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讲堂(2011)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当代中国的社会形势与社会建设

陆学艺简介

陆学艺 江苏无锡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院学习,毕业后留所。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所副所长、社会学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被国家科委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两次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两次当选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当选为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研究专长是社会学理论、社会结构研究和农村发展研究,是当代中国颇有影响力的著名社会学家。曾主持“百村经济社会调查”“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课题研究,出版《改革中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和《三农论》等专著多部,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曾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

开了“农村发展理论”研究的先河,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把社会群体划分为十大阶层,成为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参考。

作为“三农”问题专家,他提出了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案和对策,较早指出了“计划为体、市场为用”的体制在中国农村行不通,应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并认为中国农村必须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其他初步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改革”。其学术思想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对中国农村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学艺

2011年3月14日

一 中国当下的社会经济形势分析

谢谢张校长的解说,今天很高兴到华大来跟泉州市的朋友们在一起交流。首先简单介绍当下的形势,从我们社会学家的角度谈一些对形势的看法,一共讲五个问题。现在第一个问题讲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确定下一阶段任务的时候,总是先分析一下形势,当前这个形势我想我们应该讲四大建设了。我们社会学家在北京作了这么一个概括,是不是可以这么讲四句话:第一句话叫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句话叫政治基本稳定,第三句话叫文化繁而未荣,第四句话叫社会矛盾凸显。

(一)经济高速增长

现在总体来说经济形势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非常好。据这次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材料,2010年的GDP达到39.8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规划期末2005年翻了一番还多。按不变价格计算,平均增长11.2%,这整体上是一个很快的增长速度了。而且人均GDP也翻了一番多,以美元计算,从1730美元增长到4200美元。按世界银行统计的标准应该是中上等收入水平了。从2003年起我们的GDP快速增长,每年超过10%,超过每年年初的预期指标。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在2005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

所以,经济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怎么比都不过分。我来以前看了泉州的材料,了解了现在我们全国十强的情况,我看泉州已经连续11年是全省第一,人均GDP已经是6000多美元了。其中刚才张校长解说的、晋江来的那个同志介绍的情况也如此。我2007年在晋江跟他们一起写了一本书,我算了一下晋江2006年的数据,2006年的数据是1978年的87倍,那时人均4600美元。今天上午那边的同志告诉我,2010年的GDP是900多亿元。按照负的人口增长率计算,它已经是人均15000多美元。那个时候是总量增长87倍,现在超过120倍了。我们全国2010年是39.8万亿元,1978年是3645亿元,就是增长了100倍。所以经济总量上的大变化,全世界都知道。

(二)政治基本稳定

第二句话叫政治基本稳定,社会大局是好的,这是中央的话(后面这句话)。现在总体来说全世界的形势不太平,美国、欧洲不是太好。我们周边有时候也不太安定,包括日本,现在这个外相贪污受贿5万日元,5万日元在中国相当于四五千块钱吧,很牛的这么一个外相,就在四五千块钱上栽了。最近特别是中东之乱,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形势现在很乱。这次咱们在利比亚撤出来三万多人,就几天工夫,也是大国形象的表现。花的代价当然不小,但是能够在短期内把那里的中国人撤回来,这得益于我们政治局面的基本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这是我们这几年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有一个学者研究过,1840年以后,一直到1978年,中国不是打仗就是像“文化大革命”那样折腾,连续稳定没有超过9年的。这次从1978年到现在,如果1978年前的2年也算的话,那已经是35年了。正是这样的大局稳定、政治安定,所以经济才能取得很大成就。

(三)文化繁而未荣

第三句话叫文化繁而未荣。这是我们社会学家的说法,可能文化界的同仁们不一定满意。但我想老百姓都知道这次“十二五”规划里面、中央的建议里面有一句话:“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也确实是大发展,各种产业文化、事业文化,即文化产业发展很快,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艺作品、动漫等等都应该发展到大国级别了。前一段时间参加出版界的一个会得知,咱们的出版总量全世界也是最大的。

但是呢,说繁荣可能还早。概括来说,是下里巴人太多,阳春白雪太少。你再看这几年的春晚,现在全国人都在看,盼望着,但是看下来反正摇头的不少,拍手的不多。原因是你总不能就那几个人转啊,什么小品啊,来回就那么些人,就是那个赵本山啊,就是那个小沈阳啊,那样恐怕是不行。而且不光是春晚这样,我们这么多电视台,真真正正是大家耐得住能看或者说像以前那样的经典作品,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少。所以文化方面可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社会矛盾凸显

第四句话就是社会矛盾凸显,这个刚才张校长也讲了。现在我们这些人工作外调,到其他地方去,不像前几年,去地方,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犯愁的都是招商引资啊、钱借不到了、这个紧张了、什么工厂等等这些问题。现在最发愁的就是社会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贫富差距扩大。

关于贫富差距扩大,2002年十六大的时候就说,要遏制三大差距扩大的趋势。现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扭转扩大趋势,而且讲了四个方面。以前讲三个,讲城乡、地区差别,原来是讲工农差距,后来讲的是贫富差距,现在又加了一个行业差距,行业差距也在扩大。这个报上以后,大家议论,也讲了很多,就是说要扭转这个扩大的趋势。

