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老子道家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许抗生

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儒家思想是治国的,道家(包括道教)是治生的(即养生的),佛家是治心的。一般说来,这样的提法也并没有什么错,但决不能把它绝对化。尤其是对道家(包括道教)而言,决不能作片面的理解。道家学派本身也十分复杂,有老子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等等。其思想各有所侧重,如老子学派重在治国,亦讲治生,认为治国与治生的道理是一样的(“治人事天,莫如啬”,见《老子》59章)。从现在的黄老学派史料来看,黄老之学主要讲的帝王统治术,是讲治国道理的,并且认为治国与治生(治生,尤重在治心)即君道与心道是一致的。所以,稷下黄老之学有《心术》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也说明道家是总结了历史上的成败、存亡、祸福、古今变化的道理,然后能抓住治国的根本,而君主自己只是清虚、卑弱以自守,这的确是一种“君人南面之术”,即帝王统治术。这一思想显然是指的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和黄老学派的思想。《史记·太史公自序》则说: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能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


这里讲的道家既不是庄子的道家,也不是杨朱派的道家,而是黄老之学的君主治国之术,所以“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同上),是把阴阳变化的思想、儒墨崇尚仁义的思想、名家法家的形名法治的思想,皆吸取过来,集于自己一身以便治理好社会国家的。所以它不同于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庄子学派,也不同于主张全生葆真的杨朱思想。至于后来发展起来的道教,亦继承了黄老学派的传统思想,既讲养生又讲治国。例如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就是一部既讲养生术又讲治国安天下致太平的著作,故称为《太平经》。又如道教著名的学者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其内篇论“神仙方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攘邪却祸之事”,属道家长生神仙之学,而其外篇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治国安邦之学。由此可见,仅仅只是把道家(包括道教)看做是治生养生的思想,显然不符合道家思想的实际。

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讲的是君主治国的道理,以往我们都把它当做道家的政治思想来加以研究。如果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话,治理国家就是管理好国家,从这一意义上讲,“君人南面之术”,讲的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如何管理好国家的道理。所以,我们说道家也有管理学的思想。当然,国家管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企业管理并不是一回事,但既然都是管理,又不论国家管理还是现代的企业管理,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的管理,所以它们之间必然就会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因此,研究古代道家的管理思想,抛弃其过时了的内容,挖掘其合理的成分为我们当代所用,我想对于建立当代的管理学,指导我们当代的管理工作,定会有所启迪,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