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FBI观眼分析
观察眼睛,识别德行
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话说李鸿章曾向曾国藩举荐过三个人才。这天黄昏,曾国藩回到家,有人向他报告说,李鸿章大人举荐的三个人已经在大厅等候了。曾国藩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走进去,而是悄悄地靠近观察。只见其中一个年轻人正低着头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面;另一个年轻人不时地观察着屋子里面的摆设,好像在思考些什么;还有一个相貌平庸的年轻人则背负双手、仰头观看天上的浮云,一副气宇轩昂的姿态。
曾国藩继续观察,发现那个观察屋子里摆设的年轻人已经失去了耐心,察觉曾国藩在看他的时候,他会偶尔投来目光,但很快就会移开;那个低着头的年轻人同样有些不自在,但是他的视线始终都不敢移向曾国藩,只有在曾国藩不看他的时候才会翻翻眼睛,看看曾国藩;唯一一个气定神闲的就是那个抬头看云的年轻人,不管曾国藩是否在观察他,他都泰然自若,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观察完毕,曾国藩便召见了这三个年轻人,并和他们攀谈。通过交谈发现,和自己谈话最投机的人是那个观察屋子里摆设的人,而那个低着头规规矩矩地站立的人和一直悠闲看云的人却表现一般。不同的是,看云的年轻人偶尔会有惊人之语,在旁人看来更糟糕的是,他还顶撞了曾国藩。
但是后来,曾国藩却对那个看云并且顶撞了自己的年轻人委以重任,低着头的年轻人被派去管理钱粮,和曾国藩谈话最投机的人则担任了一个有名无权的虚职。李鸿章对此非常不解,曾国藩解释说,在与他们谈话之前,自己就对这三个人进行了观察,觉得那个一直低着头、不敢用眼睛正视他的人,必定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之人,不能成大事,但管理钱粮会比较称职,不敢中饱私囊;那个一直用心观察屋内摆设的年轻人,虽然敢于接受自己的注视,但是他很会奉承,谈话中也明显表现出了对自己的逢迎,不能委以重任;唯独那昂首看云的人,不骄不躁,从容不迫,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怕得罪比自己位高的人。这是常人做不到的,说明他是轻名利之人,并且有胆有识,足以担负大任。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那位敢于顶撞曾国藩、却被他委以重任的年轻人,在任职以后果然视名利如浮云,忠心报国,建立了赫赫战功。他就是后来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可见,通过观察眼睛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一个人。FBI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审讯嫌疑犯的时候,眼睛是重点观察的部位之一,很多不经意间的心理变化都是从眼睛中流露出来的。
说人类是一种视觉动物,其实一点儿都不为过,一个人在见到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的时候,往往会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如果碰到了自己不想见的人与事,也无法轻易掩饰厌恶之情。而这些情绪的流露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眼睛的泄密。一个人内心否足够澄澈,观察其眼睛就可以略知一二。那些看起来经常睡眼惺忪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懒散;而眼睛透亮的人,就会让别人觉得神采奕奕。
正如我们在上一章中提到的,FBI特工乔·纳瓦罗认为,说话时经常眨眼睛的人心胸狭隘,因为一个人内心如何,眼睛是不能帮其做掩饰的,如果心术不正,眼神就昏暗不明,闪现邪光;反之,一个正直、心胸坦荡的人,眼神多半透亮清澈。
一般而言,目光炯炯有神的人,多是有胆识且正直之人;如果闪闪发光,那他一定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至少他在此次谈话中对你很有兴趣。眼神浑浊,甚至呆滞,表明这是一个昏沉、糊涂之人,没什么斗志,或许还有愚笨、庸俗、猥琐之嫌;眼神如果飘忽不定,代表他或许常常处于拿不定主意的状态中,也或者是三心二意之人;目光时明时暗,代表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或者是在某段对话中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那些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人,多属于不自信的人,他们往往有所保留,不能坦诚相待。
如果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尤其是初次见面,观察一个人的眼睛,你将会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眼睛是否有神采、目光是否清澈、视线是否端正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性和德行。
视线的交流