正因为社会分配不公,才引发了这些矛盾。工农服务不到位,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这些呼声不断,特别是上学难、看病难和看病贵、上学贵。全国人大现在正在开会,已经多少年了,这些很重要的问题,现在还是没有解决好,特别是劳资关系、官民关系比较紧张,贪污腐败的案子增多。大案要案、刑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刑事犯罪案件我这里说个数字,1978年、1979年、1980年平均的全年犯案数是55.8万起。30年下来,现在都到了500万起了,也是成倍成十倍地增长,社会治安不好,所以群体性事件爆发。

“群体性事件爆发”,1994年以前,没有这个词,1994年以后用了这个词,有统计依据的。发生富士康事件,一个单位,一个工厂,一个企业,连续几个月十几个人跳楼,好像是工业史上都少见的,或者说是没见过的,影响极其恶劣。所以现在这样,人民群众是不是可以说,收入高了,生活也好了,但不得安居。这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对政府的满意度。

我这里给大家说个例子,我想是比较典型的。可能是去年、前年,我到广西出差,坐了一辆出租车,这个出租车司机在挡风玻璃下挂了一个章,他这个挂得很特殊,所以我还记得,一面是邓小平的像,一面是毛主席的像。我就问他,我说师傅,你这个像,大概是用什么方法把它放在一起的,这样的纪念章买不着了吧?他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我说你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我白天挂邓小平的像,邓小平的像在前面,邓小平上来以后可以做买卖,我这个生意好,收入好。到晚上我就把毛主席的像挂在外面,因为毛主席那时候安定,社会秩序好。我想这是实际情况,现在我们老百姓都知道,是反映了这个情况。

现在你看每天电视台的那些广告,有各种广告,但是有一个广告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每天,这个卖防盗门的广告特别多,什么盼盼防盗门啦,飞云防盗门啦,成天宣传防盗门,说这个门怎么怎么牢,怎么怎么好。那种广告多了,就说明这个社会不太平,是吧?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家里也没东西,收入低嘛,现在收入高了,那个防盗门派上用场了。

但是这个事情我觉得是反映了社会的一些问题。过去我们讲安居乐业,但现在就业大部分是很好了,特别是这段时间,可能这个地方闹“民工荒”还招不到工人。但是收入高了以后,房子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但是不太平,所以好多人家里也不止一个防盗门,几个防盗门,特别是有别墅的,那个房子里的东西就值钱了。

这也能反映社会矛盾的凸显。所以我想社会形势与现在这个体制下社会建设、社会管理问题是有关系的,是一个阶段性的表现。所以我想介绍一下四大建设的形势。好的是经济,但这个是基础,我们后续工作没做好,现在还有待于去做好。

二 中国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现在讲第二个问题,中国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光是从我们国内讲,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上的一些情况。我们是到了这么一个阶段,可能有些同志也在想,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为什么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问题反而大量增加?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党和政府这几年做了这么多的大事好事,咱们举办了奥运会,办得这么好,世博会办得也这么好,就是广州亚运会也办得好,我们造了过去没听说过的动车啊、高铁啊,办了这么多大事好事,但为什么老百姓还总是有意见?要回答这两个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就是我们现在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归纳总结起来实际上是办了两件大事,是什么呢?

(一)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从我们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学者的观点来看,其实一直到1978年,我们的国家还是个农业社会,还是个农业国家。看起来我们也有高楼大厦了,但是到了1978年咱们的城镇化还不到20%,是17.9%,我们的工农业总产值里面农业只占30%,但劳动力却占到了75%。所以,那时候9亿人口中,七八亿是农民,总人口不到10亿,8亿多是农民。我们已经搞了第五个“五年”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但这只是有一点工业基础,还说不上是工业化。

所以要从社会结构来分析,1978年我们还是个以农业、农民为主的国家,是农业社会,而且加上我们当时住在农场里面。实际上从1978年到现在33年的工夫,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要搞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是迈不过去的,一定得搞工业。

我在晋江调查过好多次。晋江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但是它在1978年以前、1978年那年,连自己都养不活。它要靠泉州给它拨款发工资,可能给它补了两百多万元。晋江那地方、晋江的人现在很牛啊,晋江不得了啊,现在在我们泉州可能是第一的,在全国也是第一。它做的事情都是很特殊的,而且都争全国第一了。上次我来的时候(就是2006、2007年),市委正在推进上市公司,要赶上(我是江苏人)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县,有十几个上市公司已经不得了,还要赶。那时市委同志在干这个事。

今天商务宣传部门的同志说,现在晋江已经有32个上市公司,这在全国也是第一。全国两千多个县级的市县大都没有这样的规模,有些县可能连什么叫上市公司还不懂,不是太清楚。那么你想想它的这种情况,它当年,它1978年的时候不行,当时搞农业它不行。但是这几年,从1978年以后,它搞了工业化、城镇化以后,这个情况就改变了。

