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北京旅游发展的动力
改革创新既是发展旅游业的突破口,也是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业的必然选择。从历史阶段和未来发展的视角看,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必须更新观念,提升理念,强化信念,确立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新时期旅游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一 旅游业是“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有效载体
旅游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旅游业能够也必将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旅游业是直接促进终端消费的现代服务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面广的特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业每增加1名从业者能带动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影响带动相关行业多达110个。目前,北京旅游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已接近8%,新增增加值对当年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10%。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接近25%,旅游特征产业投资占当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超过9%,旅游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超过9%,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总量约占全市就业总数的18.5%。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特有的优势,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扩大内需、拉动终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实现旅游从社会发展的附属行业向战略支柱产业的转变。
(二)政府机构适度开放是促进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鼓励有条件的政府机构适度旅游开放能够有效展现政府坚持人民主体、推进政务公开、开放自信的理念。2011年8月,北京作出了鼓励有条件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设立旅游开放日的决策。一年来百余家单位旅游开放的实践表明,这一举措受到广泛的欢迎,不仅成为社会了解政府相关机构和社会单位的重要途径,还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信息、集中民智、增进了解、消除误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更加重视旅游业这一特有的功效,积极开发开放旅游社会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让更多的城市资源、社会资源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三)旅游业是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已从少数人的“专利”转变成为广大民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旅游业作为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有利于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利于增进社会交往、促进社会关系融和,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旅游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幸福、更健康。因此,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成为反映一个城市社会发展活力、社会和谐程度、城市竞争软实力的重要标尺。
(四)旅游业是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不断增强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把发展旅游业与推动文化繁荣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落实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有力措施,提高文化凝聚力和旅游吸引力,促进首都文化和旅游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五)旅游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强调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低碳产业。我们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根据首都城市功能区布局定位,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功能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和规划建设目标,创建各具特色的旅游发展功能区,全面建设美丽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