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当代管理学的赤子境界

人为什么活着?生从何来,死又何去?当下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呢?管理者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这都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老子》哲学意义上的宇宙情怀,是让我们求索宇宙的深度、广度、“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让我们看清历史的古往今来以及宇宙本原与万物的关系,由此指引人生与社会。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生死与活着都是“无”与“有”的同一过程,“无”与“有”是《老子》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老子》对生命现象的研究,不是单一对有形物质的分析,也不是以上帝创始的生命体为原本存在,而是包容着“有”与“无”的最大与最小的统一形式,是思之无限。人生的意义是“玄”,人生的本质是“精”与“信”,人生的最佳状态是赤子境界。赤子境界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人之道”与“天之道”通达的境界,是人类对伟大宇宙之母的大孝之道。

《老子》讲的“玄德”、“天之道”、“归根”、“复命”等,都是赤子境界应该“复归”于宇宙情怀的主要内涵,也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学习《老子》就是由人道转向天道,转向宇宙的大规律,将偏颇的心态转向赤子境界,转向人存在的原本。赤子境界是一种传承宇宙之母伟大品格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包括对家庭、对群体、对社会、对国家、对天下、对周围一草一木的善待之为,也就是《老子》讲的“不自生”、“外其身”、“后其身”的大公无私之德。实际上人的一生就是完成使命的一生,为使命而生,为使命而死,“出生入死”皆为使命,完成使命就回归于“无”,回归于“道”,回归于伟大宇宙之母的怀抱。“无中生有”、“有生于无”,生生不息。这就是《老子》讲的“命”,“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十六章)

当下,倡导赤子境界、追求赤子境界,是强调崇尚根本、复兴宇宙之子的大美品格。《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是指要达到宇宙之母的大爱柔情,是展现生命激情的主动性,是对世界信赖的友好关怀,是无忧忘我的牺牲精神。也可以说是将人生的精气神向“新生”的转化,向慈爱转化,向生命的原本转化,减损那些过分的世俗,减少那些过分的“刚”、“强”之为。

《老子》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五十五章),是指人对自身本质的自信与自觉,是对宇宙之母赋予潜在能力的感悟与发挥,那是以“和”为本的感天动地的厚重之德。如此则“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五十五章)。当代管理学的目的就是要调动与发挥人的“精”与“和”的功用。

《老子》讲“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二十八章)和“复归于无物”(十四章)、“复归其根”(十六章),都是指达到赤子境界的过程与目的。“复归”是人道向天道转化的必然过程,是人的内在转化。人生路上经历更多的是有形的,是刚性的,是强势的,是实在的,是器物,由此产生欲望、竞争和有为,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这就是“人之道”。然而这种形式往往趋于过分,就需要减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四十八章),继而完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和谐,也就是复归到宇宙情怀的品格范畴。比如“无极”,包括无我、忘我的心态;比如“无物”,包括胸襟开阔,减损过分的物质追求;比如“朴”,包括修道,保持原本的气质,崇本息末,等等。修道,也就是修行上述的“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