐改变了唐人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低层人群聚居的形象,也使唐人街逐渐展现出向外扩张,走向现代化的趋势。例如,比利时第一条被正式命名的唐人街——安特卫普唐人街,地处安特卫普市中心,街道两旁有40多家中国公司和商行,主要经营餐饮、旅店、免税店、影视商店以及各种进出口业务、保险和会计事务所等。除中国商品之外,这些公司和商行开始引进世界各地的商品,以同时满足华人及其他消费群体。

尽管如此,华人聚居的唐人街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延续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曼谷唐人街在过中国农历春节时,同样有中国传统的武术表演,异常精彩,如舞动的长龙瑞狮,虎鹤双形拳、南拳等;居民也会将“中国红”染红各个角落,并烧香点烛、祭拜祖宗和神灵,以祈求幸福与吉祥;还有地道的中国年夜饭……此外,从美国唐人街走出的新一代华侨,希望人们了解唐人街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及其影响,例如,他们通过访问年老华侨所获得的资料,联合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凤凰卫视拍摄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唐人街》,详细介绍了华人移民、创业和发展的真实状况。

旧金山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百度百科网站,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0月8日;《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全世界最美丽的唐人街》,中国侨网,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0月8日;《人文天下:旧金山唐人街》,新华社,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0月8日。

旧金山唐人街是美国西岸最大规模的唐人街,可与纽约唐人街相媲美,也是亚洲之外最大的华人社区,历史悠久,有10万余名华侨居住。这条唐人街以Grant Avenue和California Street为中心,其入口在布什大街上格兰特街的南端,长宽约1公里,有街口16条。在Grant Avenue上坐落的旧金山唐人街大门口(Chinatown Gateway)有一座绿瓦盖顶的牌楼,出自设计师Clayton Lee之手,牌楼上门框上方有孙中山撰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周围镶嵌着几条生动的龙,很有中国味。这座牌楼是1970年建造的,是旧金山唐人街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建筑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和唐人街文化开发委员会的资助。

穿过这一个牌楼,就正式进入了唐人街,街道上分布着众多的中医馆、中药店、礼品店、古董店、工艺店、参茸店、土特产店、中餐馆、西餐馆、书店、文化中心、百货店、教堂、戏院、剧院、中文学校等,展现着华夏古老和现代的文明。与都板街相隔一个街口的Stockton街,街上尽是杂货店、菜店、餐馆、熟食店、肉店、鸡鸭店、鱼店、银行和金铺等,海鲜店活蹦乱跳、多种多样的活鱼,烧腊店铺橱窗悬挂着刚刚出炉的烧鸭、烧鸡、烧猪和香喷喷的叉烧,十分吸引人。众多的报纸档分散在人行道边沿,许多蔬菜店也通常把货物搬到门外,沿着人行道叫卖,沿袭了旧中国的习惯,具有十分传统的街市味。

另外,Grant Avenue和Stockton Street之间的唐人街胡同里,传统商店、餐厅和旧屋随处可见,而且通常到晚上十点左右还非常热闹。从这条胡同向北走一段距离,即可到达旧金山最佳夜生活地区——Broadway大街。旧金山唐人街还保有传统的建筑,如天后古庙(The Tin Hou Temple)、旧金山好运饼干(Fortune Cookie,即包着由议长写有吉祥话语字条的饼干)工厂以及Portsmouth广场等。其中,Portsmouth广场在1839年以前是耶尔巴布埃纳镇的公共集会场,但现在是华人集合场所。这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宛然一个小中国。早晨可以看到练习太极拳的人们,夜晚则随处可见玩扑克牌、打麻将的人们。

