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企业内部发展条件分析
毛泽东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毛泽东的这个简明而精辟的论断使我们明白,企业的外部环境再优越,机遇再多,如果企业本身不能发现机遇,即使发现了,又无力利用机遇以加快发展,还是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所以,在我们明白了如何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之后,还必须进一步研究如何分析企业的内部条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以便及时抓住外部机遇、发挥内部优势条件,乘机而上,实现跨越发展,同时逐步克服自身的劣势,化劣为优,使自己持续立于不败之地。
分析企业内部的发展条件,应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并且有分析有综合,其结果足以作为研制企业发展战略的依据。
一 企业资源分析
(一)人力资源分析
一切事在人为。毛泽东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人力资源是战略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各种资源中居首位。对企业内部发展条件的分析,首先就要分析人力资源。
第一,人力资源占有情况分析:员工总数、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学历构成、专业构成、层级(职务)构成等。
第二,人力资源使用及使用中的激励机制。
第三,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升值。
第四,人力资源的流动。
第五,人力资源的保护(员工的社会保障等)。
(二)物质资源分析
物质资源是指企业所占有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也即企业所占有的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具体包括:
第一,机器设备及其完好率和使用率。
第二,工具和仪表及其使用状态。
第三,检测和监测设备及其使用状态。
第四,设备维修条件。
第五,能源种类及供给保障程度。
第六,原材料需求种类和数量及保障程度。
(三)财力资源分析
财力资源是以价值形态所表现的企业占有的各类资产,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总资产和自有资产;以及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的财力是企业的血液,一定量的财力是企业运行的启动力量;企业运行的结果,将会带来更多的财力,并成为企业持续运行的新的基础。对企业财力的分析主要包括:
第一,总资产及资产结构。
第二,自有资本金。
第三,负债。
第四,所有者权益结构。
第五,销售收入。
第六,销售成本及费用。
第七,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的效率,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
第八,融资渠道。
第九,投资风险等。
(四)技术资源分析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形成企业竞争力优势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占有的技术资源如何,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企业技术资源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第一,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第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占企业收入的比重。
第三,企业每年创造的专利和技术诀窍。
第四,企业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五,企业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
第六,企业各类设备的先进性。
第七,企业的新产品储备。
第八,企业引进新技术的规模与消化吸收能力。
第九,企业拥有的工程技术领军级人物和发明家。
第十,企业引进或利用科技人才的状况。
第十一,企业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技术资源整合的能力等。
(五)组织资源分析
人类自从出现了多人在一起劳动和生活,就需要管理,而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中进行的,是为特定的组织服务的。所有组织都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征:第一,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第二,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第三,每个组织都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构,用以发挥、规范和约束成员的行为。企业就是一个组织。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方式、组织效率对企业发展的成败关系甚大,所以要对企业组织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
第一,企业的组织结构状况,是扁平式的,还是金字塔型的。
第二,企业领导班子的结构状况。
第三,企业的劳动组织和劳动纪律。
第四,企业的管理效率。
第五,企业内部的和谐程度等。
(六)信息资源分析
信息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企业有时获得一个简单的信息,也许就能获得巨额的收益;同时,企业有时无意走漏一个商业机密,也许就可能使它蒙受巨大损失;企业有时忽略了一个看来普通的信息,也许就会使企业和一个重大商机擦肩而过。所以,企业必须重视捕获信息、保护信息、交流信息、利用信息,使信息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第一,全体员工的信息观念。
第二,企业电脑的配备情况。
第三,信息系统设施建设和运行状况。
第四,信息系统的组织建设状况。
第五,企业运用信息的能力。
第六,利用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二 企业能力分析
(一)企业竞争能力
第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形成。
第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在同行业和同地区中的排序。
第三,企业的技术竞争能力。
第四,企业的装备竞争能力。
第五,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产品组合、产品质量、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成本与价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
第六,企业各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七,企业的人才优势等。
(二)企业的适应能力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外部环境状况瞬息万变,加上“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差、适应环境的过程长,都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败。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企业的适应能力:
