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高中教什么
1977年,李开复顺利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进入面积很大并且风景美丽的橡树岭高中,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高中生。
美国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注重的准则是:自由、独立、自主学习、重视理解、重视实践。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老师重视并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有时甚至鼓励学生反驳自己的观点。美国教育中一个基本的观点是:教育不是死的,不是让学生去把握一系列静态的知识,而是教学生通过学会理解、思考、创新,来继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去发展新的知识。
正是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启迪了很多学生的创造力,将优秀学生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李开复也在这样的主动性学习中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在橡树岭高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里没有死板的规定,相同班级的同学,可能学习的并不是相同的课程。有的学生热爱音乐,于是选择音乐课程;有的学生喜欢人文历史,于是历史成为他的主修内容;还有的学生爱好文字,那么他就会选择学习文学课程。即使是选择了历史课,学生们也可以自主选择上欧洲历史还是亚洲历史,而且老师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天赋。
橡树岭高中充分体现了美国高中的风格,在这里,每个学生只在乎“自己喜欢的”课程,而对于不喜欢的必修课程则不会特别上心学习。而老师,也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因为从小就对小说非常感兴趣,在橡树岭高中,李开复义无反顾地选修了英文文学课程,虽然当时莎士比亚的文字对于高中生的李开复而言,多少仍显得晦涩难懂,但在高中时期,他却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英文文学原著,如《简·爱》《红字》《莎士比亚全集》《瓦尔登湖》等。这些原著让李开复对英文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并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的文学素养当中。李开复在欢乐轻松的状态下,选修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增进了自己的学识。
李开复在高中时期不仅获得了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在他一向擅长的数学上,更是有了突破性的进步。
在美国,许多老师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职业,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计较名利,不在乎辛苦,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李开复正是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求回报的老师——贝尼塔·艾伯特(Benita Albert)老师。
艾伯特老师是李开复高中时的数学老师,为人非常和善可亲。李开复刚刚升入高中时,艾伯特老师见他的数学非常突出,就在高一时开始教他高二的数学,还经常把数学竞赛的题目拿来给他做,如果李开复不明白,艾伯特老师还会非常耐心地为他讲解。
艾伯特老师个人在数学方面的造诣颇深,他不仅在橡树岭高中教数学,还在附近的田纳西大学做兼职教授,也教授数学课程。有一天,艾伯特老师突然问李开复:“要不要到大学里旁听我的课,那里的数学课的程度可能适合你,会对你非常有帮助。”听了老师的话,李开复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了,想到大学去旁听,可是自己又没有车,橡树岭高中到田纳西大学之间的那段路程成为摆在李开复面前的难题。于是李开复面露难色,聪明的老师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难处,便主动说:“如果你没有车的话,我上课之前可以到你家去接你,这样你就不用发愁了!”
老师的话让李开复欣喜不已,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这么做,自己不会增加任何收入,而且也不会有任何额外的名誉获得,但是艾伯特老师正是凭着自己心中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主动地想要把每个优秀的学生培养得更为优秀。
李开复和艾伯特老师约定好后,艾伯特老师便开始风雨无阻地接送他到大学去旁听了一年的课程,而李开复的数学在这一年里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并在高二那年田纳西州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不但让老师感到欣慰,也使李开复感受到了莫大的鼓励。
高中生活中,李开复不但根据兴趣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课程,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也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激情去选择自己的爱好。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变成一项自己热爱并努力去完成的事业。
美国高中生活教会李开复的东西,让他一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