(二)社会转型期的新状况

在搞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变化,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就是刚才我前面讲的那些毛病、那些社会问题。不光是我们中国发展独有的,在欧洲先发生过,后来美国都发生过。亚洲的日本、韩国,它们在工业化过程中也都遇到过,也都出现过。不过欧洲是花了一两百年的时间才度过这个阶段。日本、韩国——咱们在座的可能年龄大一点的同志都知道,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它们也是不太平,70年代后期以后才转好,不过它们过渡的时间比较短一点。

在国际上处于这个阶段的国家,都产生这么多毛病,贫富差距拉开、城乡差别大、家庭分化、家庭离婚率高。反正咱们现在出现的情况绝大部分在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所以西方取了一个名字叫“社会转型病”。

转型就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因为这个变化不像当年唐宋元明清的改朝换代,小农经济还是小农经济,封建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唐代变成宋代,唐宋元明清依次更替这叫改朝换代。但这个变化就是当年梁启超他们讲的,是几千年从秦汉以来没有的变化。现在中国的社会结构变了,生产方式变了,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生活水平也变了。这个变化产生的贫富差距,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别,犯罪率提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叫“社会转型病”。

中国不光是大,各个地区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一个,就是欧洲国家、美国、日本,它们搞现代化的时候,它们本来就是市场经济。咱们恰恰从1978年到现在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而现在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个转变苏联没有转好,所以它垮了。

中国现在一步步间接地在改革。所以人家是实现一个转型,咱们是实现两个转型。这么大的国家,就这么转过来,这个真是不容易了!像我这样每年见到不少外国学者,来了以后他们问我,有些问题他们不明白,你得给他们回答那些问题,对咱们来说好理解,对外讲就说不太清。

比如说,什么叫“卖批条”?比如说,陈希同当北京市委书记的时候,首钢归北京市管。首钢卖出,批给美国人一万吨钢材,这一万吨钢材的批文就值500万元、800万元,为什么呢?这里有两种价格,市场价格已经到1800元一吨了,但是按照计划经济价格,出厂价格就是1000块钱。那么陈希同批这个一万吨,那800万块钱就出去了,对不对?所以叫“卖批条”,他们外国人想象不出来什么叫“批条”。他们还问什么叫“打白条”。“打白条”这个词,“80后”的同志可能都不知道了,庄部长你肯定知道什么叫“打白条”了。就是农民卖了粮食,政府没钱,打个白条,到头来是政府欠农民的钱,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的情况。

比如,什么叫“卖户口”?户口,我说这个给他们听。什么叫户口,什么叫农业户口,什么叫非农业户口,什么叫城市户口,什么叫农村户口,现在又有什么暂住户口,这些就能把他们说得头昏脑涨,对不对?他说户口怎么能卖钱?他们那里户口不是公安部管的,好多国家都是民政系统登记而已呀,所以叫户口登记嘛。咱们这个农转非户口从晋江转到泉州来,那可不行,一般的条件是不行。现在不是说改户口政策吗?这已经酝酿多少年了。我到公安部去开过好几次会了,知道原来不是公安部在那儿卡着,而是他们的文件出不来。有人竟然说这户口还有什么用,我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比如说北京,北京现在一个户口能卖到20万元,它是什么情况呢?就拿我们社科院社科处来说,它每年给你编制呀,给你4个编制,但是1个是本地户口,3个是外地户口。能农转非的,能转到北京的只有一个人。本地人1个, 3个是外地户口。那你再要进来,你就要经过特批了,它不给你名额。所以有一个北京户口,你就可以拿来,既有北京户口,又能分到分配指标,你才能进。

这就是计划经济嘛!所以计划经济我也还是没有完全弄明白。这里面产生很多问题。一个转型本来就那么复杂,现在再加上社会转轨,这两者动起来,就是不容易的。我们现在这个政府,能够运转到现在,能够搞成这样,各级领导在这种形势下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社会稳定,这非常重要,也是不容易的。这个转型,是前几年我们社会学家提出来的口号,不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虽然有些领导还不接受这个词,但是现在上海市委在这次人代会上提出叫转型发展。实际上我们这30年就是从农业社会转到工业社会,也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轨道上来。我们的城市社会现在还不行,所以工业化只能说是基本实现了。

我们已经到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是我们的城市社会、城市化还不太顺利,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城市化率写的是47.5%,还没有到50%。第二,这47.5%里面还有10%左右的水分。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城市人口——城市化指标,是包括非农业户口,再加上进了泉州、进了晋江半年以上的农民工(就是农村人口)。这个概念是2000年统计局定的。原来叫常住人口,所以说这个城市化就是非农业户口再加上搬来、进来了半年的农业户口,所以这个47.5%实际上(我也算过)可能就是37.3%,而实际上的城镇化率可能是35%左右。有些领导也说了,这个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现在的城乡差别不是说农村那一块差,城市这一块好,不光是这样,现在这个城乡差别也都进到了城里来了,就是因为一个单位现在有两种待遇。我想包括华大,正式职工或干部,和扫地的、看门的、煮饭的农民工,他们的待遇可不一样。

