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伯屏环境资源法学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应具备什么条件

争创“世界一流”是中国科教界的热门话题。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衡量是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样评判?这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课题,目前还没有看到世界一流大学、一流法学院的统一标准。我于1951年毕业于北大法学院法律系,今年4月间应邀参加了母校法学院百年大庆院长论坛,对“法学院怎么样创世界一流”这一专题作了些研究,一孔之见,就正于诸位专家学者。

我认为: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应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第一,至少要有一个世界一流的学系、一流的学科,一个或多个一流的专业。怎么样判断一流的学系,一流的学科呢?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大学的系,在世界各大学同一个系中相比较,排名先后次序,公认为是在前20名以内的,就可以定位为世界一流的系;如果某校有50个系,其中5个系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这个学校就可以被称为世界一流学校。按照杨教授这个论断推论,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应当有至少一个学系、一个学科,一个或多个专业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第二,要有杰出的教师和院系领导人。“名师出高徒”,有杰出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学科和杰出的人才,杰出的教师是建设世界一流法学院的首要力量。例如哈佛大学,培育出7位美国总统,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众多国际大公司总裁、作家等杰出人才。主要由于哈佛拥有一批杰出的教师,有杰出的校长等。中国的西南联大(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学联合体)之所以能培育出杨振宁、李政道等一批杰出的人才,也是由于当时的“联大”聚集了一批杰出的教师,有杰出的校长和院系领导人。有杰出的院系领导人,才能发现、聘请和凝聚杰出的教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原北大校长蔡元培有伯乐式的识别能力,才能聘请李大钊、陈独秀等杰出的教授。

第三,要有高质量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培养出杰出人才的数量质量是评判世界一流法学院重要标准之一。高质量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诺贝尔奖获得者、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霍夫特博士认为:“优秀学生需要具备三方面基本素质——诚实、不折服于权威、任何时候都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了高质量的学生,在杰出的教师、院系领导人的指导帮助下,就比较容易产生杰出的人才和杰出的科研教学成果。特别是博士生、博士后等高层次学员的录取和培养应当受到极大的重视,因为他们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主要的新生力量。

第四,要有优秀的校风(包括学风、文风、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机制、制度。形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攀高峰、敢于创新、公平竞争、朝气蓬勃的良好氛围,使弄虚作假、华而不实、沽名钓誉、以势压人,以我划线,排除异己,因循守旧,死气沉沉等恶劣风气无容身之地。一位自然科学家说:从百年来世界最著名的研究机构的成功经验来看,无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学风和科学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学习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精神,能容纳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在同一个学校工作、学习,正常发展。蔡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出现了为追求真理而“百花齐放”的景象,这与当时的北大校风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学校缺乏科学的机制、制度,则不能使杰出人才早日脱颖而出,或者不能凝聚杰出人才。例如实验经济学创始人史密斯教授,在亚利桑那大学任职27年,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来由于该校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史密斯教授受到无故困扰,结果史密斯离开亚利桑那大学,到乔治·梅森大学另谋发展。

第五,要有先进的信息网络、充足的图书资料等科研教学设备和清洁、安静、宽松的环境;要有高质量的科研教学辅助工作人员,使校内的学者安心科研教学,校外的学者慕名而来取经、交流、参加科研教学。

最后,用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伦·麦克迪尔米德不久前在北京作报告时讲过的一句非常精彩的话作为结束语,他说:“一所大学的质量并不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教学大楼,也不取决于它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决定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人。一般来说,即使有风景如画的校园、汗牛充栋的图书馆、装备精良的实验室,但要是不能将最优秀的师资和一流的学生吸引到这些建筑物中来,那只能是金玉其表。”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