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智能制造晃动世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增长27%,销量占全球近1/3,位列世界第一。据预测,2018—2020年,中国机器人年销售量每年平均增长15%~20%。这些数字表明中国正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先者吗?除了销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制造、研发、应用、产业链等综合实力,究竟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又面临什么挑战?
机器人的崛起将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趋势。在美国科学家约瑟夫·巴·科恩撰写的《机器人革命》一书中,机器人被认为是推动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市场,这一融多种高科技为一体的技术革命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战略制高点。那么,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处于什么发展水平?有专家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和支撑技术来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设备、一个产品。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制造时代即将来临。在新的时代下,要求物物相连,物物相通,要从过去的传统设备向智能化设备发展,机器人就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新一代机器人将与数据、云、网络充分融合,在智能化、可感知和交互能力上有更突出的表现。
机器人在中国属于非常新的产业,这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真正形成产业也就是最近5年。从2009年开始,全球很多行业都在下滑,但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复合增长率达到60%。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是促进这个产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三大类:工业制造、国防安全及航空航天、生活服务。目前,机器人在全球及中国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工业领域,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约占机器人应用市场的40%。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工业机械手的概念,还包括移动机器人,能完成物料的搬运、传输等。还有在洁净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如芯片制造需要在真空环境下作业。在国防安全、科学探索方面,机器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像水下、空中都要靠机器人来协助。下一步,机器人在日常生活服务领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比如,教育、高端陪护、辅助康复等。可以给顾客端茶倒水的服务型机器人在餐饮行业已陆续批量试用了。机器人在消费领域的发展和工业领域不一样,会有突发式增长。
谈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认为,总体来讲,中国的机器人尤其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比发达国家滞后了一二十年,但由于互联网的突飞猛进,机器人产业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升级阶段。从全球来看,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大家几乎在同一个起点上,中国有了赶超的机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想真正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必须要有国际级企业。现在新松在市值上已经进入全球前三。我们是全球机器人家族最全的企业,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中国最大,产品2/3出口国外;移动机器人全球领先;洁净机器人可填补国内空白,替代国外产品;服务型机器人跟国外齐头并进。机器人这种高新技术拿钱从国外是买不来的,逼着我们自主研发,整个研发团队占公司员工80%。但在创新平台、品牌影响力、综合实力等方面,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
这些年中国突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外的巨头和小型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企业把总部、生产基地都搬到中国。中国企业要抓住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挑战非常大。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遇到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产品怎么能卖出去?关键要差异化、有竞争力。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产品。另外,机器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依赖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资本链,三者要协同发展。
■前方来电
各国机器人企业逐鹿中国市场
十年前,人们还很难想象,有一天机器人能在工厂车间完成复杂的工序、在医院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在餐厅为客人点餐……美国彭博社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是在京东的仓库中,工业机器人可在1小时内搬运3600个包裹,效率是人工的4倍。中国机器人市场迅速崛起,让中国成为各国机器人企业的必争之地。
美国运动控制系统和配件供应商科尔摩根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十年,该公司中国和东南亚区域市场总经理刘伟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对中国市场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中国速度”,“这句标语也贴在我们公司美国的销售部门里,中国客户的特点就是快。”据刘伟峰介绍,发达国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时间较长,一般要等整个样品完全成熟后,再与客户接触。但中国机器人企业会待样品研发成熟之前,先参考国外企业采用了哪些器件,然后和客户共同探讨开发计划。