所以说,现在国家各个单位都有,一个都离不开他们,但是,愣是到现在这个贫富差距还存在,所以说同样的这类矛盾是可以想象的。

现在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新阶段的特征。就是说,一方面高速发展,各方面都发展很快;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增加,不断产生一些问题,所以这是阶段特征。这个发达国家都有过,是必然的,无非是时间长一点、短一点的问题。

(三)十六大以来提出的新任务

咱们现在这个阶段,这个槛过不去,国家解决不了,那就要出问题。所以我们党、我们国家提出与时俱进,对于解决现在社会已经存在的这些问题还是很有用的。十六大时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是党的总报告里面说中央的最高会议已经提出我们虽然已经达到翻两番的目标,已经达到小康了,但是这个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是发展很不平衡的。这些当年已经提出来了,所以又提出来六个“更加”。当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你看这六个“更加”里面,第一是经济,第二是政治,后面四个都要统筹社会建设跟社会管理来解决。2003年就更进一步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那年就是“非典”以后,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是在这个会上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004年有一个很大的政治理论变化,十六届四中全会本来是要研究怎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搞执政能力建设,就在这五个“能力”中间,一个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提出要通过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来推进,来实现和谐社会目标。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所以,现在让我们理论界来讨论,十六届四中全会不光是提出和谐社会这么一个新理论,而且提出怎么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发展社会建设的理论。过去社会建设也是个新潮。我想在座的有宣传部的同志,知道这个时候就是讲社会建设,以前我们都讲社会发展。以前用社会管理这个词是有的,但没有像现在这么强调,所以2004年这些观念促进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网民都在夸奖国家提出了一个好的发展战略目标,有人说比小康社会这个说法还好。就是很得民心,民意反应很快。所以2005年的春季研讨班——就是中央每年春节前后要开一个专题研讨班,主题就是如何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开完这个会后的第二天,举行第二十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这个会请了两个社会学家讲,胡锦涛在上面讲了这个话(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你看,当时社会管理、社会建设都提出来了,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亲自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奠定基础。要加强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查。

为了做好社会建设工作,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到了2006年的六中全会,就专门开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六中全会,一共开了38次重要会议,基本上都是讨论经济工作的,当然也有党建的内容,但只专门讨论社会问题,讨论研究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头一次。

我们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关系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4个“深刻”就是指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正是有这样的变化、有这样的改革开放、有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发展这么快,就是大家都有获利。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中央领导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社会建设的提出

我想说说六中全会。2007年的形势,就是社会矛盾有所缓解,但是2008年就来了金融风暴,大家去应付了,又得应对。提出“三个保”:“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这是完全准确的,也是很全球化的。有些地区有些部门实际上又转到以GDP为主、为唯一、为挂帅的路上来,这又倒回来了,有所反常了。

所以2007年,中央对社会建设下了一个定义,就是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社会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上支援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2007年的十七大,在原来社会主义建设三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加进了社会建设,变成四位一体了。这是有了新的概括、新的认识,这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这话我在这里解释一下,原来这个三合一、三位一体模式,一直在文件里坚持,直到十六大文件里还是经济建设层面、政治建设层面、文化建设层面的表述。这话查一查历史,实际上是1941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定下来的框架,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成立,他当然得坚守着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建设提出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就是新的共和国建设的目标。一直讲到十六大,到了2004年以后的社会建设,就提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到了2007年加进了这一段话,修改后的新党章里面就变成四位一体。所以这可以说是对于我们社会建设事业的新变化有新的认识。

(六)新阶段的新任务

这里对第二部分作个概括。其实我们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文件里就有个说法,就讲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我在这里作个解释,这个新阶段的特点就是我们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主的阶段,同时也进入了一个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就是十六届六中全会讲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是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特殊的位置。

这次省部班的学习中,胡锦涛同志专门强调要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把社会管理放到特殊的位置上。所以新任务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前主要就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前一段时间在社科院发表了一个研究成果,对我们中国总的社会结构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我们已经处于工业社会的中期阶段,但是现在的社会结构还处在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这两个基本结构不协调、不契合、不相互协调平衡,就会产生当前这么多经济矛盾,特别是社会矛盾。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经济基础,我们现在的经济结构,已经是我们这个大楼的钢筋水泥的结构,我们的这个基座也不错[6](这是华侨大学20世纪60年代奠基的,80年代建的。这么大规模,这个基础是很好的)。但是,我们这个顶,不是说这个楼,是我们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上层建筑是这个天花板以上的部分,还是塑料的、还是木头的,是不及格的。所以一遇风,一有大风大浪就吱吱嘎嘎地乱响。我记得以前北京王府井有个“东岸之厂”,“东岸之厂”就是王府井百货大楼对面的那个楼,“文化大革命”时把它改造了,改造了以后下面都不错,上面就是个塑料顶,1969年一场大冰雹,有小鸡蛋那么大的冰雹,一下子就把那个楼砸得一塌糊涂。

说得形象一点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建设、上层建筑,其实也包括文化建设。这几年,经济建设这方面应该说很好,但是我们的上层建筑就是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不尽如人意。所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些领导同志也说,我们经济这条腿很长,但社会这条腿短,这些问题可能跟经济社会不协调有关。所以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搞和谐社会建设。

