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阅读理解监控的影响因素
如前所述,理解监控贯穿于阅读理解的全过程,对阅读理解活动中的其他因素起着监视、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同时,阅读理解以外的很多因素也会对阅读理解监控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将从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两个方面对阅读理解监控做一梳理。
(一)认知主体特征对阅读理解监控的影响
认知特征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体不同的认知特征对阅读理解监控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Garner曾做过局部加工与整体加工之间差异的研究,并得出局部加工方式是造成阅读理解监控失败的因素之一。Walczyk和Hall也验证了不同的认知特征对阅读理解监控造成的影响,该研究用错误检测法证明了反思型儿童比冲动型儿童在理解监控方面更具优势。Whimbey和Thomas也认为那些具有武断个性特征的人不善于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国内学者董奇也发现个体的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深刻性——与其自身的元认知监控能力显著相关。杨双、刘翔平等人在对被试进行理解监控水平测量的基础上,引入理解性阅读目的因素,综合考察了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能力。该研究范式区分了水平和能力,协调了水平、目的和能力之间的关系,从理解监控水平和阅读目的性双重角度来推测理解困难儿童的监控能力。结果发现,阅读理解困难儿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理解监控水平要低于正常儿童。他们对自身的理解状况持高估的倾向,对自己的理解水平显得很乐观。此外,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阅读目的性要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二)认知客体特征对阅读理解监控的影响
认知客体是指个体信息加工处理的对象。认知客体特征包括阅读材料的文体特征、通达与否、难度、长短以及附加问题等方面。Weaver等人研究发现不同文体特征导致个体理解评价的重点不同,说明文有助于个体理解评价阅读材料的细节信息,而记叙文则有助于个体理解评价阅读材料的整体信息。同时他们也发现文章难度对个体理解监控亦会产生影响。Commander等人研究发现较长的文章有助于个体对自己的理解作出准确的评价。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文章越长,提供的线索就越多,个体获取的信息也就越丰富,从而提高了个体的评价准确性。刘新颜等人通过设置不同错误信息的难度,发现学生对低难度错误信息的理解监控能力明显高于对高难度错误信息的理解监控。还有研究者发现在阅读材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附加问题也会对读者阅读理解监控造成不同影响。杨双、刘翔平等人使用错误觉察任务,设计无意义词、经验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种破坏文章意义的错误信息,考察了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特点。结果发现阅读困难儿童对不同层次的课文信息理解监控顺序,依次是字词、命题和整体意义。
影响阅读理解监控的因素还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包括阅读者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等;客观因素包括阅读材料的结构、类型、文体、难度以及附加问题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