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城市学论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本书收录的28篇论文中,有13篇是讨论农民工问题的,其中有8篇是讨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我们把这些论文分别编为“专题一 农民工”和“专题二 新生代农民工”。“专题三 农村居民”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仍旧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的社会心理问题。“专题四 城市居民”研究了当前城市居民的一些社会心理问题。在专题三和专题四中,有一些论文的研究对象虽然不是农民工,但是研究的背景却与农民工有密切的关系,比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都是在农民外出打工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现象,显示出农民工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刻影响。“专题五 社会与文化”讨论了与中国城市化有关的若干社会和文化问题,展现了城市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多样性。

本书的各篇论文虽然主题多样,但是所有的论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鲜明的时代性。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高峰在21世纪初期,如果发展顺利,将于2030年前后达到稳定期。也就是说,深刻影响人类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和迅猛的中国城市化时期只有40~50年时间。高速城市化时期的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之前不会有,之后不再有。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只有生逢其时才能从事,因此,每项研究成果都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所以,即使本书中的某些论文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然而这些论文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使得这些缺陷微不足道。这也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书中的论文写作风格也是多样的,表现出作者不同的研究取向,显示出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在关注中国的城市化问题,表明了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现实影响和历史意义。既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中国的城市化,自然就有研究水平的差别。对本书中收入的论文,不能以时下的学术标准简单地评价其价值。这些论文,虽然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它们所关注的问题、所展示的材料、所做的思考,都展现了当前生动的社会现象,表现了当代学者的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史料价值。

书中的论文涉及的问题和领域非常广泛,展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丰富多彩的社会心理现象。而且,研究也是多样的。研究方法既有定量的实证研究,也有质性的理论研究。对同一问题,作者之间视角往往不同,观点也不尽相同。所以,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为了尊重原作者和保留论文的原貌,编者对收入的各篇论文,只做文字和技术上的订正,不做内容和表述的修改,作者文责自负。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城市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城市学研究所所长张卫良教授的支持和协助。周舒文和王卫萍译校了本书的英文目录和内容摘要,张锦琳核对和整理了本书的注释和参考文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石向实

2013年6月8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