三 社会建设的内容、定义和任务

那么社会建设的内涵、社会建设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定义和主要任务是什么?说实在的,我们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太少,整体来说,社会建设我们要建设什么、为什么要建设、怎么建设这几个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我今天就把北京我们学界总结出来的跟大家作点介绍。

我现在不一定是讲学术上的定义了,我介绍的大致有些是文件内容,有些是正在进行的,有些是学界的。大致归纳起来,社会建设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有四派意见。

(一)四种有关社会建设的观点

第一派意见就是认为社会建设应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和科教文卫体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人的权利,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实际上要找文件根据,就是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第八节讲的。现在实际上大家都在做。社会事业和科教文卫体,再加上社会保障、住房、就业这些民生问题、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解决这些大家希望解决的困难。这是第一派意见。

第二种意见,认为当前应该加强和重建社会管理,应该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指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流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这几年政法系统在做的三项工作就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我记得大家做的三项重点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我看现在要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来解决。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与我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关,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经营各种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优化社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社会制度。认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在现阶段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这是第三种观点。

第四种观点认为,我们目前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能够制约权力、驾驭资本、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主体,认为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体,这个社会主体跟政府、跟市场,三足鼎立,就是市场、政府、社会,主要就是社会民间组织。三足鼎立,这样就稳定了,社会就可以运转了。所以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有市场,而且要有政府,并且还要有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认为健全的社会就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这就是第四种观点。

(二)社会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主体

先讲社会主体,社会主体应该是政府、社会组织跟民众。社会组织就包括党委,是吧?你要办个学校,政府可以办,社会也可以办,党委也可以办,然后是公众,也就是各方面的力量,一起来做。社会建设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建设公平正义。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这句话我作个解释,实际上,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现代化。

现在从各国的经验看,光靠GDP,光靠经济建设,这个国家是实现不了现代化的,它必须同时要实现社会现代化,实现政治现代化,同时还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这四大建设都是这个现代化社会的一部分。事实证明,现在南美的那些国家,人均GDP都是七八千美元,前些年就是,但是,它们的社会结构没有变,政治体制也没有变,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是军事政变了,这个社会就倒退了。

更现实的,就是咱们原来称为老大哥的苏联,别忘了,苏联可是世界经济第二。它也是老二,而且现在看来,它这老二可比咱们强,对不对?它的军事,它现在天空飞的那个和平号比美国这些方面——军事方面、科研方面还先进。我们现在这些方面还只是在试验。但是你们都知道,它垮台了,它还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它没有经过社会建设,所以它的那个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理论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两个阶级,一个指工人阶级,一个指农民阶级;一个阶层,是为工农服务的知识分子阶层。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就是说不明白这个苏联怎么会垮台,会四分五裂。显然是这个理论不行。但因为这是1930年斯大林说的,一直到1952年不变。

我们国家拿过来以后一直到现在也不肯改,现在说研究,刚才张校长说我们研究了社会阶层,社会阶层到现在文件上只有这个词儿,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主流媒体连中产阶层这四个字都没有,所以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你去看看《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有“中产阶级”、“中产阶层”这些词儿吗?

(三)要建设社会现代化

第二步,从各国的经验看,经济现代化以后,同时要搞社会现代化,要搞社会结构的调整,要搞社会建设,要搞社会管理。那么它的内容,光科教文卫体是不够了。它的主要方面,或是主要任务——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我在前面概括是新的四化,民生事业与社会事业必然要建设好。第二方面就是要建设社会体制和社会规范。另外一个就是社会组织,还有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定,然后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这不是三年几年就能建成的,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搞社会建设。

四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现在可以讲第四个问题了。我们社会建设的概念也提出来了,特别是中央提了,这次春季中央党校开了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专题研讨班,专门研讨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想在这个地方顺便跟大家说一点这两者的关系。

(一)社会建设的目标

它的目标就是“没有问题”,社会建设跟社会管理都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者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我刚才说的要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经济GDP目标,包括现在我们泉州人均都6000多美元了,在晋江,富的人可能都超过一万美元,都不低了,但是你要说这就是现代化,这就是小康,可能还不是。我的老乡昨天从太仓来,就是苏州地区的太仓,说省里给他们的任务, 2015年率先实现现代化。那个现代化还是一个比较低水平的现代化。太仓是46万人,它去年的财政收入是180亿元,经济方面的现代化人均水平已经达到,常住人口的人均水平都15000美元了,已经相当好了。当时我对他说,你这个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不用说还要中央来定,你那个文化现代化可能还不行,对吧?

