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博弈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出来混,要守规矩

“囚徒困境”这个故事为人们如何进行合作提供了形象的解释。之所以会产生不好的结果,原因也是在两个囚犯的选择出发点上,这两个小贼毫不犹豫地从自私的角度思考和行动,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在博弈论中,个体的理性往往会导致博弈双方获取的利益少于本该得到的,这就是“困境”二字的精髓所在。在博弈中,单独的个体都会本能地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在他们看来,这才是理性的选择,但最终导致整体得到的是非理性的结果。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发生冲突的时候,博弈者都会习惯性地从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去思考或行动,结果却总不能如愿:既没能有利于自己,也不能有利于其他人。这就是所谓“纳什均衡”的结果,双方都积分归零,打成平局。

讲到这里,我们会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困境时,要怎样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呢?很简单,时刻记得遵守游戏规则。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游戏规则,大多数人才能合理地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且达成双赢局面。

很多时候,表面上好像我们背叛对方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时的利益增长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果,一旦你先开了这个头,之后很可能会遭遇重复的囚徒困境,那就只能没完没了地继续博弈,为自己之前的背叛付出相应的代价。

其中一方的不合作总会遭受到另一方的惩罚,这时要想恢复均衡状态,双方势必要达成合作。而最初背叛的动机可能会因为遭受的惩罚而中止,最终双方再次合作,让局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下去。因此,与其通过重复博弈达成最后的合作,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地按照游戏规则出牌。

新西兰的街道上有很多报刊亭,只是这些报刊亭并没有管理者,也不会紧锁大门。买报纸的人挑选好自己需要的报刊以后会放下相应的零钱。有些时候当然也会出现不给钱就拿走报纸的人,但是多数人都明白,如果人人都这样拿东西不给钱,以后肯定会对大家购买报刊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这些遵守游戏规则的新西兰人没有被其他因素影响,他们自觉地交钱购买,只是为了避免因为背叛而导致的不良后果,而这一行为也恰恰让他们摆脱了囚徒困境。由此可以看出,脱离囚徒困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博弈中的参与者都要保证最大限度的诚实和理智。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到了摆脱囚徒困境的一些必要条件。他认为想要脱离囚徒困境,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友善”,这种友善代表着我们不能在对手背叛我们之前背叛对手,就算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利己的策略,也不能先期打击自己的对手。

第二条要求就立马变了味道:“报复”。听起来和第一条“友善”似乎有点冲突。其实,罗伯特的意思是,想要在博弈中取得胜利,那意味着我们不能做一个盲目乐观的人。这里的报复实际上是针对博弈方的策略随时做出有效的反击。

在具备了“友善”和“报复”两条之后,我们也要适当地拥有“宽恕”。宽恕的意义在于,就算我们遭受了对手的背叛,但是如果对手在某个时间点停止了背叛,我们依旧可以和对方回归到合作的状态中去。这种做法并非怯懦,而是避免了重复博弈,使利益可以实现最大化。

最后一点就是“不嫉妒”,这一条非常有意思。虽然我们博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终的利益,但是罗伯特认为,在我们达成合作、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以后,我们也要平衡自己的心态。利益最大化并不意味着利益均等,博弈双方必然会有一方所得利益大于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自己的利益达到了预期值,那就够了,没有必要非争取高于对方的利益不可。

在罗伯特的文章中,他表述了一种类似乌托邦的结论。他认为人们博弈时的某些举措并不一定完全决定了整场博弈的走向。博弈者因为自私而采取的一些利己策略,很可能会因为利益的缘故而逐渐趋向于友善、宽恕和不嫉妒。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理论。

战争时期,两个美国大兵带着一个伤重的战友迷了路,最后摸索到德国西南边境的一座小木屋。屋主是一个德国女人,她友善地将美国士兵请进了木屋,她没有任何警惕与戒备,而是泰然自若地去准备晚餐。对女主人来讲,士兵在战场上会成为敌人,但是在生活里不一定是坏人,所以女主人没有对这三个美国大兵怀有任何的敌意。没过一会儿,又有人敲响了木门。女主人打开门,这次到来的是四个同样疲惫的德国士兵。女主人告诉自己的同胞,屋里现在有几位特殊的客人。德国士兵把枪放在了门口,然后走进了木屋。

此时的小木屋或许面临着一场血腥的屠杀,当然,也可能只是一顿比较特殊的晚餐。

德国士兵进来以后并没有和美国大兵剑拔弩张,反而有德国战士帮忙查看美国伤员的伤情。在这间小木屋里,没有响起战场上的枪声,而是迸发出了人性的光辉。似乎双方都不曾担心自己会成为对方勋章上的一颗星。相安无事的晚宴过后,他们各自睡去。第二天,几个士兵趴在女主人家里的地图上指指点点,找到了正确的路线。最后他们握手告别,消失在了不同的方向。

就故事内容而言,美国大兵和德国士兵本来应该是对手,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他们遭遇了不同的困难,导致最后流落到了小木屋。好在双方都自觉地维持着相对和谐的氛围,这种和谐让他们都摆脱了困境,找到了出路。

大多数人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都是自身利益,从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素。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很多时候,摈弃身份的对立以及自私的心理,双方或者多方在某种情况下进行合作,往往可以收获更好的结果。用博弈论的方法来解释,就是合作之后的双赢、利益的最大化。

当我们身处囚徒困境时,首先要学会分析当下局面。如果博弈各方出现了某种联系,比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时我们就要及时修正自己的策略,避免出现两败俱伤、全军覆没的恶果。某些时候,相互扶持、信赖、帮助可以带给我们更好的效用。这种和谐友好的氛围会带领博弈中的人走向最后的双赢。而且,这时出现的和谐氛围也代表着一种被众人所认可的游戏规则。

现实生活中人心总是难测,自私的人在困境中或许更容易表现出内心的黑暗面,而非人性的闪光点。所以,当复杂程度超出我们的驾驭能力时,我们也不能过于单纯善良,盲目地信任对手。不过有一点肯定没错,那就是既然参与了博弈,进入了游戏,就必须遵守本场游戏的规则。一旦违反了游戏规则,那你就只能被判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