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大量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长期以来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少数民族干部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或许是由于受到资料来源的限制,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尚未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专门性著作偏少即是一个重要表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现实的需要,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总结都是必要的,也是在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之前所必需的。

关于少数民族干部,以往学者发表了大量论著,为了相对准确地评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研究情况,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对有关论著进行了检索。仅就见诸“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社科)”的论文而言,从1949年10月至2010年12月,主题中含有“民族干部”的论文共有1539篇,如果从年代分布看,发表于1979年12月以前的论文共60篇,占全部总数的3.9%;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论文共854篇,占全部总数的55.5%;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表的论文有625篇,占全部总数的40.6%。值得说明的是,这些论文只是文章主题涉及“民族干部”,尚不是有关“民族干部”研究的专门性论文,但基本上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界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状况。

通过上述简单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其一,虽然在人们的感觉中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但相关的专题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捎带论及少数民族干部。这还是对论文主题涉及少数民族干部的论文统计而言的,如果将文章题目中含有“民族干部”的论文视为有关“民族干部”研究的专论,那么“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社科)”收录的题目含有“民族干部”的论文则仅有554篇,平均一年不到10篇,从一个侧面似乎可以说明少数民族干部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

其二,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之前的论文很少,多数论文的发表集中于最近20余年。但是,相对而言,1990~2000年这期间专题论文的发表超出2001~2010年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多达200余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按照我国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进入新世纪之后,各类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多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民族学方面的研究更是如此,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出现减少的趋势应该是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已经在1990~2000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再难有重大突破有关。同时有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资料公布不及时,也是制约研究者难以获得第一手的详细、系统的资料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三,从笔者所看到的论著看,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既有专门性著作(虽然很少),也有专题论文,但更多的则是将其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民族政策的一部分来进行具体阐述。专门性著作的鲜见,可以说为我们系统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基础,也是本书的学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限于篇幅,笔者只选择专门性著作和论文为对象,针对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评述。

关于少数民族干部的含义,一般而言应该是少数民族干部研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但是在众多的研究论著中,可能是因为建党以来的有关文献对此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学界对此也没有明确的阐述。笔者所见到的有关文献,一般多是笼统地称之为“少数民族干部”,学者也由此习惯用此称呼,以和汉族干部相区别。不过,进入21世纪以后也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探讨。如沈桂萍在《少数民族干部教育问题研究》中即认为:“少数民族干部指的是除汉族干部之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中从事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其工资由国家财政拨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这个定义主要是强调干部的少数民族身份,有时也将少数民族干部简称作 ‘民族干部’。”沈桂萍:《少数民族干部教育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第18页。金炳镐主编《新中国民族政策60年》第四章“新中国民族干部政策60年”也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基本认同沈桂萍的上述阐述。应该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看,上述定义似乎并无不妥,但是自1993年10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后,上述定义是否合适就成为问题。这一暂行条例在实施10余年之后,经过修改于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名称颁布,且自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此,带给学术界的问题就是少数民族公务员和少数民族干部的界定问题;少数民族职业技术人员是否还是属于少数民族干部的行列等诸多问题。因为众多事业和企业单位的少数民族技术人员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没有了公务员的身份,是否还是少数民族干部就成为一个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遗憾的是目前尚未见到国家主管部门或学者对此做出进一步阐述,此或可以视为民族干部研究的一个缺憾,也是当前亟须探讨的一个问题。

从总体上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和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宏观研究,在不同时期都有学者做过探讨,探讨的目的笔者分析应该是理清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脉络,在为现实服务的同时也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不过,之前的研究,论述的范围因时间的关系难以包含新中国成立迄今的所有历程,所以下面几位作者的观点值得关注。

青觉等《中国共产党培养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十一》《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2期。则将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分为建党至红军长征前(1921年7月至1934年10月)、长征时期(1934年10月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年10月至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999年)几个阶段,划分更加细致,并对每个时期的具体政策做了概要阐述。

金炳镐主编《新中国民族政策60年》则将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分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新世纪等几个阶段,并分别阐述了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划分也很细致,并以确立、发展、严重破坏、恢复和发展、丰富和发展、发展和完善作为各个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特点。

刘荣、刘光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从形成的社会基础、理论准备、初步产生、发展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近8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是由初步产生、基本形成到不断发展、渐趋完善和成熟的一个历史阶段。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成长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进一步扩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大批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正带领和团结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发展、国家统一的和谐社会发展事业中。”

