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当代,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叫做“现代管理学”。但是,管理科学所提供的是知识,管理哲学所提供的是智慧。如果说《老子》中也有一些管理思想,那么它不是具体的管理知识,而是管理哲学,管理的大智慧,也是管理实践的灵魂之所在。“无为而治”及“辅万物之自然”是老子管理哲学或管理智慧的核心,也是领导和管理的最高境界。

何谓“无为而治”?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的,是舜帝吧!他干了什么呢?不过是修身正己、正襟危坐在帝王的宝座上罢了。因此,孔子所理解的“无为”除了修身正己之外,无需做什么事。关于“无为而治”,在《老子》中有三段最重要的话:一是第三章的“为无为,则无不治”;二是三十七章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三是六十三章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因此,老子说的“无为而治”,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以“无为”的方式去“为”,就可以达到大治,即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二是要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和社会。这两种理解的共同点是“无为”并非不做事,而是“为”或做事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辅万物之自然”。

老子“无为而治”的主体不是管理者,而是被管理者,其基点或目标是使广大民众自我化育,自己成就自己。老子把领导者分为四等,他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十七章)这是说,最好的领导者,其部属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有的版本是“不知有之”,即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最理想的领导者总是思虑再三、慎重决策,极少发号施令。这样一来,老百姓把事业搞成功了,都说:“这是我们自己干成功的呀!”这不是说明主体和基点是其部属及普通民众,而领导者或管理者只对他们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吗?如今一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许不愿意看到和接受老子的这一观点,而这一观点却正是老子最为光辉、最令人称道的思想。令人称奇的是,它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相吻合的。

老子还说:“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广大民众“自化”、“自正”、“自富”、“自朴”,是管理的目标,也是“无为而治”、“辅万物之自然”的结果。老子又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四十九章)这是说,最好的领导者总是不坚持主观己见,而把老百姓的见解和意愿作为自己的见解和意愿,与老百姓同心同德。处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2500多年前的老子的管理思想尚且如此,那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或管理者实施“无为而治”,更应视人民群众为主体和基点,真正做人民的“公仆”,引导和辅助人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而不应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命,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民营企业的老板也应善待广大员工,真正把广大员工当做有思想、有欲求的人看,不能只把他们当做赚钱的工具,以示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在中国历史上,汉初和唐初实行“无为而治”,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国泰民安的局面;就现代而言,在美国纽约,贝尔实验室(其研究工作卓有成效,曾经诞生过十多项世界第一的发明)的负责人陈煜耀指着办公室里悬挂的“无为而治”的条幅说:“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既要做到你在领导别人,又要做到别人并不认为你在干预他”;在日本,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有什么经营秘诀的问题时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而然的法则去做事”;在中国,香港金融界的巨人、新鸿基银行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冯景禧说:“服务行业的财富靠管理,而管理又是靠人去实行的。把权力交给你的部属,充分放权给他们,这样,不仅解脱了你,也会使你的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实例还有着自身的某些局限性,所以不可能完全实施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可以设想,如果老子的“无为而治”得到全面落实,前景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