旧金山唐人街(Chinatown)一度被称为旧金山市政府的开山鼻祖。1846年,美国战船“钵士茂”号在现在旧金山唐人街花园角的地方登陆,在这里升起第一面美国国旗。当时,旧金山还被称为耶巴布纳(Yerba Burna),不过在六个月之后,旧金山市政府就正式宣布成立,并改名为三藩市(San Francisco)。但在此之前,华人已在唐人街世代繁衍生息。最早到美国唐人街创业谋生的是广东人,他们在1807年就将中国的海味、陶瓷、丝绸和烟草等产品销往美国。开埠以来,旧金山的发展和辉煌与早期粤商的努力息息相关。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这一消息一传到美国,在旧金山唐人街生活的广大华侨忧心如焚,组织成立了“拒日救国会”等,并举行了多起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抗日募捐救国等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旧金山华工合作会排除各种阻碍,联袂这一地区的各类团体于当年10月9日在旧金山唐人街隆重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大会。60多年来,在祖国人民遭受各种灾难之时,如水灾、风灾、雪灾及地震等,旧金山唐人街的侨胞都会慷慨解囊,采用各种方法表达他们对同胞的这种亲情和关爱。

(二)香港企业家

自古以来,广州同其他地区的商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最为密切的当属香港。随着两地经济贸易等的交流与发展,近现代香港企业家也日益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推动香港、内地两岸甚至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香港华商在历史上就已经和中国内地,尤其是与粤商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9世纪以来最有实力的香港南北行,多数都是从广州迁入香港。《中国近敷十年来商务议》对此的记载是:“戚同年间,羊城油栏、靖海门外华人所设南北行不下百十余间,所销者莫非中国南北各省土货,今经其地,市肆萧条,所存南北行不过数间,盖皆迁往香港矣。”《中国近数十年来商务议》,《香港华字日报》1905年10月19日。到了晚清时期,“港人”的概念虽仍未出现,但香港华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对于该集团,“港商”在各类文献记载中,早已屡见不鲜。一个在香港的华人,若他只是参与原籍的地方事务或者国内的政治事务,他会被认同为原籍人士;但若作为商人经商,他则会被认同是一名“港商”。很多时候“港商”被看做是“粤商”的一个部分。1911年1月3日,新任粤督张鸣岐赴任时路过香港,香港华商公会在欢迎茶话会上的颂词就自称为“旅港华人”、“旅港华商”,并仍以“粤人”的身份对张鸣岐提出希望。邱捷:《清末的广州商人与香港》,《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42期。

1.李嘉诚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城内北门街面线巷五号的祖屋(今属潮州市湘桥区)。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刚刚就读初中的李嘉诚随父于1939年6月辗转到香港,寄居在舅父庄静庵家里。然而,到香港之后,其父亲就不幸辞世,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学校,毅然挑起了赡养慈母、抚育弟弟妹妹的重担,他在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在这期间,李嘉诚学会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始终勤勤恳恳,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经历了父亲离世后最艰难的3年,李嘉诚进入了一家五金制造厂和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行街仔”的推销生涯。作为推销员的李嘉诚是优秀的,他时刻充满自信,从不高谈阔论,一年后做了部门经理,然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李嘉诚在此期间结识了很多朋友,同时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拥有了丰富的商业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创业期

塑胶制造业是20世纪40年代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新兴工业,具有资本小、技术简单的特点。李嘉诚在做五金制品推销员的时候,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塑胶制品所蕴涵的巨大市场机会。他认为,塑胶制品虽然最初属于典型的奢侈品,但随着原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必定会成为廉价的大众消费品。李嘉诚拥有企业家与生俱来的敏感性和商业直觉。1950年,李嘉诚看准时机,以5万元资本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然后凭借他对塑胶品市场的稔熟及其敏锐的商业头脑,研发出塑胶花,并通过物美价廉的销售策略,迅速占领了香港市场。许多经销商遵照报价非常爽快地签订了供销合约,有的经销商甚至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要预付50%的订金。随后,凭借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李嘉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出口商和制造商,产品远销欧美。也正因为如此,李嘉诚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塑胶花大王”,资产突破一百万元。