(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社会建设——我刚才讲的四大建设之一,如果把社会管理看做是若干年建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或者社会建设就是个大系统,那么社会管理是它的子系统。打个比喻来说,经济建设,还有经济管理,还有经济管理专业的,是一大部门,但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织部门,这个关系要弄清楚。

社会管理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七大以后都提它。十七大讲,社会建设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以应该说是它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之所以提出来,因为它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关系社会安全。有些地方有些同志提出,现在加强社会管理,扩大社会管理的权力,甚至搞一个大的社会管理部门,把它统统管起来。这个事实证明不行,不能这么搞,管不了。这么大个国家,就像市场经济一样,过去我们统统把它管起来了,是吧?生产怎么进行都是县委书记管。这个不符合大生产的规律,短缺经济肯定是不行的。

(三)怎样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

现在关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体制、社会组织都有一套方案了,就应该按照现在中央的部署来做。其实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上的讲话里面也讲了,一方面,处于这个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要搞好;另一方面,关于怎么加强社会管理,讲了八个意见。但是最后他归结,社会管理要搞好,就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现在看来,那么到底怎么适应呢?你主要是搞社会事业建设,你主要是搞社会管理,这个核心是搞社会机构。

四种不同的观点,你要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来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看,那么是不是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现在我们搞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或者民生事业、科教文卫事业,正是老百姓迫切要求解决的,最切合群众要求的。

1.社会建设的第一阶段

要从加强和重建社会管理着手,来缓解社会矛盾。比如现在拆迁中的一些问题,城乡一体化中的问题,或者是公司的劳资矛盾问题,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不安定因素,黑赌毒这些东西,要加强社会管理和体制建设。所以我觉得“十二五”期间,我们能把这两件大事基本做好,到两年以后,社会会大大地前进一步了。这是第一步、第一阶段。

2.社会建设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因为要城乡一体化了,城乡改革也开始了,有些机制问题解决了,要看“十三五”以后,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推进新型的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拓宽社会流动渠道,培养和壮大中产阶层,构建一个合理、开放与经济结构协调的社会结构。有了这个基础以后,譬如说,公安部要不解决现在的户籍问题、户口问题,还是城乡二元分割,这个城乡一体化是没办法实现了。不要说城乡一体化没法实现,城市一体化也没法实现。还有户口的改革、就业体制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都要重建社会体系。

这样以后,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新的更协调的社会结构会建立起来。这也是“十三五”的时候,就是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就有了。如果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了,还是农村是农村,城市是城市,还是两张皮,恐怕不行。

3.社会建设的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就是说从21世纪——但是估计可能在2020年,人均达到一万美元是没问题的。到了21世纪中叶,就是小平同志讲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49年、2050年,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社会建设也不断进步,社会体制不断完善,使得社会组织更为发达,社会管理体系完备,社会结构不断优化。那这个时候就是现代化实现了。

当然了,这三个阶段也不是说区分这么严格的。互相也可交叉,不是截然分开的,是可以相互交叉、相互接近的。反正有利于社会现代化的,有利于改变现代这种社会建设落后的、滞后的状况的事情都可以做。

(四)社会建设的模式和经验

社会建设这么大个事情,可能需要若干年以后才能实现,根据各种经验,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来,创造出一种新的经验来。这个不是瞎掰。我这里顺便说一句,咱们这个地方的工业化重点不光是创造了很大的财富,而且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晋江模式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在全国有相当的影响,还有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在座的不少领导同志讲,现在正是搞社会建设,出模式的时候,出经验的时候,到底怎么搞?目标是要把社会安定下来。就是我刚才讲的,收入高了大家肚子里意见还很多。刚才来的路上,我们的庄部长还说,老百姓还是意见很大,有不少意见。

而且不光是我讲,现在这次两会主题已经开始转变了,今年主要是讨论民生问题,往年不是这样,在推广什么幸福指数啦。这个东西我们社会学家觉得是个问题,就是社会幸福指数这个东西是个主观的。不一定说你上一万美元、两万美元,幸福指数就高。美国的幸福指数比尼泊尔要差得远了。尼泊尔可能人均一两千美元,但是人家太太平平,人家是佛教国家,清心寡欲,老百姓很满意。美国人均三万美元,你去调查看看,它并不高。

我不是还在主持编写《社会蓝皮书》吗?有一年,我那个农村的满意度比城里的还高,登出来了。好家伙,包括我的老同学,打电话来骂我,说农村这样,农村的幸福指数还比城里面高?你这个专家,是什么专家?都是这样的,现在全世界都这样。

所以我就觉得我们现在要能弄出个指标体系来,就是搞社会建设也不光要有一套办法来做,而且要制定一个指标体系。各个地方现在都在做,如果两会以后一传达,特别是省委书记回来把中央关于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上的内容一传达,我想各个地方的社会建设会蓬勃地开展起来。

我们泉州,这个七八百万人口的地方,这么一个大市,在经济建设方面是走在前面的,这个是少见的。因为在全省里面,省会一般是老大,像成都等都是,咱们现在当老大已经当了十几年了吧?那就说明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这些年,我们在座的这些同志跟我们的老百姓,在这方面创新,按照中央的部署,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所以我希望在这个社会建设中,咱们也能总结些经验、创造些新的模式,至少像晋江模式这样。

五 怎样做好社会建设

(一)社会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重要性

第一点,就是要对社会建设跟社会管理的必要性、艰巨性、重要性有个认识。现在大家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在深入。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讨论是比较深入的,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老百姓家喻户晓。结合这个,和谐企业啦、和谐学校啦、和谐城镇啦、和谐城市啦,都讲了,连和谐世界都说出来了。但是,我刚才讲了,2008年金融风暴以后,社会建设议题相当热,现在说社会建设到底建设什么,社会管理怎么管,这个还说不清楚。