FBI认为,一个人不敢迎接别人的视线,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是自卑、性情怯懦的表现。一般在与人对话的时候,出于礼貌都应该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而适当的转移以及转移之后再重新投射也会起到很不错的交流效果,尤其是在面对多人交谈的时候,这样的视线转移表示你很注重现场的气氛,也懂得照顾到在场每一个人的情绪。
当初次见面与人交谈时,首先移开视线的人,是想控制话语的主动权,并希望在谈话中处于主导地位;如果是初次见面的异性,视线交接后很快移开,则表示对对方很有兴趣。异性之间,这样的视线往往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如果是男性,他在面对自己比较心仪的异性时,常常会基于强烈的压抑而对自己施加自制指令,如果想要看清对方外貌的欲望越来越强大时,这时候会用眼睛偷偷地“瞄”对方一眼,想利用这“余光”来观察对方有没有在看自己,也是想知道对方对自己有没有兴趣。这种想看又不愿意让对方知道的心理,在年龄相仿的异性之间常常有种极其微妙的感觉。如果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又将视线移开或闭上双眼,传达的就是一种“我信你,对你颇有兴趣”的身体语言信息,这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与信赖。据此,也可以认为,迅速将视线移开的一方必定对另一方发生了兴趣,如果是女性首先转移视线,只要男性主动,那么两人交往的可能性就很大。心理学认为,男人对一个女人一见钟情需要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初次见面的时候,和她对视的时间越长就代表越有好感。如果只有4秒钟,说明他很可能对她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但如果超过了8.2秒,那他很可能已经爱上了对方。
职场中,我们也会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上司与下属交流的时候,往往都是上司由上而下向下属投去目光,而下属的视线则刚好是由下而上。这是因为在这样的视线交流中,上司的威严会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认真观察说话人的眼睛或其视线,也许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了解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类型。FBI认为,视线习惯性向下的人胆小怯懦,或者自卑感很强,当你看向他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视线向下移动,看着地面或自己的脚尖;与此相对的是视线向上,这样的人多半是自信的,他们在地位、能力等方面或许都有自认为他人所不及之处,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并且FBI还认为,他们多半身份特殊,比如政治家、领导人等;如果一个原本性情温和的人,将视线做左右移动,就表示拒绝之意,也有不怀好意的嫌疑;假如视线游移,表示内心不安,也许在想事情,情绪低落的人就常常出现这样的眼神;习惯直视对方眼睛的人,往往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带有敌意,但如果是含情脉脉的对视便另当别论了,通常情况下,长久地直视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不太礼貌的行为。
不同方向的眼球转动
不同的视线投射实际上还是由眼球的转动所引起的变化。FBI在观察一个人的眼睛的时候,不会忽略其眼球,因为每一个方向都代表一种心理变化,这对于了解和更深层地认识一个人有很大的帮助。
眼球向上移动伴随着视线的上移,这是自信的表现,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以下几种心理:首先,自我评价超高,将自我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对方不及自己,含有不屑一顾、轻蔑的意味;其次,置身事外的心理,表明此事与自己无关,往往是在开脱责任,假装被冤枉的无辜感;最后,事先没有预想到该种情况的发生,并开始在大脑中进行设想。因此,当一个人的视线向上,即眼球向上翻动的时候,进入的往往是关于未来画面的联想,爱幻想的人就经常一边托着下巴,一边上翻眼球,这是一种对未知内容的想象。
与之相对的是眼球向下转动,也就是上文说的,视线向下,这样的人有自卑感,不自信。FBI研究发现,向下的眼球代表的是一种心理承受,往往是负面的心理,像愧疚、自责、怨怒、心虚、忧伤等。和向上滚动的眼球表达的逃离意愿不同的是:向下的潜台词是“我不想逃避,能撑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好了”,试图蒙混过关或任凭被人彻底揭穿。还有一些女生在羞羞答答的时候也习惯于将眼球向下移动,FBI分析,害羞实际上是期待对方对自己有好感,但却又担心得到的是对方表示否定的反馈信息。
左右运动的眼球产生的视线就是左右游移的眼神,可能是有意而为之,也可能是个人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正在进行的正面交流,给人的感觉是不礼貌,甚至另有企图。
研究还发现,眼球处在左上方代表的是回忆。眼球习惯向左上方转动的人,多半多愁善感,喜欢追忆往事,他们对过去之事的感知尤为深刻。FBI建议,在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因为他们慢热。
