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产业内贸易与贸易摩擦关系(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该章阐述选题的背景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对本书的结构安排及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给予说明,还指出了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产业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测度方法。该章首先对产业内贸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产业内贸易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进而在全面评析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测度方法及划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主要标准的基础上,指明了本书研究所选取的产业内贸易的具体测度方法和划分标准,最后该章对“平滑调整假说”(Smooth Adjustment Hypothesis) 的概念进行了介绍,也对边际产业内贸易的已有研究文献及相关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对中美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该章首先对中美两国的贸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金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中国与美国产业内贸易的变动特征。在此基础上,该章进一步对中美两国间的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按工业行业部门分类对中国与美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计算了其相应的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该章最后还对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是对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结构调整成本的分析。该章对贸易引致的调整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Balassa提出的“平滑调整假说”及实证研究情况。该章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概念与该章要用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中国与美国间的产业内贸易A指数、B指数及S指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利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对中美间贸易结构调整成本与边际产业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相应的贸易结构调整成本越低的结论,验证了“平滑调整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形成机制。

第五章从产业内贸易的视角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对中美贸易差额进行了分析,基于BEC分类,对中美间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失衡情况进行了分析。随后对中美贸易差额和中国与日、韩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对日本、韩国贸易逆差主要发生在中间产品的贸易中,而与美国的顺差主要发生在最终产品中,初步认为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最后采用回归分析的模型,对中美贸易失衡与中日贸易失衡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中美间最终产品的贸易失衡与中日中间产品失衡情况存在显著的关系的结论。最后基于该章得出的结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宏观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第六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态势及主要特征,并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加以论述。最后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给出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解决思路:采取措施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状况;减少贸易引发的中美间产业结构调整成本。

第七章总结全书的主要结论,并给出了将来研究的方向与政策建议。

本书的结构框架如图1-1:

图1-1 本书结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