2009年,中央有一个说法,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有两个说法,就是不平凡的一年或者说是最复杂的一年。现在有些记者也在概括了,说2011年,是那个特殊的阶段,我觉得概括得很不好。叫我看,今后要是回顾起来,我觉得是调整的一年。咱们从来没有比,咱们老怕那个掉下来嘛。你看咱们这个速度,现在是11.2%,中央居然定7%。若干年来不是这样的,对不对?那为什么这么做?人家外国都在那里猜测了。

实际上从前面讲,要搞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中央已经讲了多少年了,但是中国这个船实在太大,要转弯调整速度啊,拐这个弯很难。

所以前一段时间“十二五”规划出来以后,我说你们判断形势要注意一个很大的事情,你们看中央的文件别看字面,“十二五”规划的文件跟“十一五”那个文件有多少差别,有哪些是新话,哪些是没有讲过的话,哪些是原来讲的现在不讲了,我是通过以后的形势判断,因为光看泉州不行,还得看别的省、别的地区。有一句话你们注意了没有?“十二五”里面,讲了30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句话没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当然,领导人讲话还有,是什么意思?各省的,包括你们泉州的“十二五”规划都上网了,我们也看了,31个省市已经公布了28个,22个省还是都要在10%以上,有15个省还要翻番,翻番是什么意思呢?五年啊,平均增长在14.5%以上,五年也能翻番,就是每年的速度是14.5%,那现在中央定7%,差一倍,唯有上海跟北京定8%,你们去看好了,为什么是这样,可以考虑的。

所以这个形势你们要酌量分析,因为绷得太紧了以后——也是产生社会矛盾的原因,高速度必然是要有大的投入、大的投资,都是牺牲了应该办教育、办医院的钱去搞经济建设,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是企业跟企业的竞争,老板跟老板的竞争,说得难听点,是无锡跟苏州的竞争,无锡市跟苏州市的竞争,再说得严重点,是无锡市委书记和苏州市委书记的竞争,你弄到钱了,你弄到大项目了,你这个GDP上去了,这个乌纱帽就大了。现在是这种情况,不改变这个现状拆迁是停不下来的。现在咱们什么东西都过剩了,卖出去,你们知道,那个外贸出口很难,由于是中国管制它,那你怎么办?GDP还要翻番,那就要拆房子,拆房子是GDP,造房子还是GDP,买房子还是GDP,为什么搞得这么热,房价下不来,就是这么炒上来的啊!

所以我觉得,从这几十年的形势看,2011年是调整的一年,要拐这个弯,因为你肯定不能持续,而且你的基础大了。这是我在太仓得出的结论,这里的书记与我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那个书记跟我同姓,我说本家书记啊,你现在已经人均15000美元了,人均你再翻了一番, 3万美元,你已经超过日本啦,超过美国啦,美国的3万美元都花在美国,日本的3万美元也是。而我们是75%的财政上交,去年180亿财政收入,交了110亿,留70亿元,实际上我们贡献大,我们负担也不少啊。我们老家苏州、无锡不交财政谁交啊,从唐以后都交到现在了,我说你再翻番,现在交110亿你要交200亿,你太仓受得了吗?所以我说这个速度啊,要下来恐怕不好办,不太容易哦!

我跟泉州的来往不多,但是晋江我已经来往了20年了,我觉得我们晋江的同志、泉州的同志要创造社会建设的模式。要搞社会建设,要把这个搞上去,你不降低点速度,还绷得这么紧,就这点钱,财政局长没有那么多钱,还要上交。这是一个,就是要有个认识,我觉得这是现在调整要注意的。

(二)社会建设要在组织上落实

第二点,要搞社会建设必须在组织上落实。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大小小的运动建设都经历了,这个60年你看好了,凡是中央的决策、重大决策不在组织上落实,那是一句空话,怎么重要都没用。但是,你看天大的难事,你看搞计划生育难不难?但是有了计生委,有了一管到底这个办成了。

所以我在北京的几次座谈会上也讲了,只是一般单位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我们搞社会建设的部门已经不少了,但是缺少一个头,所以现在北京、上海、晋江有了社会工作委员会,社会工作领导小组是可以的。当然社会工作委员会这三年做了不少成绩,但是它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现在缺少一个协调、规划、监督、统筹的机构,就像搞经济建设要有个发改委(当年叫计委)一样,没有这个可能不行。

(三)社会建设需要社会体制改革

第三句话就是要搞社会建设,搞好社会管理必须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譬如说我刚才讲的户口改革、现在用工制度的改革、就业制度的改革、城市制度改革等等,这些不从体制上改革不行。因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收益好了,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改成市场经济体制了,而我们现在的社会事业体制,包括医院,包括学校,这些年社会事业单位进行了些改革,有些改得不错,大部分我觉得还没有普及,进展不好。因为当年这个户口制度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马克思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它是为它服务的,现在这个基础改了,这个上层建筑不改怎么能行。所以一定要这样。