(2)成长期

香港是个地势狭小且多山的地区,20世纪50年代之后,香港人口持续不断增长,再加上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住宅的需求暴涨,更造成了写字楼、办公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的大量急缺。例如,1951年香港人口刚过200万,但10年之后香港的人口数量就已经接近300万,增幅达50%。嗅觉灵敏的李嘉诚,瞅准这一时机,开始循序渐进地将资金部署到房地产市场,在北角、柴湾、元朗等地建造诸多厂房,并将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逐步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李嘉诚进驻房地产市场的几年之后,经过狂炒的香港房地产曾一度狂跌,这时的李嘉诚开始低价收购地皮和旧楼,在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厂房,用来出租。当炒房风波平息,大批离港的商人返港,房产价格再次水涨船高。就在这时,李嘉诚高价抛售这些廉价收购的房产,转而购买有潜力的地皮。这些地皮他并不出售,而是用来兴建楼宇。到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拥有楼宇面积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35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物业租金就可以赚取400万港元。

然而,在市场显好之时,李嘉诚却表现出了稳健的一面。在资金紧张的时候,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期房或加速建房进度。李嘉诚坚信,收租物业虽不像建楼卖楼那样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但可以一直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租金收入。随着时间越往后移,物业的增值作用便越明显。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长江置业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地产业务。次年7月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上市,首次发行股票4200万股,实收资本8400万港元,其中25%的股票公开发售,募集资金3150万港元。时值香港经济正朝着资本证券化发展,甚至出现了“要股票、不要钞票”的投资热潮,大量闲散资金涌入股市。1973年初,李嘉诚集团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74年6月,又在加拿大温哥华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大扩充了集团的资金实力。利用这些资金,李嘉诚购入地产、楼宇达十几处,并对这些房产进行改造或构建新的高级大厦,再将其重新推入市场,盈利颇丰。例如,长江置业在北角赛西湖面积约86万平方英尺的地盘上新建高级住宅区,盈利达1.5亿港元。

(3)多元化、国际化时期

时至今日,李嘉诚仍然认为收购“和记黄埔”是他在创业生涯中最成功、最值得骄傲、最漂亮的一仗。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拥有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这四家资本最为雄厚的英资洋行。李嘉诚很早之前就想要利用长江实业的雄厚资金,收购某些有实力的香港上市公司,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经过仔细研究之后,他派人暗暗收购大量的九龙仓股票。这一行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就由原来的13.4元飙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事态不妙,立即部署了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仓股票。同时,九龙仓集团由于资金短缺,求助于汇丰银行,请求其提供贷款。李嘉诚与汇丰银行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李嘉诚不愿与汇丰银行发生正面冲突。正在此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也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将持有的1000万九龙仓股票转手给他,而从他手中买入了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为他后来入主“和黄”埋下了伏笔。

1978年,李嘉诚暗中迅速低价收购“和黄”。当“和黄”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发觉公司的异常举动时,虽第一时间组织英籍大股东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嘉诚已夺得先机。1980年,李嘉诚在汇丰银行的帮助下,成功吸纳了股市上大量的“和黄”股票,最终持有了该公司超过40%的股权。1979年,李嘉诚集团收购了和记黄埔22.4%的股份,并逐渐将其发展为经营地产、电信、货柜码头、能源、零售五大核心业务的综合性企业。

1985年长江实业又收购英资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持续进行业务拓展。英资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889年,负责香港岛及南丫岛的发电、输电及配电。当时,香港前途问题未决,加上高利率,负债的置地就把英资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以低价出售给了和记黄埔。1986年,李嘉诚集团又进军海外石油业及电信业,首先以27亿港元购入加拿大第12大石油公司——赫斯基石油公司43%的股权,接着又连续购入英国大东电报局24.5%的股份和克拉夫石油公司21%的股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李嘉诚又积极向内地投资,与中美合资建立中国南方飞机工程公司,成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波音飞机维修基地。进入21世纪,李嘉诚尝试转战新经济,致力于在媒体、互联网、3G、制药等高新产业领地,抢占制高点。1990年后,李嘉诚投资84亿港元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开始在英国发展电信业,并于1996年企划Orange电讯公司在英国上市,到2000年4月,他把其持有的四成多Orange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共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纪录。短短3年的时间,Orange电讯公司使李嘉诚获利逾千亿港元,资产暴升1倍。2012年开始,和记黄埔又展开对奥地利电信公司的收购活动。目前,李嘉诚集团旗下拥有多家蓝筹股公司,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的两成比重。截至2012年4月30日,仅在香港上市的长江集团旗下公司总市值就高达8230亿港元。

