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1]大患[2]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释】
[1]贵:看得贵重,看得重要。
[2]患:忧虑、祸患、得失。
[3]宠为下:地位在人之下,才会接受恩宠;如果高高在上,就是施与别人恩宠。
【译文】
心情随着受宠或是受辱而大起大落,阴晴不定,把名利得失看得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样。
为什么心情会随着宠辱的得失变化呢?处在要接受恩宠的卑下地位,得宠时欣喜若狂,害怕失宠,所以又担惊受怕,受到侮辱就惊怒、惊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宠辱若惊。
为什么把得失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呢?之所以担心自己的得失,因为要顾及我们有形的身体;如果我们的身体陨灭了,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所以,看重自己的身体,是因为自己肩负天下的责任,那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那天下苍生就可以依靠他了。
【阐述】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人总是希望成功,拒绝失败厌恶失意。长安花是好看,但挫折、失败、不如意之事又是常客,不请自来,还总是赖着不想走,即便我们大喊:“送客,送客!”
老子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人生应当有的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人因宠辱而惊的根本症结是“为吾有身”,也就是后来陶渊明所说的“身为形役”。肉身形骸,寄居着我们的灵魂和思想,它好比就是一个具体的所在,我们能感触到,天天如此,那又怎能无视它的存在和感受?
宠,是志得意满时的总代表。辱,是挫折失落的总代称。当一个人面对鲜花和掌声,功名和利禄时,如果不是有深厚的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便会得意扬扬,欣喜若狂,甚至喜极而泣,忘乎所以,内心自然会有大的起伏,这就是所谓的“惊”。宠和辱,在老子看来,两者都会挫伤人的尊严。辱,对人格而言当然是负面的,那么宠呢?它也会让人袒露人性欲望的另一面。人格要做到独立完整,其实应该心静如水、宠辱不惊。
考试总是很残酷,你本领大不大不是自己说了算,得看最后的结果。只要你参加考试,就说明你还在乎这个考试,在意最后那个结果。如果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勾连得紧密的话,就会让身心同时受到考验。科举时代有个童生屡考不第,步入中年还是没有考中。屡败屡战,最后儿子都能和他同科应考了。考完试,到放榜的时候,儿子急急忙忙去看榜,看完之后急忙回家报喜。正好赶上父亲在房内洗澡。儿子急切地敲门,大叫:“父亲,我以第十名考中了!”
老子在里边听到儿子兴高采烈的话,大声呵斥:“大呼小叫什么,一个秀才而已,真是沉不住气!”儿了听后不敢大声嚷嚷了,接下来轻声说:“父亲,你也考中了,第十二名!”父亲一听,顾不得还在洗澡,破门而出,又生气地骂道:“你怎么不先说这个呢?”此时,父亲都忘了自己一丝不挂,根本没穿什么衣服!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紫陌红尘中,“受宠若惊”是常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以利害关系为纽带,这就是俗话说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得失之间,往往会让人难以承受这样的一种落差。为此,不能不心惊肉跳。当你失意时,往往会出现“树倒猢狲散”的状况,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于是留给你的只有落寞。失势时,亲朋故旧尽去,待扶摇直上时,又会高朋满座,热气腾腾。天下人大都会把“市道”的规则切入人际关系学当中——“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市道,指生意场上的买卖交易,有利可图是能够达成交易的唯一条件。
可贵的交往,应当是不因对方的荣辱升降而有所改变,不做势利之交,因为这是难以长远的;不以“市道”为念,因为这是鄙俗的,只考虑自己的身家性命。“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坦险而益固。”这是做人的正道,交往的境界。
老子有“贵身”的思想。所谓的“贵身”,就是以身体为贵,尊重自己的生命,通俗点儿来讲就是——别作践自己,别糟践自己。一个领导者,一个管理者,首先应该爱惜自己。“贵身”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乱作为,胡作非为会损伤生命,贻害周遭。有一个知名的企业家爱爬山,爬大山,爱爬那些常人爬不上去的知名山峰。生命时刻都有危险,于是持有这家公司股票的人们都在担心——每当他进山开爬时,股票就会大跌;安全回到地面,返归到人们的视线之内时,股票就涨回来。这位企业家,如果不是他早就培养打造好了一个职业的、称职的经理人团队,说实话,这家企业真不该交给他,还是老子那句话:“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身外之物,何足挂齿?我们都会这样感慨,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往往会牵绊我们,让我们心力憔悴。生死攸关之时,毫不吝惜地舍财留命的事情常有发生。人人都知道生命是最重要的,但当生命没有危亡险难时,外物的获取和自身的安享就显得那么重要,重要到让我们忘掉生命本真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人性健忘、善忘的悲哀。人又知道轻重会选择,比对之后作出最有利的抉择。患重病,要想维持生命,必须有所动作,舍弃“身”的一部分。相信大多数人会遵从医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生命的延续。身体即便有所残缺,但我们都会相信有比身体更重要的东西存在——活下去,牺牲“小身”换取“大身”。
身不是烦恼的根由,贵身不是必须得忘身。清静本性,纯净欲望,淡泊名利,这些修为功夫会让宠辱毁誉得失是非都成为外在于身心的存在,惟其如此才能承受重托担当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