而眼球处于右下方代表的是内心的感受、身体的触觉、情感的触动等。当一个人眼球处于右下方的时候,多半是在进行自我感受,或许是在独自郁闷,或许是在品尝人生的滋味。习惯将眼球向右下方转动的人,心思细腻,疑心较重,考虑事情一般比较全面,很注重内心的感受、自身的感知状况等。FBI建议,在与这类人相处时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与这类人有金钱上的瓜葛,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左下方是听觉领域,对话期间,如果你看见对方开始把眼球放在左下方,那就表明他对目前的谈话已经不怎么感兴趣了,目前他所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此时此刻他正想着要怎么适当地结束这场谈话。习惯将眼球向左下方转动的人,是非常有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人,他们会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时常会停下来对自己说话。在与这样的人交流时,不能对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并且要尊重他们的空间,彼此坦诚相待,才能有更加深入的人际关系。
瞳孔背后的秘密
瞳孔其实是动物或人类眼睛虹膜中心的一个小圆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我们都知道,在面对很强烈的光线时,瞳孔就会不自觉地放大,光线微弱时就会缩小,这其实是在平滑肌的作用下形成的潜意识反应,平滑肌的伸缩控制了瞳孔口径的缩小或放大,进而控制了光的射入。
在医学上,瞳孔是生命机能的指示器,当瞳孔对光线的反应变得迟钝或消失,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昏迷中的病人如果意识丧失,瞳孔也会渐渐变大,直到完全散大,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不过,FBI认为,心理学中的瞳孔变化反映的多是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古时的珠宝商人在销售首饰的时候,如果发现顾客的瞳孔放大,那么价格一般都会要得很高。因为情绪的刺激基本等同于外界光线,能够带给瞳孔类似的变化。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发现喜欢的事物时,就会睁大眼睛,好把更多的美好尽收眼底,而面对厌恶的事物就会缩小瞳孔。一个男人要是看见了自己喜欢的女人,他的瞳孔便会变大,看见令自己厌烦的女人,就会缩小瞳孔,其实这也是那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秘密所在;发现美食,瞳孔也会变大,尤其是饥饿难耐的人;收到心仪已久的礼物,眼睛放光其实也是瞳孔变大的反应。
那些热恋中的男女相见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会变得很大,表现出兴奋、喜悦的心情,而这个时候,对方也会把自己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作出回应。瞳孔的扩张表达的是一种满足感、幸福感,当一对恋人面对面的时候,他们是从心底感到快乐与幸福的。通过眼睛向对方传递爱的信号,在眉眼之间都会有某种兴奋情绪。这就是有时候朋友们会开玩笑说“你看你,一见到她就开始两眼放光”的原因了。
我们在生活中还会发现一种现象,面对迎面而来的陌生路人,你其实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在注视着你。或许当你看向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看着你,这不仅仅是大致的方向感知,也是十分确切的瞳孔对视,此时,若有一方转移注视的方向,另一方都可以很准确地感觉到,甚至有时候,在你的余光范围内,都能够感觉到有双眼睛在看着自己。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找一个人和你长时间地瞳孔对视,如果不是很亲近的人,超过5秒就很难再坚持下去,甚至出现笑场,并且期间会有话想说。如果没有什么想表达的意思,长久的瞳孔注视会使人失去思考的能力,从而进入一种“失神”状态,就好比对着一个方向发呆一般。
FBI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得出,无语言的瞳孔对视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被注视时,立即移开视线的一方大多有自卑感或缺陷;如果是陌生人,通常都会有一方首先转移瞳孔注视的方向,其实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交流(如果并非主动搭讪或问路),否则就会有点儿奇怪。实际上,如果一个人不是近视眼,那么就可以通过观察他的瞳孔变化来作一些判断。比如,在看见你时他的瞳孔是不是下意识地缩小或放大,在排除外界其他客观条件干扰的情况下,若缩小表示不是很欢迎你的出现;如果是放大,则表示欢迎以及对你的喜欢。那么,面对一个用嘴巴说着“我喜欢你,很欢迎你”,而眼睛瞳孔却无意识地缩小了的人,你就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