(4)家族传承

事实上,对祖籍潮州的李嘉诚来说,家族事业和精神的传承至关重要。2012年5月25日,84岁高龄的李嘉诚向媒体首次披露了家产的具体分配情况:长子李泽钜管理实业部分即未来长和系旗下约2000亿港元的资产,包括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超过40%的股权,还有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权;次子李泽楷将得到父亲的现金资产,用于收购他心仪的公司,但他所并购的公司不会涉及目前长和系旗下的“六个系”业务,也不是传媒、娱乐项目,而是传统和长远的项目。即使李泽楷无法通过并购扩展业务,李嘉诚也会预留相应的资金让其发展新事业。另外,李嘉诚还预备将部分资金放在李嘉诚慈善基金中。基金会的资产交由李泽钜和李泽楷管理,长子李泽钜将担任主席。这样的财富分配方案似乎各得其所,既能避免“龙兄虎弟”之间可能的财产争斗,又有助于实现“李氏财富王国”的持续增长。尽管如此“完美”的分配逻辑,也难以保证企业竞争力的延续,父辈自身的商业才能和关系网络是难以继承的,却是家族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2.曾宪梓

曾宪梓,1934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扶大镇珊全村一个贫苦侨眷的家庭里。曾宪梓小时候,缺衣少穿,就连稀饭也很难每天都吃到。即使这样的家庭环境,曾宪梓依靠国家一个月3块钱的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从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当时,曾宪梓的妻子黄丽群在广州的一家会计公司工作,所以曾宪梓以照顾家属的名义,被分配到广州农业科学院下属的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然而,与叔父的家族财产之争使得曾宪梓不能再继续过着养儿育女、平稳且安定的生活。1963年5月31日,迫于远在泰国的哥哥——曾宪概的急切呼唤,曾宪梓依依不舍地告别妻儿,想要从香港辗转去泰国。然而,那时中国和泰国还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中国内地经香港去泰国相当困难。他只能在香港居住一段时间之后,拿到香港身份证、办理了护照并且有人担保,才可以去泰国。

无奈之下,曾宪梓只能暂时定居香港,寄居在上水的姑姑家里。开始的时候,曾宪梓只是帮姑姑带她一岁多的小孩,白天带小孩出去玩,到了预定时间,再将他抱回家去喂奶。在这段时间里,曾宪梓逐渐熟悉了香港的环境,并学会了粤语。八个多月之后,曾宪梓总算办好了去泰国探亲的护照和签证,踏上了前往泰国的征途。虽然是为了父亲的财产,但曾宪梓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化解了这场不必要的斗争,他决定一切从头开始。艰苦的生活,使得他下定决心创业。这以后,曾宪梓跟着叔父和哥哥学习经商,往返于香港和泰国之间做一些小买卖。

1968年之后,曾宪梓从泰国返回香港定居,开始认真调查研究香港的市场状况,他发现虽然香港有许多西装生产厂商,服装业很发达,却没有一家生产搭配西装的领带工厂。于是,他和妻子决定拿出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6000港元,将自家租住的房子改为生产领带的厂房。最初,工厂只有曾宪梓和妻子黄丽群两个人,他们起早摸黑,干得非常辛苦,但由于只能用手工缝制低档领带,日子并没有好转。在仔细考虑之后,曾宪梓决定不再做低档领带转为做高级领带。他买来产自法国和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仿制,就这样摸索着生产出了第一批高级领带。为了打开销路,他找到一家商店,将这批产品免费提供给来这里买领带的顾客。

由于花色漂亮、款式时尚且价格适中,这批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一段时间之后,曾宪梓和妻子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打开了销路,小有名气,随着他们生产的领带在香港的走俏,1970年曾宪梓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在香港九龙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1974年,香港的经济形势不好,出现了大萧条,市场上各商家纷纷采用降价策略,而曾宪梓却没有这样做。他还是致力于不断改进领带的质量,也因此相应地适当提高价格。这种策略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品牌的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为了独占鳌头的领带品牌。然而,曾宪梓并不满足于只做领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他思索着将“金利来”的产品范围扩展至皮具和男士配饰,销售范围也不局限于香港,转销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各地。1992年6月,曾宪梓在香港注册成立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并于当年9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经过30余年来的不断革新,曾宪梓的“金利来”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的金字招牌。

