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谁:新疆阿村维吾尔族妇女婚姻民族志(民族与社会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阿村镜像

第一节 田野点的选择

维吾尔族特高离婚率引发了我的兴趣,我因而进行尚无女性视角的深入系统的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实地调查与研究。以阿村为个案,有以下值得研究之处。

1.阿村是中国农村一个普通的村落社会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历史与现实错综复杂、小群体与大社会互动频繁以及个人不得已在习惯和创新之间寻求自身定位的世纪。我们面对的再也不只是整貌的社区描述,而是通过社区描述反映大社会的面貌,或者说在小地方中发现大社会。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52页。从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阿村经历了中国村落社会大同小异的发展过程,它只是中国广大农村普通村落社会的一个缩影。1949年以来,人民公社化和包产到户、中国历次《婚姻法》的修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国家在场对阿村的社会变迁都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身处这个村落,放眼观察,我们可以深入研究未曾挖掘的有价值的问题或修正值得商榷的已有言说。

2.阿村是喀什典型的维吾尔族村落

喀什所处的区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各种文化曾在这里冲撞、交融。这里也是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喀什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首驿,是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中心。就民族成分而言,阿村是一个纯维吾尔族村落,地处喀什这一具有特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边疆,除少数不信教的党员和职业人士外,其他村民共同信仰伊斯兰教,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质。阿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反映了喀什区域维吾尔族乡村文化的基本特征,婚姻文化亦不例外。阿村是喀什社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不能完整地代表喀什现实,但它可以提供关于喀什的“地方性知识”。

3.阿村是当地人口较多的村落

以阿村现有人口1725人计,基本符合人类学村落社区研究千人左右的规范。作为具有适当人口规模的村落社区,它也可体现微型社会学社区研究的优点:“可深入到人际关系的深处,甚至深入语言所难以表达的传神之意。”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48页。这样的一个村落为我们提供了透视研究主题的场所。和喀什大多数村落相似,阿村人均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从经济状况看,亦具有普遍性。

4.阿村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

阿村主干道与县城过境公路314国道314国道,起点为新疆乌鲁木齐、终点为新疆红其拉甫的国道,全程1948千米。它是中国—巴基斯坦国际公路,始建于1985年。有一个交界的十字路口,阿村是所属县、乡中距乡巴扎维吾尔族农村集市被称为“巴扎”,“巴扎”是波斯语,突厥语族多采用,汉语采用译音。和县巴扎最近的一个村落。阿村有比较便捷的交通条件,创造了和“巴扎”这一文化集散地相对多的沟通与交流机会,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维吾尔族妇女婚姻文化诸多方面的自然变迁。正如奥格本所说:“由于发明了蒸汽、电和汽油,陆、海空中交通的物质因素发生了许多变化。产生了新的居住方式,各种新的消费方式更是使人眼花缭乱。现代许多变迁都是从物质文化变迁开始的,进而引起非物质文化的变迁,特别是适应文化的变迁。社会改革者只有认识到物质文化的重要性,才有希望通过有效的方法对于社会进行改良和指导。”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王晓毅、陈育国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第139~143页。同时,村庄便利的交通也有利于我田野工作期间的出行,解决日常的生活所需。

此外,我一个朋友的姐姐居住在这个村庄,她已在这里生活了十余年,可以为我的田野调查提供一定的帮助。需要说明的是,我从小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乡村有着天然的情结。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千里之外的村庄时,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使我怀着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在这个村庄里进行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