第一,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环境的适应程度。
第二,企业组织结构的可塑性。
第三,企业领导者决策的应变能力。
第四,企业员工适应环境的素质(生活阅历、文化程度与学习能力等)。
第五,企业适应环境变化调整主业和发展目标与经营方式的能力。
第六,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备程度等。
(三)企业的应急能力
这是和企业的适应能力相关而又不同的两个问题。企业在发展中难免会意外地遭遇天灾人祸的袭击,如地震、海啸、台风、火灾、流行病、核辐射、战争,以及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等。这类天灾人祸可能在顷刻之间使一个企业彻底毁灭,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只是使企业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和挫折,甚至只是受到威胁。如果企业具有很好的应急能力,就能使企业转危为安或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所以,应该认真分析企业的应急能力。
第一,企业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
第二,是否研制有各类应急预案。
第三,企业是否组织过应急演练。
第四,企业是否有灾害修复预案。
第五,企业如何防范和补救经营决策失误等。
(四)企业生产能力分析
企业常常把营销或者说销售放在第一线的位置,然而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强,不能适时提供足够数量的合格产品,怎么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呢。所以,要把对企业生产能力的分析放在应有的位置。企业生产能力是指在生产要素正常供给的条件下,企业生产性设备在一定时间段里所能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考察企业的生产能力应分析以下各项:
第一,企业内各类机器设备及生产线的产出能力。
第二,能源、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供应的保证程度。
第三,企业生产中各类设计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水平和结构。
第四,企业机械装备的维修能力。
第五,企业生产能力的常年利用程度。
第六,企业生产能力的机动性,能否承受临时追加的生产任务。
第七,本企业与相关协作单位的生产能力整合程度,以及整合后的综合生产能力等。
(五)企业销售能力分析
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销售出去了,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实现价值,再生产过程才能继续。对企业的销售能力主要应分析以下各项:
第一,市场半径。
第二,市场占有率。
第三,销售队伍状况以及对销售人员的培养。
第四,促销手段及其效果。
第五,分销渠道及销售网络。
第六,产销率。
第七,货款回收率等。
(六)研究与开发能力分析
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大小、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进而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景,所以有远见的企业都会重视强化研究与开发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企业的研发能力。
第一,企业研发队伍的建设和成长状况。
第二,企业研发设备建设和达到的规模与水平。
第三,企业研发经费占年产值的比例及历年升降情况。
第四,企业研发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及对企业业绩的贡献。
第五,产学研相结合进行技术攻关的成效等。
(七)财务能力分析
企业的财务能力,是从企业的价值运动视角来分析企业的整体运转与贡献。应着重从以下各项进行分析。
第一,企业财务队伍的状况(人员数量与专业水平和创业精神)。
第二,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第三,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四,企业的融资能力。
第五,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能力。
第六,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
第七,企业的偿债能力等。
(八)企业公共关系能力分析
企业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枢纽。不论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同行企业和上下游客户等等,都和企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企业如果缺少了这些联系,便不能发展或不能正常发展。但是,企业的上述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支持、帮助、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又可能约束和妨碍企业的发展,关键就在于要做好企业的公共关系工作。一个企业公共关系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企业的公关能力。
第一,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公关意识。
第二,企业公关部门的设置和公关人员的素质。
第三,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方式和手段。
第四,企业同政府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关系。
第五,企业同上游供应厂商和下游购买者的关系。
第六,企业与同行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
第七,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八,企业与上游企业的关系以及与下游企业的关系。
第九,企业同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关系。
第十,企业公关活动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等。
三 企业软实力分析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约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1990年在他的《注定领导》一书中提出的。他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部分。硬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力、科技力和军事力;软实力则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的感召力、政治动员力、运作国际组织的能力等。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中央的文件里在此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