谈到工业机器人新的应用场景,刘伟峰认为,出于安全性考虑,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一直与人分隔开来,放置在具有安全切换功能的隐形围栏后。协作机器人的出现给工业机器人和人“亲密接触”的机会。比如,它们能从传送带上拿起物体,放进盒子里,或者帮助工人搬起重物。但目前,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十分有限。在医疗领域,协作机器人可作为辅助手术机器人的角色,或者应用在有辐射的环境。
即便如此,机器人巨头企业德国库卡和日本发那科也开始进军协作机器人领域。在发那科的上海合资工厂里,《环球时报》记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影子。有几台机器人在搬运轮胎时,会按一定轨迹运动,当人出现在其轨迹中时,机器人会自动停下来。“协作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是开放的,没有围栏。机器和人共同工作,首当其冲的是保证安全性。”该公司一位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丹麦优敖是从南丹麦大学实验室走出来的协作机器人企业。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苏璧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谈到,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是互补关系,因为协作机器人代替的是一些重复的、危险的、枯燥的工种,使工人投入附加值更高且更有创造性的工序当中。
在上海木爷机器人公司董事长蒋化冰看来,服务机器人的前景十分乐观。“与华为手机赶超国际品牌一样,现在中国虽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基于中国的人口红利,服务机器人会从应用上倒逼技术发展。”蒋化冰认为,当大部分服务型机器人都瞄准家庭应用场景时,如何使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能从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读懂人的心思并做出正确判断,将成为服务机器人开发者竞争的焦点。
中国电子学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李颁认为,就传统路径看,中国机器人和西方国家差距比较大,但智能化路径是中国机器人实现跃升发展的很好的突破口。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研究经理卢言霞认为,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深度学习方面仍然落后。比如,在图像识别方面,运用比较多的是在环境中障碍物比较少的情况下对目标的抓取和识别,缺少复杂的测绘、测量或避障的功能。
情绪化聊天机器人中国问世
随着“有情感的”聊天机器人的出现,人机互动开始向前迈进。
一台“情绪化聊天机器”已经被科学家开发出来了,这表明人机互动顺畅无阻并超越纯粹功能性的时代即将到来。
由一支中国团队开发出的这一聊天机器人,被认为是朝着开发高级情感化机器人的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台缩写为ECM的聊天机器人能够作出符合事实的回答,同时在交谈中注入快乐、伤感或厌烦等情绪。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比约恩·舒勒教授表示,这项工作是迈向理解交谈的重要一步。他说:“这迟早会成为在日常经验中将会遇到的下一代智能。”
研究论文称,在试用过这台机器的人中,有61%的人更喜欢机器带有情感,而非态度中立。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论文联合作者黄民烈说:“我们距离可以完全理解用户情绪的机器还很遥远。这只是针对这一课题的第一个尝试。”
黄民烈与同事从编写“情绪归类”算法入手,该算法学会了如何辨别从中国社交媒体微博网站上抓取的2.3万条发帖的情绪。这些发帖稍早已由人工分成了伤感、快乐等几种情绪类别。
之后,这一算法被用来根据情绪化内容对数以百万的社交媒体互动进行标记。这一巨大的数据集充当了该聊天机器人的训练平台,从而让它学会如何回答问题及表达情绪。由此程序可以依据用户的喜好切换为5种可能的模式,即快乐、伤感、愤怒、厌烦、好感。在一个例子中,用户键入信息:“最糟糕的一天。我因为堵车迟到了。”在中立模式中,聊天机器人回应道“你迟到了”。而另外的回应分别是:“有时生活是不易的”(厌烦模式)、“我会一直支持你”(好感模式)、“保持微笑!情况会好起来的”(快乐模式)。
研究团队预计,未来该软件还可以学会在特定时候表达适当的情绪。黄民烈说,主要会是移情功能,而挑战在于避免聊天机器人强化如狂怒等负面情绪。
直到最近,聊天机器人被广泛看作处理机器智能尝试的助兴表演。一台名叫尤金·古斯特曼的聊天机器人曾成功地让一些评委相信自己是在和人类谈话,不过它假装的是一名不太会英语的13岁乌克兰男孩。微软公司灾难性的聊天机器人Tay原本应该从推特网上的互动中学会聊天,但却因为被放到互联网上不到24小时就变成了支持种族灭绝的纳粹分子而遭到终结。
这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受机器学习策略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正取得重要进展。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的计算机科学家桑德拉·韦克特说,未来的算法很可能实现个性化。她说:“我们中的某些人更喜欢爱之深责之切的励志谈话,另一些人则更喜欢有个可以怒吼的对象。由于情感的复杂性,人类常常纠结于如何作出得体的回应,因此建立可以准确破译我们‘情绪密码’的技术将是十分了不起的。”
随着今天生硬的计算机互动被某种接近于友善闲聊的东西替代,新的风险可能产生。一种担忧是,可能会出现专门用来诱使用户分享敏感个人数据的技术。韦克特说:“可能的情况是,儿童与他们的‘人造朋友’分享认识,然后这些数据可能被保存下来。倘若我们发现人们在愤怒、悲伤或无聊的时候更容易购买较多的商品,那么会怎么样呢?察觉这些情绪并成功地加以操纵的能力或许是企业十分感兴趣的。”
还存在用户对计算机产生情感依赖,甚至产生爱情的可能性。舒勒说:“尽管如此,也存在带来好处的巨大潜力,例如已经有软件能够教患孤独症的孩子表达情感和进行社交互动。人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平衡益处与风险,确保对计算机最好的利用。”
中国要在机器人领域当领头羊
中国寻求在机器人主导的未来取得支配地位。以下场景反映了中国的努力:在新创企业伊雪松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一个人形机器人正在为雇员们提供咖啡。这些雇员正在制造单价为1.5万美元的工业机器人,它们的价格比外国品牌便宜三分之一,并将帮助珠江三角洲各地的装配线实现自动化。