(三)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现代粤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广东的地域优势、成本优势在逐渐减弱,原有的生产加工制造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20世纪80、90年代崛起的许多企业纷纷以悲剧告终,如“太阳神”、“威力”等,这些粤商在面临国内外企业的“扩张”浪潮时,表现出了对商业环境变化的判断失误和行动的滞后,《威力兴衰成败之人物:三将先后倒在改制》,搜狐财经,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0月8日。最终无法在新一轮的竞争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正是在同一个时期,另一批新粤商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例如,房地产业的恒大、富力、万科、碧桂园,家电制造业的美的、格兰仕,通信设备业的华为、中兴,互联网服务的腾讯、网易等,另外有一些如拉链、指甲刀等看似不起眼的企业,却在各自的行业里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众多新粤商的成长历程就是广东甚至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的缩影,新粤商这一新兴团体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领跑人,将对我国贸易、经济等的发展和繁荣产生更为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新粤商继承了传统粤商作为“坐商”的特色,实干、包容且善于吸取其他海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文化,他们都坚信“天道必然酬勤,关键在于做”,更重要的是,新粤商非常强调科技创新及其对所在行业的影响力,具有崭新的观念和很强的机会敏感性。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广东省已拥有6个国家级高新区、10个省级高新区,这些高新区在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出口值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对所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环境下,新粤商已经打造了许多产业集群及221个享有“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占全国总数的16.5%,全国7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广东省就占了3个。《粤商发展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他们凭借自己聪颖的智慧和敢闯敢干、不屈不服的顽强精神取得了骄人战绩: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340.5亿美元,年均增长23.0%,全省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8;财政总收入占全国的1/7;进出口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1/3。随后,在国家颁布一系列发展经济、推动贸易的惠利政策机遇中,新粤商审时度势,把握时间,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坚力量,按2006年广东登记注册的企业类型分组: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排名前4位,分别占38.7%、14.8%、14.7%和12.0%,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7.3%、4.8%、4.2%和1.2%,股份合作企业和联营企业均为0.4%,《广东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在中国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壤上得到了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新粤商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或某一个单一领域,他们的眼界和视野看起来似乎更具“野心”。近年来,粤商总是积极地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商机,例如,在2011年第七届泛珠三角洽谈会上累计签约项目1544项,签约总金额达4512.83亿元,签约项目涉及基础建设、制造业、旅游开发、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物流仓储等领域。其中,广东共组织了500多家企业参加,实业型项目和商贸型项目成为这次签约项目的投资热点,签约项目中有178个实业型项目,占项目总数的48.63%,合同金额为996.83亿元,占签约总金额的61.42%;116个商贸型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1.69%,合同金额为335.13亿元,占签约总金额的20.65%。新粤商也逐渐走出国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普遍采取“贸易先行,制造跟进”的战略。一般情况下,他们通常在贸易额扩展到一定规模,积累了国际市场运作经验之后,才会选择在境外投资建厂。目前,新粤商逐渐从产品输出到生产输出,从自发扩张到地方有组织引导的产业扩张,积极投资俄罗斯、印度、德国、巴西、墨西哥、越南和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涉及的行业包括空调、电视机、电话、程控交换机、摩托车和服装等,新粤商的精神在国内外一步步展现出来。

“腾讯”的腾飞《粤商发展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腾讯组织架构重组:建六大事业群 分拆电商业务》,新浪科技网站,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0月8日;《马化腾》,百度百科网站,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0月8日。

