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思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做结构文章,谋发展大局

1.达成共识

结构认识到位,结构分析深化,目的首先是调整思路,之后是调整既存的旅游经济结构。GDP至上的情结,在旅游领域的表现就是规模冲动,现在大项目层出不穷,各种区遍地开花。客观来说,目前结构性的认识刚刚起步,结构性的研究严重不足,所以旅游官、产、学三界都应该关注一下这个问题,并且把这个问题作为前沿问题,因为这是影响中国旅游发展乃至影响每一个投资项目最大的问题,应该借助旅游市场的优势,创造新型的产业结构。

深化结构,优化结构,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最终要培育结构竞争力,创造结构性效率。我们要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如果在这一点上不做文章,我看也就是说一说而已。包括现在很多省一说就是要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很多城市也这么说。我看提旅游升级转型更为准确。北京已经超越了,已经超越了这种所谓的大和强的概念,北京提的是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这个目标叫一步到位。再说了,我们祖宗造的词是“强大”,我们干吗非得颠倒过来说“大强”呢?这显然违背了规律。

2.调整结构

调整结构是当务之急,优化结构是长远战略。我不认同现在不少地方大跃进式的发展格局,好多地方我去了之后听了都害怕,比如我在一个县看了两天,算了一下,这三年的旅游投资达1000亿元。某省自己统计,“十二五”期间旅游投资5000亿元,如果从经济规模来看,这个省基本上就是一个地级市的经济概念。总体而言,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增加效益,企业是基础,效益是根本,一个产业如果没有硬碰硬的企业,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说什么强国?再说了,我们的企业问谁谁不行,这个产业叫好产业吗?只能说这个产业已经生了病。现在说不准,因为这些方面现在缺乏足够的研究,也缺乏相应的判断。在工业化发展中期,群体追求自然是经济总量,求规模;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提出工业化后期甚至是后工业化时期的战略目标,是追求发展质量的转型之举,是发展导向的提升之举,是全方位超越;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发展的结果;从根本上看,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发挥优势,积极顺应趋势的战略之举。下一步不光是研究结构,还需要研究怎么来警醒。我现在实在是担心,也不是偶然的,因为我确实发现该关注的关注得不够,不该关注的瞎忽悠。回过头来说,项目还是要上的,但是重点应当在结构优化方面,上短板性项目,填平补齐项目,精品项目。

3.管理转换

对应整个结构性的需求,或者说进一步结构性的提升,从管理方面需要一个转换。这里不说企业管理,先说宏观管理,实际上就必须要有这么一个转换,最早各级旅游局是企业管理,之后进步了,变成行业管理,这些年又有人提出产业管理。我以为产业管理这个话是不对的,只能说明大家形成了产业的概念,更关注的是项目怎么来投入,怎么来组织,但是最终的发展是公共管理,到了公共管理,政府才能真正到位。企业、行业、产业、公共,这是一个过程,也不能说这个过程是多余的,因为这是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公共管理既涉及公共环境和公共服务,也涉及公共性产品。以扩大内需为主导战略,以改革开放为主线,核心就是抓四个方面:一是要素市场化,这是现在旅游工作里最薄弱的一块。二是发展社会化,通过我们的努力,拉动方方面面。有一些人也提出来,说产业融合,我们不又变成弱势了吗?旅游部门要是和其他各个部门相比就是弱势,但一对一是弱势,一对多就是强势,因为我们可以对应几十个部门,出一个题目把大家拉起来就是强势,历史上有这样的经验,现在仍然应该这么做,这就是一个发展社会化的概念。三是运行智能化。四是推进国际化。同时也涉及一个总的治理结构的转换问题,从旅游部门管理到协同管理,从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从星级饭店管理到流动住宿管理,从旅游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从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从国内管理到国际协作。这一系列的转换实际上就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讲了多年的大旅游,大旅游到底大在哪儿?如果没有结构性的基础,大旅游很容易变成大忽悠,如果有结构性的基础,大旅游就能够实实在在地发展起来。

我也确实觉得这个题目非常之难,也没来得及查证国际资料,但是我知道国际上如果有这样相应的成果,我们早就引进来了,这意味着在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也是薄弱的。这是一个前沿,既是发展的前沿,也是理论学术研究的前沿,所以我也建议大家一起来攻这个关,这样既能够满足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能够使我们在理论上有一个提升,当然这只是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我只是把这个题目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