总部设在北京的电子商务巨头京东的一个实验室内,一个蜘蛛模样的机器人纵身跳下它的架子,用爪子抓住传送带上的一本书,并将其投放到一个货箱中。这个机器人每小时能分类整理3600件物品,这是人类速度的4倍。这仅是京东正在开发的机器人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让仓库实现自动化。
中国正在积极接受机器人技术。正是凭借着同样的热情,中国在高速铁路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北京的经济规划者将机器人技术视为实现一个更广泛的战略目标的垫脚石。这个更广泛的战略目标就是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挡在中国前面的是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等老牌机器人技术超级大国,但中国有三大优势,即规模、增长势头和资金。中国有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和庞大的制造业部门。
这为中国的初创企业创造了很好的开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和制造业问题专家贾斯廷·罗斯说:“通往支配地位的道路已经完全开放。中国有能力一举成名。”
中国有两方面的策略来实现它的目标。中国政府希望本国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能在这个规模达110亿美元的市场中同外国企业争夺支配地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古德龙·利岑贝格尔说,预计中国企业的需求将推动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9万台,同比增长约30%,占当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约三分之一。
然而,中国的雄心不止于工业机器人。2017年4月,官员们在中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郑州东站——部署了警察机器人。而在2017年3月,中国一个水下滑翔机创下新纪录,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6329米的深处。2014年,习近平曾提到过“机器人革命”。2017年他在安徽省考察一个顶级技术研究院时,一个人形机器人向他表示问候。
现在,中国在机器人采用率方面落后于对手国家。2015年,中国每1万名工人仅有49台机器人,而美国每1万名工人拥有176台机器人,德国是301台,而韩国则达到531台。然而,如果中国的机器人计划获得成功,或许能阻止工厂不断搬往海外的潮流。
根据《中国制造2025》和2017年4月发布的一个《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北京计划让重要的经济部门实现自动化。这些重要部门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物流和食品生产。同时,中国政府希望,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提高到50%。
机器人世界杯在日本举行
全世界的机器人于2017年7月26日聚首日本名古屋,参加2017年机器人世界杯。最新技术在这场盛事中得到一一展示,各国机器人也竭尽所能,表现了自己在救援任务中的高超技能或在足球赛场上的娴熟技巧。
在这个世界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交流平台上,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90个团队参加机器人足球、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家庭机器人以及青少年机器人五大竞技项目。在举办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的小型人工草坪上,人形机器人或立方形机器人追着足球展开厮杀。机器人被按照大小和形状分为8支队伍,参赛团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完全自主地在赛场上进行攻防。这些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开发出自主仿人机器人,与人类足球世界杯的冠军队一争高下。
首届机器人世界杯于1997年在名古屋举行。20年后,这个机器人盛事再次回到了这里。过去三届大赛分别是在巴西若昂佩索阿(2014)、中国合肥(2015)和德国莱比锡(2016)举行的。名古屋是日本主要的工业中心之一。本届机器人大赛于2017年7月30日闭幕。大赛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推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在家务、工业、救援等领域广泛应用。
机器人角逐“世界杯”各显其能
机器人世界杯的球员们来了,在波尔多队与中国队的一场高水平足球比赛中,波尔多队3号球员在开场几分钟后就攻入精彩一球。
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身材矮小的球员“阿亚”却没有像一般球员那样表现出胜利的喜悦。事实上,3号机器人球员及其队友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它们继续毁灭着对手在2017年机器人世界杯上夺冠的希望。
最终,波尔多队以4比0战胜中国队。这场比赛是为期4天的2017年机器人世界杯最后阶段的比赛之一。本届世界杯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的大约3000名研究人员和工程系学生,他们在足球场上展示了最新研发机器人的高超技艺。
这些机器人以安装在头部的摄像机为“眼睛”,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间距和视线内的物体。参赛机器人的设计各不相同,包括从拥有人脸的类人机器人到以骨架为主的机械装置。根据程序设计,这些自主机器人可以在未接收指令的情况下进行战术对抗。
一年一度的机器人世界杯在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举行。这项赛事始于20年前,当年IBM机器人“深蓝”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了世界顶级棋手。机器人世界杯联合会主席、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主管说:“这项重要比赛促使计算机工程师制定了下一个目标。”
他说:“与国际象棋比赛不同,参加足球比赛的机器人需要不断观察变化的形势并选择最佳移动线路。”
他说:“此外,足球运动还需要很好的团队配合,对计算机工程师来说,这是一个完全未被研究的领域。为解开谜题,我们选择足球运动作为机器人的‘下一个挑战’。”
随着技术的长足进步,现在机器人可以自主判断并与其他机器人进行合作。
在波尔多大学机器人足球队担任教练并负责排兵布阵的奥利维尔·利说,团队合作是其获胜的关键因素。他说:“我们开发了许多团队合作的性能……这些机器人协同配合,做一些传球动作。”
中国队的机器人球员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在倒地后迅速站起,但中国队还不足以抗衡波尔多队。
中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大