笔者《探寻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之路——少数民族干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于2003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是较早以少数民族干部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之一,该书将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分为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新中国建立前是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时期;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确立和具体实施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调整和完善时期。孙懿:《探寻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之路——少数民族干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第1~2页。笔者在《新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60年》一文中对此又做了补充和修订,认为:“6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是确立时期。改革开放至1992年是恢复、调整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由培养、选拔政工型干部为主,向经济管理型干部为主转换,以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92年至2002年为制度化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呈现制度化的趋势。2002年至今为进一步规范化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纳入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民族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值得高兴的是,不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选择了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作为其研究对象,其中陇兴的博士论文《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另见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http://acad.cnki. net/Kns55/brief/Result_CDFD. htm,访问时间:2010年12月11日。同一作者曾经发表过《中国共产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演变和发展》(《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5期),对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有过系统阐述,博士论文似乎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历程做了系统阐述,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博士论文分为五章,从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总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等不同方面对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历程做了探讨。该文的论述虽然只是一个概要的探讨,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对于我们认识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脉络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总体上看,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及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探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不足也很明显,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完整地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及队伍建设的专门性著作还很少,仅有的几部专门性著作也各有侧重,且没有形成完整的阐述体系,显示出对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与队伍建设的研究还有待学界给予更多关注。另一方面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研究尽管已经有学者给予关注,但在具体阐述过程中多是依照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分阶段阐述,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每一个阶段的特点,相关探讨也缺乏有机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而做出系统而完整研究的论著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和队伍建设的宏观研究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乃至多民族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更多的论文则是对每一个时期或某位领导人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或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探讨。如对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研究就得到了广泛关注,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该时期是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奠基阶段,学界不仅有大量的专题论文发表,而且一般关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或民族政策的论著也往往多有这方面的探讨。就专题论文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和政策研究

关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和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毛泽东民族干部思想的研究。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其民族干部思想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确立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因而关于毛泽东民族干部思想的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关注,有很多专论。见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社科)”专论有79篇,按照内容并结合下载量和被引次数分析,以下几篇专论值得关注。

温华《毛泽东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是较早发表的关于毛泽东民族干部思想的专论,影响也较大。该文认为:“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出正确方向和最高标准,亲自主持制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为造就宏大的少数民族共产主义干部队伍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949年12月《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中,其中“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是做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而认为:“建国40多年来,党和国家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一系列指示,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制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采取了切合实际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得到迅速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刘玉琼、王东《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则认为:“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加快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深入分析中国国情,阐明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方向、方针、原则和政策措施,使新中国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时期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谢增泽、韦良《简论毛泽东民族干部思想的特点和意义》《广西民族研究》1994年第1期。则对毛泽东民族干部思想的特点做了探讨,认为毛泽东民族干部思想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把解决民族问题,当成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分,强调建立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而“强调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 “把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民族干部之间的团结和协作”; “从汉族 ‘人口众多’和少数民族 ‘地大物博’的实际出发,强调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也是毛泽东民族干部思想的特点。

沈桂萍《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理论》认为:“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推行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彻底解决中国民族问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出了正确方向和最高标准,并就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理论。”《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除此之外,尚有不少关于毛泽东干部思想的研究论文也涉及其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如刘丽萍《我党三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和人才观探析》《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熊维强《论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4期。等,也论及毛泽东的民族干部思想,虽然都不是专论,少有关于毛泽东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阐述,不过从中也能够体现出一些相关原则。

关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研究。除毛泽东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得到学者的关注之外,第一代领导集体其他成员的少数民族干部思想也有学者专文论及,尤其是周恩来关于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聂祖海《学习周恩来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思想》《民族论坛》1994年第1期。一文是其中的唯一一篇专论。该文从培养民族干部的目的在于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实现多民族共同繁荣;注意干部民族化问题;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应当紧密团结和通力合作等几个方面,对周恩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周恩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国务院工作二十六年,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原则,积极贯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他的足迹踏遍了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山水水,心中时刻关怀着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在各族人民的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他对民族工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今天仍不乏其重要指导作用。”

