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从字面意思来看即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其核心为信息技术。网络经济通过电子信息网络直接沟通社会成员,变迂回经济为直接经济。在现今的网络经济时代,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挑战。
(一)网络经济的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是三网的根本经济特性,也可以称为需求方规模效应或网络效应。其基本内涵为,用户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用户数量。这种特性的存在推翻了传统经济理论中竞争性市场能够实现单一的市场均衡和市场效率的结论。在网络经济时代,多态均衡和市场失效均可出现,在极端的状况下,赢家通吃的局面也比较常见。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实质上就阐述了这一特性: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用字母来表述,即网络的价值为m(m-1)=m2-m,当m很大时,可视为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m为网络用户数目)。
网络外部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网络外部性,另一种是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由用户数量的增长导致的网络价值升高产生的。对于电话网,若只有一个电话用户,因无法与他人通话,电话本身的价值就是零,但当用户增加时,直接网络外部性就会产生。直接网络外部性就是需求方规模经济,拿最普通的一种通信方式——即时通讯QQ来说,QQ用户数量的增多使QQ用户获得的收益大幅增加,但当用户数量少时,这种效应则不明显,这便是需求方规模经济的体现。间接网络外部性是当使用某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多时,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的情形。当某种产品使用数量增加时,其互补产品也将相应增加,并提高质量、降低价格,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会增加,这便是间接效应的体现。一般的应用软件需要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完成,Windows操作系统便是通过间接网络外部性而大幅提高其使用价值,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因此,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各产品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垄断,赢家通吃的情况比较普遍。
网络经济的外部性将有力地促进三网的互联互通,三者通过互联互通将增加整个网络的用户数量,提高整个网络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各方之间的竞争,这也是造成现阶段三网融合受阻的重要因素。网络运营商在权衡网络外部性和竞争效应时,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对融合持欢迎态度,否则,它们将会反对互联互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出面协调,保障三网的顺利融合。另外,为削弱现有运营商的垄断势力、强化竞争,政府还需要在降低网间转换成本方面加大力度。
(二)网络经济的进入壁垒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不同的信息技术之间往往互不相容,先入者的技术优势对后来者会形成进入壁垒,并因此形成市场垄断。某一技术一旦成为市场上的标准,将导致其他类型技术被淘汰。另外,网络信息产品市场的临界规模也是一种市场进入壁垒,因为,若无法达到这一规模,企业也会面临淘汰。在这种情况下,一家独大或寡头垄断的局面较容易形成。例如,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中,QQ一家就占据了78%的份额,MSN以13%的份额位居第二,市场呈现两家独大的情况。
但从技术层面看,信息产品的独立存在会对产品创新造成阻碍。只有技术间相互兼容才能实现产品间的相互配合,最终创造新的信息产品。然而,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网络厂商为抑制竞争对手及竞争产品的增加,往往宁愿放弃可能扩大的网络而采取不兼容的产品标准。这种做法可以减少原有用户转向竞争者,从而本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减少的可能性。从这方面来看,要想有效促进三网融合,在制定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章时,应充分考虑技术的相容性,以加大产品间的合作,打破原有的垄断壁垒。
(三)网络经济的锁定效应
传统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选择产品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但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则容易产生锁定效应。所谓锁定效应是指,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某种产品,向其他产品转换的成本较大,因而很难转移到其他产品。当用户转移到其他产品的成本远高于效用时,用户即被锁定,也就是说用户目前的选择会导致将来的选择受到限制。
当前情况下,往往需要多种信息产品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进行工作,单独的产品想要发挥其设计功能就需要同其他产品相互配合。众所周知,当我们选择了某一硬件产品时,必须选择与之相配套的软件及附件才能正常工作,此外,产品在熟练运用前还需要花时间来学习如何使用。当用户不断投入相应的互补品、时间、精力等必需成本时,便会形成锁定效应。用户在该产品上投入的多少决定了其转用其他产品时的成本高低,投入越多,则成本越高,锁定程度越高(见表1-1)。
对网络经济时代诸多特性的研究,既为三网融合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思路参考,也会为今后政府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及法律制度时避免垄断、促进竞争起到警示作用。
表1-1 锁定效应的类型及其转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