制造业自动化需求不断增长,而从根本上推动这一需求增长的是中国。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不到15%,但它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是这一数字的两倍多。
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所有的制造业自动化需求中预计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1%。北美的增长率预计为7%。
自动化的理念在哪里被最为普遍地接受?不是美国或欧洲而是中国在引领世界。
中国是“制造业自动化国家”,不再是低成本的劳动力提供者。
汇丰银行的研究人员海伦·方、迈克尔·哈格曼、理查德·施拉姆和安德森·周称中国是“自动化国家”,他们指出,对机器人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
目前,全球每万名工人平均拥有69台机器人。到2020年,预计每万名工人将拥有150台机器人,在所有的机器人需求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老龄化并期待更高的工资水平,他们不再是该地区的低成本生产者。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对自动化的支持正在推动苹果这类公司在该地区建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财富》杂志峰会上说,他喜欢将“工匠类技能”与先进的机器人技术相结合。
在中国,与自动化有关的制造商阵容强大,但自动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汇丰银行的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仍在急剧上升,但市场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新行业顺应自动化趋势,自动化之路变得越来越深入和宽阔。”
中国汽车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买家,但自动化趋势正在蔓延至电子、半导体、智能工厂、物流、家用电器和电动汽车行业。
这些机器人大部分来自哪里?目前主要是日本。从2015年到2016年,大部分进口工业机器人来自日本,只有少数来自中国生产商。
15年后机器人接管美国近四成岗位
据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7年3月24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到21世纪30年代初,美国1/3以上的就业岗位将处于受到自动化威胁的高风险之中。这一比例超过英国、德国和日本。
报告称,在美国,38%的就业岗位面临受到自动化威胁的风险,相比之下英国是30%,德国是35%,日本是21%。
报告强调,这些估计是根据到21世纪30年代初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预期能力做出的,但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方向是“不确定的”。
报告说,关键问题并非美国在实现自动化的条件普遍成熟的领域有更多就业岗位,而是在某些领域美国可能受到自动化威胁的就业岗位数量超过一些国家,比如英国。
报告说,例如在金融和保险业,美国实现自动化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英国,这是因为美国的金融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低于英国。报告说,伦敦金融从业者的工作面向国际市场,而他们的美国同行更关注国内零售市场,他们“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报告称,不需要那么高学历的就业岗位面临的自动化潜在风险更高。
其他面临高风险的行业包括酒店和餐饮服务业、运输和仓储业。
分析人士称,卡车司机很可能是美国第一类实现全自动化的驾驶岗位,因为远途大货车主要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而高速公路是最容易实现自动驾驶的道路。
俄罗斯“逃跑”机器人
据Promobot机器人公司发布的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彼尔姆进行工作访问期间参观了技术园区,见到了Promobot公司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因多次试图从试验场“逃跑”而出名。
普京到访技术园的目的是了解彼尔姆边疆区在信息和通信领域的成就。
机器人在与普京握手时说:“您好,尊敬的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我叫Promobot。我是自动服务机器人以及开放机器技术平台。”
与俄罗斯总统见面的这个机器人因多次试图从试验场逃跑而出名。其中,2016年6月该机器人逃离试验场进入城市,在电池耗尽之前走了大约50米。
Promobot公司的服务机器人可以担任万能助手、管理员和人群密集点助手的角色,其功能包括沟通、识别以及扩散宣传材料。该产品最主要的优势是高度的智能和庞大的俄、英、中三语语音库。除此之外,它的身份识别能力很强,能判断性别、年龄、心情,并且能提供识别对象的统计数据。
目前,数百台Promobot公司的机器人已在美国、哈萨克斯坦、爱尔兰、英国、西班牙和智利等国投入使用。
美国机器狗展示“开门”绝技
美国多家科技网站2018年2月12日报道称,在农历狗年来临前夕,美国机器人巨头波士顿动力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布了机器狗最新绝技——自主开门。
视频画面显示,机器狗智能化水平非常高,不仅能够组团协作,还能够依靠自己的高智商开门。视频中,当一条机器狗碰到一扇紧闭的门无法通过时,呼唤另一条头部带有机械臂的机器狗。这条狗利用自己头部的机械臂,精准握住门把手,娴熟地拧开门锁,将弹簧门拉到最大,接下来又用一条前腿抵住门,倒换了一下开门的机械手。等同伴通过后,自己再穿门而过。
美国techcrunch网站评价称,这段视频让人印象深刻,它不仅展示了新型机械臂的灵活性,以及机器狗在打开一扇非常沉重的门时保持自身平衡的能力,还暗示该公司已经拥有先进的智能化自主控制系统,使机器狗具备相互协作的能力。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这项新发明表示欢迎。美国gizm odo网站担忧地指出,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已学会如何打开门,这项新发明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欢喜的是,它意味着未来机器狗为人类提供更多工作生活服务的想法将梦想成真;令人担忧的是,这项技术也可能预示着高智能化的机器人将来可能会引发机器兵团自主行动。
一位中国军事专家表示,视频中的机器狗开门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研发水平。一般说来,智能化机器人在协作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似乎已解决智能化平台协作通信问题,这意味着两个或多个机器人平台能够自主组合起来,完成单个机器人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狗未来进家庭不是幻想,应用于战场、反恐等特殊场景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视频中,两条机器狗的配合,很容易让人想起特种部队的战术:一个人踹门,另一个人迅速冲进去解救人质。在未来,这种危险性任务有可能会交给机器人来完成。