郭常英《周恩来民族工作理论述评》《史学月刊》1994年第2期、、李儒忠《论周恩来民族理论及其实践》《新疆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周昆云《论周恩来建设各民族友爱合作大家庭的思想——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宋晓来《周恩来对我国民族工作理论的贡献》《天府新论》1998年增刊。、杨仕《周恩来关于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思想》《云南学术探索》1998年第1期。、范若愚《一篇马列主义著作的历史命运——重读周恩来同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民族团结》1980年第2期。、刘建文《论周恩来民族理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江平等《周恩来对中国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贡献》《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马晓丽《周恩来民族理论初探》《烟台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孙懿《周恩来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伟大贡献——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满族研究》1998年第2期。等,这些论文虽然不是周恩来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专论,但或多或少都论及了周恩来的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其中郭常英认为周恩来同志将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当成“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管理国家大事和地方事务的需要,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他对此主张一是在干部队伍组成方面,‘民族干部应当有一定的比例。’要注意防止 ‘在汉族人口多的地方,容易忽略少数民族干部的一定比例’的问题,‘即使少数民族人口少,也必须照顾这一点。’二是 ‘在每个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干部应该做负责工作。’他提出,由于民族自治区域发展的需要,也应当派汉族干部去帮助那里的工作,但是 ‘民族干部总要负更多的责任’和所派汉族干部应当 ‘少而精’,即 ‘要派好的、得力的干部’这一原则必须遵循。由于少数民族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搞好民族自治关系重大,周恩来提出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主张 ‘应当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民族干部,要派好的干部到中央、省来学习,也要多把好的干部派回去’。这对广大民族干部提高马列主义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管理好地方民族事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孙懿一文则进一步认为:“在强调加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同时,周恩来同志认为也要加强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逐步展开,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类科技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周恩来同志的主持下,1950年政务院批准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这是我国制定的最早的关于民族教育的政策。1951年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指示》、《培养少数民族民族师资试行方案》、《少数民族学生待遇暂行办法》等确定了当时民族教育的总方针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政策。1952年颁布的《关于建立民族教育行政机构的决定》则对民族教育的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1956年,第二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制定了民族教育的12年发展规则,民族教育事业开始稳步发展。”

(二)关于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

关于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也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其中主要集中在邓小平的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及政策的研究方面。在这些论文中,以下数篇的阐述相对系统,值得关注。

金炳镐《论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是一篇有关邓小平少数民族干部理论的专论,不仅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而且将其纳入邓小平理论乃至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大背景下进行评述。作者从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要密切联系各民族群众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少数民族干部理论做了归纳,认为:“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论述很多。邓小平同志在我党民族干部工作史上第一次用 ‘关键’来概括少数民族干部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他要求少数民族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这些思想对当前的民族干部工作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黄家南《试论邓小平民族干部工作理论与实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S1期。从中国共产党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培养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四化”标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不拘一格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少数民族干部理论进行了系统探讨,认为“早在大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就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更是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系统理论。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扬邓小平理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的原则和方法作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

余仕麟《邓小平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和培养民族干部思想初探》《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专辑”。是较早对邓小平少数民族干部思想进行探讨的专论,认为:“在干部选拔上,邓小平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认真贯彻,“为了使民族干部迅速成长,根据邓小平在培养干部工作方面的一贯观点和对民族干部素质的要求,党和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从多渠道予以培养和提高”,并归纳出了以下数条:首先,注意加强对民族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正确处理好干部民族化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也就是既要密切联系各民族群众,反映他们的意愿和要求,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充分信任民族干部,让他们大胆去工作,尤其注意放手让年轻一些的民族干部挑重担,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最后,坚持对民族干部进行定期轮训,让他们在工作一个时期后,能有一个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

穆殿春、陈海云《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的需要、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等方面对邓小平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做了阐述,认为:“在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今天,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深入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光辉思想,对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此外,卢亚兰《建国之初邓小平有关民族干部工作的论述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黄代银等《略论邓小平的人才培养思想》《思想建设》2005年第1期。、李辅敏《论邓小平民族思想》《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6期。等,也都论及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

(三)关于第三代领导集体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

关于第三代领导集体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专论相对较多,多数论文针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下数篇的阐述较系统,具有代表性,值得关注。

刘先照、胡敬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满族研究》1993年第2期。是在1992年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发表的专题论文,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总体发展的基础上,认为:“现阶段,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以及思想观念滞后等方面。”作者进而提出:为了迅速培养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现阶段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置于国际大环境和国内总形势之中去考虑、去安排,树立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思想;第二,逐步做到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与其人口比例大体相当且结构合理,根据中央有关规定精神,应该逐步做到少数民族干部与其人口比例大体相当;第三,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四化”标准,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来说是重要的,应该很好地贯彻执行;第四,把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同落实、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密切结合起来;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的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政策水平,为做好民族工作、解决好民族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作者之一任职于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因而其认识自然多了几分权威性。