在这里,我们将作为国家宏观战略层面上的文化软实力概念运用到企业领域。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主要决定于每个企业的实力。一个国家的实力有软、硬之分,一个企业的实力也有软、硬之分。企业的硬实力是指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研发设施、产品质量、销售收入、社会贡献等。硬实力是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企业外显的可以量化的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一个企业只注重硬实力的打造是很不够的。企业只有同时注重培育和增强软实力,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力量,是关系企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战略资源。
企业软实力是企业凝聚力、辐射力、亲和力(魅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等的综合与集中体现。它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品牌、企业历练、企业荣誉与名人效应,以及企业决策力和企业执行力等这些主要元素。分析企业软实力,就要具体分析这些元素。
(一)企业文化
文化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文化是指整个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微观文化。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在日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美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总结日本企业管理经验而提出的。这一概念传到中国后,迅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和引领企业的发展;消极颓废的企业文化,则具有负面影响,它会阻碍和损害企业的发展。在我国,为增强企业软实力,企业应具有积极向上的、有自身特色的、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问题的研究在本书第十章将作具体阐述。
(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员工与外部公众对企业内在实力、外显活力与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它涵盖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文明各个方面。它是企业的客观表象和人们对它的主观认知相结合而得出的印象和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可能具有不同的方向和程度。
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时代性,即现代性;二是特色性,即差异性或个性;三是绿色性,即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考察企业形象主要有以下各项:
第一,企业的外在表象,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企业的区位,即企业的空间定位:在市区、郊区、海滨或山区;二是企业的规模、布局和建筑形式;三是企业的装备和工具等;四是企业的生态和环境质量。
第二,企业行为,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领导行为和员工行为。
第三,企业恪尽社会责任的表现。
第四,企业标志,主要包括厂旗、厂徽、厂歌、厂花、厂节、吉祥物等。
(三)企业品牌
企业品牌,是企业的象征,企业品牌起源于商品品牌,也是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对社会的承诺。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有名的品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010年在全球品牌500强中,前3名均为美国企业。第一名是沃尔玛(Walmart),其品牌价值为413.65亿美元;第二名是谷歌(Google),其品牌价值为361.91亿美元;第三名是可口可乐(Coca—Cola),其品牌价值为337.06亿美元。分析企业品牌应着重以下几项:
第一,企业拥有的商品品牌和驰名商标。
第二,对企业品牌特色性和导向性的评价。
第三,顾客对本企业品牌的忠诚度。
第四,本企业品牌的价值等。
(四)企业历练
企业历练,即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它包括企业的创业过程、历史演进、发展成就、经受磨难、遭遇风险、应急管理及决策层、高管层的个人阅历等。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成熟程度。“老字号”就是一种软实力。“死而复生”的经历也能增强企业软实力。对企业历练的考察有三项内容最重要。
第一,企业是否有过艰苦创业的历程。
第二,企业在其经营中是否遇到过挫折甚至是灭顶之灾。
第三,企业是否曾经创造过骄人的业绩等。
(五)企业荣誉和名人效应
企业荣誉和企业名人,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品牌,它可以扩大企业的影响,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甚至可以利用名人效应去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得到一些其他企业得不到的机会,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所以,企业拥有档次很高的荣誉称号和知名度很大的名人,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会构成企业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因此,对以下各项应加以考察:
第一,企业获得过哪些领域和何种等级的荣誉称号。
第二,企业人员获得过哪些领域和何种等级的荣誉称号。
(六)企业决策力
由信息形成认知,由认知形成谋略,把谋略变成各种行动方案,通过一定程序和方法,选择行动方案中科学的、可行的满意方案的过程就是决策。企业决策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并关系到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成败。所以,企业的决策力就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有一种说法:企业的决策力有多大,企业就可能做多大。这并非夸张之词。应从以下几项分析企业的决策力:
第一,企业决策的程序。
第二,企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实施。
第三,企业重大决策的前瞻性、可行性、效益性评价。
第四,企业对决策失误的反思等。
(七)企业执行力
科学的决策要落实到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实践中,并产生预期的效果,就有赖于企业的执行力。企业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的实战能力。高水平的决策力加上有效的执行力,才能产生经营与发展的良好业绩。如果只有正确的决策,而缺乏有效的执行,再好的决策也只是纸上谈兵;或者虽有科学的决策,但执行无力与失误,还会造成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损失。所以,过硬的执行力直接支撑企业的发展,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以下各项深入分析。
第一,企业“上传下达”的体系是否健全。
第二,企业内贯彻领导决策的及时性。
第三,企业内贯彻领导决策的准确性与忠诚度。
第四,企业内执行领导指令的灵活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