专家同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悄悄掀起继信息化革命之后的新一轮智能化军事革命。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武器,最大特点是运用传感器、编程技术和大数据系统等技术,不依赖人工操作;自动寻找、识别目标,自主执行军事任务。美国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美国多个军种都在开发新型无人战斗平台,它们将在未来配合有人驾驶平台协同作战,不仅在危急时刻充当敢死队,还能在多种战斗任务中充当带刀护卫,成为保护人类军人的得力助手。
■专家点评
人工智能提供的是机遇
从2016年“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开始,人工智能一跃成为全球焦点之一。现在,人工智能已进入人类社会发展主航道,已经在很多领域赶上甚至超过人类智力,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其所替代。但实际上,这次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带给人类社会的不止是替代。
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轻松战胜围棋冠军,高分通过医师资格考试。这些成果给大众带来科技震撼,也带来担忧和恐慌:棋院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医生是否会下岗?未来是否会变成机器人的世界,等等。其实,这些担忧和恐慌是多余的。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这种改变。
曾经,马匹在人类的社会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和金银、粮食一样作为重要财富,出现在历史的战争和商贸交易中,以其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经济圈。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现象彻底改变。战争中,人类开始使用更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交通中,汽车和火车将马匹挤下主干道也有大约100年的时间了。原来的骑兵和车夫虽然被替代了,但这些行当中相当一部分,转换为装甲兵和司机等新行当,重新投入到社会进程中。同时,运输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了,助力石油等行业飞速发展,新的就业机会大量涌现。
这种更先进的生产力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机会,解放人类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它将促进人类自我审视,重新思考:如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长处。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对世界的同步认知能力,视科技为工具、伙伴,认识它、了解它,通过人机协作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另外,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更先进更安全的技术、更有价值的产品,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李长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学者)
中国机器人产业和世界还有大差距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最近对中国“机器人革命”发表了一番言论,他称,“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机器人发展的速度都要快”。他的这些话既对也不对。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发展迅速的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而在机器人的生产、研发方面,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15~20年的差距。
在谈论机器人的时候,我们一般指的是工业机器人,它们主要是在工厂自动化流水线上作业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诞生在美国,但随着制造业的转移,美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在机器人的产业线、基础元器件,以及技术提升能力等方面,实力非常强,而中国正处于追赶阶段。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生产规模与产品性能均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一些要求不高的机器人,比如搬运机器人,国产化率较高。需要稍微复杂一些技术的,比如焊接、装配领域的机器人,外国制造占主力。中国一些所谓的机器人公司实际上都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公司,进口外国的机器人设备,配装工业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所需的基础集成和周边的很多配套,那些配套技术含量不高,工作量却很大。
说中国机器人发展速度快,指的是我们在应用领域发展得比较快。中国有大量制造型企业,以前的自动化率比较低,需要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率。同时,我们对机器人的生产研发有很大投入,但想要见效,短期很难。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控制器、减速器的研发都需要时间。拿减速器来说,它涉及材料和机械加工,如果这些基础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国外产品比,我们在性能和价格上就难以具有优势,想很快赶上和超越已经发展五六十年的国外机器人产业是不现实的。
所谓中国机器人发展热,是因为大量制造型企业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在中国有很大的应用市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字,中国在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现在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还没有真正完全释放。我们的情况和日本、德国不同。在日本、德国,人力成本比较高,不管企业大小,都尽量使用机器人。而在人力成本没有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会像日本、德国那样迫切。中国还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很多简单重复的劳动依然能吸引大量的从业人员。