李布《“三个代表”是新世纪民族干部工作的行动指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通过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分析,认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导民族干部工作的行动指南”,并从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干部工作的领导;抓住机遇,突出重点,用改革精神开展和推进民族干部工作;投入到位,增创优势,构建民族工作的新机制;总结经验,夯实基础,建设高素质的民族干部队伍;发展教育,形成合力,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步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和具体实施结果,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实际分析。

李贽、李冬梅《江泽民民族问题论》将少数民族干部理论作为江泽民十大民族问题理论之一进行了阐述,认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政策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江泽民论述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一是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二是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关键。经验证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关键是加强党内的团结,而党内的团结主要在于各民族干部之间的团结。三是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践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载体。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关键在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民族干部的状况又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是我们党多年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周述杰《论江泽民民族工作思想的十大创新》《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也是将少数民族干部思想作为十大创新之一进行了阐述。

公务员制度是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开始实施的重要干部政策,莫蓉《公务员制度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根据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造就一支新世纪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仅对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而且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就十分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今后应该在完善公务员制度中,采取一些倾斜措施使少数民族干部尽快地茁壮成长。

梁瑞品《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八大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认为:“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迫切需要。”进而从广西的具体情况出发,论述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必须明确和解决好质与量、培养与选拔、引进竞争机制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送出去与请进来、编内干部与编外干部、素质与政绩、各业务部门重视与全社会重视等八个方面的关系。

陈红《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团结》1996年第12期。则在1993年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主要对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建设进行了阐述。由于作者的身份是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其讲话非学者能够相比,自然更具有权威性。

应该说,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是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不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而且还召开过多次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开创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总结和发展的先河,同时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也不断壮大,但遗憾的是专门性论著并没有与此形成对应,数量也并没有明显增多。

(四)关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研究

关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研究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但相关成果数量并不突出,专门性论文也不很多,以下数篇值得我们关注。

李德洙《十六大以来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红旗文稿》2007年第12期。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论断,民族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提出要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要制定周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董树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践》2005年第10期。是通过学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而撰写的,认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出发点;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把提高驾驭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事业的能力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着力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点;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落脚点。

王骏《十六大以来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党的文献》2011年第2期。,通过对《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二〇〇三——二〇〇九年)》所载文献的研读,认为“把做好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民族工作的新思路之一,“通过改进和完善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截至2008年,少数民族干部已达290多万人,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刘昕《创新的理论,光辉的实践——十六大以来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6期。也对此进行了大致相同的阐述。

李安辉等《社会转型期民族干部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则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时期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现阶段,我国处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还不能完全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随着我国公务员招录工作的推广,少数民族干部总量不足、总体素质偏低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更加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干部总数与人口比例不相适应;散杂居区少数民族干部呈“纯自然”成长状态;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学历偏低,培养机制不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少数民族干部来源少、储备不足,公务员队伍的少数民族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体系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此外,值得进一步提及的还有几部文献汇编的出版,为我们进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乃至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

首先要提及的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一九二一·七—一九四九·九)》汇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国共产党有关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文献,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献自然也在其中。

其次是由国家民委编辑、中国民航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法规选编》,选录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6年中央和地方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涉及民族工作各方面的政策法规,为我们研究1949年10月至1996年期间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乃至民族政策提供了极大方便,是一部重要的参考著作。

最后是国家民委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先后编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三部民族工作文献选编:第一部,出版于1990年,收录从1979~1989年的民族工作文献,集中体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工作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出版于2003年,收录从1990~2002年的民族工作文献,集中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工作的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部,于2010年出版,集中体现了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部署,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部文献比较全面的收录了第二、三代领导集体时期有关我国民族问题的文献,有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文献自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文献来源。

总体来看,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如前所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不同时期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进行解读,或探究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自然是必要的,也是这方面研究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但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不同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和政策之间的联系,进而对其形成和发展做出客观科学的阐述,对于学科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笔者这些年坚持选择“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希望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历程,如果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算起,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1921年7月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萌芽时期,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在摸索中逐渐形成;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是确立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颁布是其主要标志;改革开放至1992年是恢复、调整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由培养、选拔政工型干部为主,逐渐向经济管理型干部为主转换,以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92~2002年为制度化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呈现制度化的趋势;2002年至今为进一步规范化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被纳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以及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是主要标志。本书分阶段对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梳理和调查,希望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及政策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