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讲老子人性化管理的思想,首先需要知道老子关于人及人性的论述。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在人类思想史上,老子把人与道、天、地共同视为宇宙中的“四大”,而把“神”和“物”排除在外,在人类思想史上空前地提升了人的地位。在《老子》中虽然也提到“神”,但正如侯外庐所指出的:“‘神’在老子书中是泛神一类的概念,完全义理化了。”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第266页。老子虽然也谈“万物”,谈“金玉”,谈“难得之货”等,但他认为它们的价值都不能与人相比拟。因此,老子既不是神本主义者,也不是物本主义者,而是最早倡导人本主义的思想家之一。

关于人性,中国历来有性本善、性本恶、性无善无恶、性有善有恶的说法。毛泽东指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是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870页。鲁迅在谈到人性时,言语形象而犀利,他说:“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载《二心集》。这种分析无疑是正确的,深刻的。但是,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毕竟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东西。这种共同性的东西,在老子看来,一是天性淳朴,二是求生存,三是图发展,四是有思想——虽然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其具体内容和实质有所差别。

1.关于天性淳朴

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并说赤子是“精之至”、“和之至”(五十五章)的。婴儿没有受过私有制社会及其观念的污染,保持了道所赋予的原始状态,因而是最淳朴、最能体现人的自然本性的。老子认为,人应当尽量地保持这种淳朴天性;如果因为受到社会的种种污染而不幸失去了,就应该尽力恢复它,这就是所谓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般的精神状态。

2.关于求生存

人在衣食无着、朝不保夕的情况下,首先是图生存,就是要继续活下去,他们必然为此而进行不懈的斗争。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他要求统治者对人民要“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七十二章)他还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七十五章,马王堆帛书《老子》)这都是针对人(主要是广大民众)之求生存而言的。

3.关于图发展

人在生存或温饱已不成问题的情况下,还要图发展,即争取物质文化生活包括教育水平能有显著提高。所以,在理想社会中,应是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八十章)。人民群众图谋发展的自然本性是无止境的,这种“无止境”也并非坏事,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4.关于有思想

这是说,只要是成年人,都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意志、有追求,对问题有见解的,具体情况虽然千差万别,但在不同于牛马,不愿被任意驱使、任意欺凌,追求自由、平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老子》中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兹不赘述。

人的这些自然本性,任凭三皇五帝、天王老子使尽浑身解数,对它都是无可奈何的。即使是奴隶社会的奴隶和服刑期间的罪犯,他们虽然形同牛马,但其自然本性一条也没有被消除,而且也是消除不了的,只是缺乏实现的条件而已。

应当说明的是,这里说的人的自然本性与人的自然属性不同,因为自然本性涵盖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现实的人而言,自然属性是基础,社会属性是本质。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综合。

老子说:“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六十四章,郭店简本)这里说的“万物”主要是指“万民”即人民群众。这里说的“自然”是指人民群众的这些自然本性。“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就是要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管理者尊重并因循人民群众的自然本性而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辅助,以促使他们能自我化育,自己成就自己,而不能违逆人民群众的自然本性而任意妄为,胡作非为。否则,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厌弃和反抗,并最终将为历史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