我们有一个认知误区,以为有了机器人就是自动化,一家工厂用了自动化设备就是实现了自动化。实际上,这些自动化设备后面,还需要跟生产工艺配套的软件,比如自动化管理软件、自动化物流,甚至包括财务结算。在这些软件的研发方面,我们还需努力。
王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
中国的差距在哪里?
“中国工业走向机器人时代!”德国《商报》最近报道称,中国开始大跨步加入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竞争。至少在机器人销售市场上,中国已经全球领先。“不过,在工业机器人的其他领域,中国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学者托特贝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差距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机器人密度。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到2019年,全球将部署260万台工业机器人,是2010年的两倍多。2016年,韩国企业机器人的密度最高,每万名工人有531台机器人,美国为176台机器人,德国为301台。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比例才达到每万名工人有150台机器人。2015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是36台,居世界第28位。
二是机器人制造。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产地,各有各的优势。德国工业机器人在原材料、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美国的最大优势是为机器人制造提供软件系统。日本则在机器人进入家庭方面走在前面。“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很大程度上仍依赖进口。”托特贝格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外国制造占六成以上,中国仍需从国外引进专业技术。随着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公司,中国在技术上将逐渐赶上。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将占一半以上,并逐渐占领欧洲国家、美国等全球市场。
三是机器人应用。德国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在工业生产上,如物料搬运、点焊和弧焊,涉及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业。在医疗行业,机器人也做了不少工作。《环球时报》记者曾走访位于德国鲁尔区的MACH4自动化技术公司。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药房机器人已遍及全球各地。日本机器人已经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比如,东京羽田国际机场有机器人帮助清洁大厅或输送行李,一些日本公司聘用机器人当保安。有的日本酒店使用穿制服的机器人,帮助客人将行李送到房间。
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扩大很快,除了传统的汽车业、电子行业,物流业也开始用机器人分拣包裹。研发领域同样进步神速,中国还获得过机器人足球赛世界冠军。不过,中国的机器人应用仍未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
青木(《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机器人的应用与就业没有矛盾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未来,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会不会带来就业矛盾?
从眼前来看,这个问题不大。中国这几年遭遇用工荒,很多制造业企业招不到人,机器人恰恰可以填补这部分劳动力缺口。另外,中国有一些危险、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比如爆炸品处置,以及需要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行业,这些本身不属于人的就业范围,机器人正好可以把人从这些环境里替代出来,与人的就业没有冲突。
不过,从长远来看,低技能劳动者肯定会被机器人替代,这也意味着,技术进步将带动人的就业进行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走这一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国家需要统筹考虑,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对再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真空期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这些都是积极的做法,而不是为了人要就业,就限制技术的发展,限制新的生产手段的使用。
曲道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人才是推动社会技术进步的根本力量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国“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实际现状,提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的要求,这是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做出的重要回应。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比例仍然是以美国领先,但全球华人的优势已很明显。中国要充分利用好人口红利这一优势,在未来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和建设上提前布局,尤其要关注对青年人才、领军人才的全面培养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环境下,把握人才主动权,让人工智能的热潮产生持续“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新引擎。
董晶(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