1971年10月马化腾出生于广东汕头市潮阳,1989~1993年就读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1998年11月12日,马化腾结束在润迅公司将近5年的软件工程师工作,与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马化腾的创业灵感源自对ICQ的体验,他在成为它的用户之后,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这使得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想要开发一个中文的ICQ软件,然后把它卖给有实力的企业,腾讯最初并没有想过自己经营中文ICQ。因为当时有一家大企业有意投入大量资金到中文ICQ领域,腾讯也写了项目建设书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开发OICQ,到投标的时候,腾讯公司没有中标,然后才决定自己做OICQ。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涨,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最终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 40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1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还喜不自禁。

事实上,当时,腾讯给OICQ标的价格才30多万元而已。到后来,腾讯开始迅速发展的时候,马化腾十分合时宜地说,“我们需要自己的中文网络软件,我们需要自己的ICQ”。从某种程度上说,腾讯推出OICQ纯属是一个偶然,如果那家大企业没打算投入资金到中文ICQ领域,也就不会有OICQ,如果腾讯公司中了标,也就不会有腾讯的OICQ,腾讯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山寨的成功”。

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蛰伏后,腾讯在中国互联网兴盛的2002年和2003年迎来跨越式发展,并于2004年6月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按其发行价3.7港元计算,马化腾的个人资产在上市初期仅有9亿港元。“可爱的企鹅变成了舞动的大象。”中金公司研究员金宇表示,腾讯成功开发出“基本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业务模式,并通过向社区用户提供创新的增值服务,展现非凡的赢利能力。其2009年收入增长73.9%至124.4亿元,净利润增长85.2%至51.56亿元,均高于市场预期。

与业绩大增对应,腾讯是金融危机后“宅时代”的受益者,在经历2008年金融风暴的洗礼后,中国人更热衷于宅在家上网,这令腾讯的用户激增。截至2009年底,腾讯注册账号近10亿,活跃用户达5.23亿。同时在线用户在年中首度突破1亿。然而马化腾的眼光并不局限于用户的增长,在此前从未涉猎的领域,如移动增值服务和在线游戏领域,腾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迎头赶上并取得领先。事实上,腾讯仍在不断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如搜索引擎、微博、团购等。另外,国际化也成为腾讯的发展方向。2010年4月,腾讯以3亿美元收购俄罗斯最大的互联网公司DST约10.26%的股权,后者持有Facebook超过5%的股权。尽管上市后腾讯最大股东是持股35%的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MIH),但公司基本上为以创始人马化腾为首的管理层所控制。

图1-12 腾讯QQ注册用户数量

截至2012年,马化腾已经积累了超过16年的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经验,对即时通信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在互联网增值服务方面的创新令其备受推崇。2012年5月18日,腾讯宣布重组计划,将集团业务全面重组,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 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 BGs),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信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账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社区及开放平台收入已达到20.61亿元。

在游戏领域,腾讯游戏最早布局于2002年,10年时间里,先后打造了多款成功的自主研发游戏,并代理了《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多款经典游戏,2011年腾讯在国内游戏市场已经稳居第一。

图1-13 腾讯的六大业务和主要竞争对手

在新媒体领域,“整合网络媒体平台”,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腾讯已经逐步将传统门户、微博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进行深度整合。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达到5.4亿元,跃居门户行业第一。

在无线领域,从手机QQ、手机浏览器到手机管家,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布局愈加丰富和清晰。数据显示,仅以手机QQ登录为例,登录总量已经达到总量50%的比例。此次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可以看出腾讯将积极地在无线互联网市场上争取更大的发展。

在电商领域,腾讯先后投资了易迅、好乐买和珂兰钻石等优秀的B2C电商企业,未来五年,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的目标是成就10家以上百亿级且赢利的B2C合作伙伴,100~200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传统品牌及网络品牌合作伙伴,并希望腾讯电商平台可以成为一个汇聚超过100万家各类商户的超级电商平台。

在搜索领域,腾讯将通过此次组织调整,使搜索业务更好地依托公司核心技术工程平台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一代搜索服务。在新的架构调整中,搜索商业部门与无线平台的整合是一大亮点,这种整合有助于扩大其搜索在无线领域的优势,实现快速增长。除了发力无线平台以外,腾讯搜索原核心技术部门将与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整合,继续加大对核心搜索技术以及语音搜索、图片搜索、语义搜索等前沿技术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