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畅销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站在人生的路口——坚持还是放弃

当你走在马路上时,很明确地朝着前面的方向前进。可是,走到一个路口时,突然发现多了许多条路,有的从左边延伸开去,有的从右侧一直铺开,向前看,茫茫一片,向后看,身影斑驳,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是继续勇敢地前进,脚步不停,还是干脆拖着疲倦的身影原路返回?

在人生路上,前方的未知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艰难的抉择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当我们遇到困境时,或者被艰难的现状折磨得体无完肤时,真的想说:“干脆算了,怎样不都是人生吗?”当然,也会有另外一个声音说:“难道这样的困难你就被吓跑了吗,你的理想呢,你的追求呢?”

人生路上的困难有很多种,有的像一颗圆滑的鹅卵石,轻轻一迈就过去了;有的像西绪弗斯的巨石,推上山又滚下山,周而复始,永无尽头;有的困难甚至没有解决之法,求助于人也是无济于事,只能默默地忍受……面对这些情境,这些困难,人穷其一生都在不停地做这样那样的决定:向左还是向右;要强还是认输;坚持还是放弃……

 

桃丽丝在她二十七岁时,遭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事。她的哥哥从战场上归来,带着一条残缺的腿。哥哥非常痛苦,每天需要注射吗啡才能减轻疼痛。为此,她每隔三个小时就要为他注射一次,无论白天还是晚上。

每次给哥哥注射时,她都会为男友祈祷。她希望男友不要遭受哥哥这样的命运,每天陪伴他的不要只有孤独和痛苦。可是,两个星期后噩耗传来,桃丽丝的男友战死沙场。正如桃丽丝祈祷的那样,他真的无须遭受像哥哥这样的痛苦,却从此再和快乐、幸福无缘。

从小和哥哥相依为命的桃丽丝,一下子就走入了人生的困境。此时,她刚刚到镇里的中学教授音乐课,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调皮的学生,她毫无办法。男友的去世和哥哥的病情,也成为她忧心忡忡的原因。

有时候,上课途中,桃丽丝就会接到邻居的电话,因为他们听到哥哥痛苦的叫声。桃丽丝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家给哥哥注射,然后再返回学校继续上课。有时候甚至连续一个星期,她每天需要往返家和学校三四次。辛苦的奔波让原本脆弱的桃丽丝变得更加绝望了。她曾经一度想过自杀,或者抛弃哥哥,离家出走。

在她最苦闷的时候,哥哥的冰淇淋给了她希望。哥哥知道桃丽丝从小就喜欢吃冰淇淋,当他的腿不那么疼的时候,他就将牛奶放在窗外,让它结冰,然后做成妹妹最爱吃的冰淇淋。每当闹钟响起,桃丽丝会先为哥哥注射,然后享受窗外美味的冰淇淋。

为了不去想那些烦恼,桃丽丝让自己变得更加忙碌起来。除了每天为学生上课之外,她还申请了社区的兼职。这样,原本每天只有八个小时的音乐课变成了十二个小时。忙碌的生活让桃丽丝没有时间想什么是痛苦,什么是伤心。当她感到难过时,她还会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我要一直向前走,只要我还能走路,还能吃饭,也没有患上大病,我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

 

八个月后,哥哥的腿伤彻底痊愈,安上了假肢,还在社区医院获得了一份工作。桃丽丝和学校的一位体育老师恋爱了,生命又重新恢复颜色。不过,桃丽丝还是会怀念那个时候的自己。“在我遭遇困境的时候,我变成了整个镇上最勇敢、最坚强的女人。”

那些从过去失败或痛苦经历中走出来的人,都习惯用“我学会了坚持”、“我没有放弃”解读当时的举动,事实上,这样的话并非真相。他们只是在当时的处境中对困难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如果最后证明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当事人便可以云淡风轻地谈论当时的感受,实际上,我们知道,他们不过是站对了边。

其实,困难的并不是选择的那一刹那,而是为了这一选择而付出的另一半人生。如果你选择了坚持理想,就可能过上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清苦生活,同时失去平庸之下富足的日子和安逸的生活。如果你选择了本本分分,做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也可能一辈子都在为曾经那个不敢尝试的梦想揪心。

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勇气。在人生的路上,坚持是一种值得称颂的精神,黯然放弃同样值得尊重和敬佩。不过,坚持到底的声音常常更让人振奋,更让人看到前方的光明。

 

1940年,欧洲的战事正酣。伦敦被德国轰炸后,整个英国都沉浸在悲伤、忧郁的情绪中。1941年10月,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剑桥大学做了他一生当中最精彩的演讲,也是他在二战期间的最后一次演讲。

那是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校长本想请丘吉尔先致辞,丘吉尔却说:“不,我打算到毕业典礼结束前20分钟再讲。”当典礼进行到最后20分钟时,丘吉尔登上主席台,从容地脱下大衣,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几千名学生。一分钟后,他只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在几分钟里,他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告诉所有人,不要放弃。随后,丘吉尔穿上大衣,戴上帽子,大步离开了会场。

一时间,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几分钟的寂静之后,学生们才回过神来,一时间掌声雷动,大家纷纷站立起来,热泪盈眶,目送着远去的首相。

演讲的第二天,英国所有的报纸头版都引用了这句话。这句话也让迷茫的英国民众重新看到了希望,成为英国战胜法西斯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