我们再说一句,当年老是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一盘散沙。毛泽东就想,中国一定得组织起来,毛泽东正是把它组织起来了,把全国八九亿人都组织起来了,五六亿农民组织在人民公社里面;我们城里的都组织到单位里面,单位以外的人极少,百分之九十几可以组织起来,真的把全部组织起来。现在咱们回顾一下,那时农村的小青年要去谈个恋爱,到另外一个生产队去,他得请假,再说得不好听一点,当时安徽有些出来要饭的都得打条,有要饭的介绍信。真组织起来了,却又弄了个短缺经济,吃饭问题都没解决,是不是啊?一搞市场经济都放开了,粮食也出来了,物品也多了,这些都有了。

(四)社会建设需要经济投入

但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建设、社会体制,包括科教文卫体都管着,这不是市场经济,说实在的跟市场经济不配套。所以,这个不改不行,我们社会建设的文章很多,其中就包括社会体制改革。全想改了,谁先搞包产到户,谁发起来了。那么最后,也有投入,我前面已经补充过,现在有人说,啊呀,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是赚钱的,社会建设是花钱的,我现在没有钱。实际不是这样,你花钱了社会就安定下来了。

我讲的这个情况没调查过,北京干过这么一件事,北京的财政也比较好。从2008年以后,不管是农村户口,北京市户口(外地不管),每个月60岁以上的男的女的,就给你两百块钱,管你有钱没钱,就打到你账上。这个政策下去以后,起了什么作用?原来这个北京市340万农民,每年有一千到两千起,老子或者老娘,老头老太去告儿子女儿不孝。这个在中国是不能想象的,实在逼得没招了,对不对?我专门研究了,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我不太清楚,包括河北、河南,特别是山东,传统的社会也是这种事情,儿媳妇虐待公公婆婆的事情,令人发指,有的住到牛圈里面、住到猪圈里面。

我专门研究了,这是什么原因,还是马克思说的事,就是经济基础变了。在新中国成立前,或者说在合作化前,你再穷,有个三亩老租田,你有五间三间空房子,那个宅基地,那个房产,那个租田,那都是有契的,都有纸的,这个玩意儿是老头老太的,儿媳妇是拿不着的。所以,儿媳妇再坏,譬如老三家的儿媳妇,她不敢跟她的公公婆婆顶,她不敢肆无忌惮。因为临死的时候把舅舅招来要立遗嘱的,你待我坏,那个最坏的地就给你,最差的房子就归你,这么分,他也有点财权了。

好了,咱们都工业化了、集体化了,现在连宅基地都是国家的了、集体的了,你说老头老太手里还有任何东西没有?身体好的时候,看孩子、煮饭、看家,他还有点用,一丧失这个生活能力,就废物一个了,就是负担了。前几年还都按人头摊派,所以农村的老头老太够苦啊,他哪有钱啊?农村里面劳动本身就苦,他没钱给老头老太,老头老太手里没有米,没有糖,咱们不是说“手里没有把米,鸡都不来”。那个儿子,甚至说他不懂啊,你没有糖他来干吗?这200块钱下去,情况就变化了,这200块就是发给老头老太的,他的孙子孙女就会去了,他可以买冰棍、买糖、买果子了。所以现在这一千多起案件没了,告的人没了,个别还有其他的家产分不匀的时候也告。所以这个事情,从最终成本来说,花了200块钱,当然还没有彻底解决,能够把财产分到户、分到人了,股份制了嘛,股份合作制后老头老太手里分得了5分钱。所以经济基础解决了才能解决上层建筑的问题。光提什么孝道啊,那是没用的。

(五)社会建设要建立指标体系

刚才我已经说过了,第五点要讲建设社会考核指标。包括我们在座的,包括我这样的,总的来讲,要像经济建设那样搞社会建设,像GDP那样,你说它现在有点问题,但谁也拿不出第二个来代替。就是能够开一次社会工作会议,咱们老是年年开经济工作会议,不开社会工作会议,现在要解决社会矛盾得开这个会。给我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就讲到这里了。

[互动问答]

政府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进程?

听众A:

尊敬的陆教授,您好!我今天问的不是关于社会管理的问题,我知道您是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所以我借这个机会问您一个问题,希望您不要介意。我的问题就是,要实现农民增收——大家都知道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您认为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如何更好地起到作用,或者说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谢谢。

陆学艺:

增加农民收入依靠产业化肯定不行,现在有些产业化实际上可以说并不好。前一段弄什么“公司加农副”这一类,现在有些资本投资在乡下搞这种产业化,肯定好不了,实际上据我调查就是把农民变成在家里打工的农民工。因为你想,一家一户跟着那些大的跨国公司在那里做工,算得你什么似的,会给你多少钱?算来算去你没有多少收入,所以这个产业化有多少种,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但这种产业化我觉得不好办,我倒是觉得现在有几个做法不错,比如说,现在这个农村联合,搞合作的。农村要搞集体化不是办法,将来搞合作的产业、搞合作的农业还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不是我一句话能解决的,“三农”问题这个任务还是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