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镇水务的现状和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四川水环境概况

(一)四川的河流水质现状

图1-1 四川省河流水质类别分类

资料来源:引自林凌、王道延主编,刘立彬、刘世庆副主编《四川水利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书稿)。

四川的主要河流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安宁河及金沙江、长江上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共长6267.4km。2010年,地表水水质现状评价河长3605km,其中全年Ⅰ类水域河长29km,占评价河长的0.8%;Ⅱ类水质的河长2439km,占评价河长的67.7%;Ⅲ类水质的河长603km,占评价河长的16.7%;Ⅳ类水质的河长227km,占评价河长的6.3%;Ⅴ类水质的河长122km,占评价河长的3.4%;劣Ⅴ类水质的河长185km,占评价河长的5.1%(见图1-1)。在各评价河流中,金沙江及其支流,岷江干流上游,大渡河,青衣江,嘉陵江干流及支流白龙江、东河,渠江干流及支流巴河、南江、通江、流江河,涪江干流及支流,长江干流,任河的水质总体较好;岷江部分河段及部分支流,沱江及部分支流,渠江部分支流,长江部分支流的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岷江董村段、彭山段、眉山段、旧大桥段、犍为段,水质为Ⅳ~Ⅴ类;岷江府河(锦江)的望江搂、合江亭、金华段的水质均为劣Ⅴ类;沱江三皇庙段水质为Ⅴ类;内江二水厂段水质为Ⅳ类;沱江绵远河水质为Ⅳ类;沱江釜溪河自贡段水质为Ⅴ类;渠江州河肖公庙段水质为Ⅳ类。共有31.5%的河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近14.8%的评价河长污染极为严重,已丧失水体应有的功能。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二)四川的湖泊、水库、水源地水质现状

2010年,参加评价的湖泊有邛海、马湖和泸沽湖,总评价面积为60.9km2,其中Ⅱ类标准水域面积为27km2,占评价面积的44.3%;Ⅲ类标准水域面积为33.9km2,占评价面积的55.7%。参加评价的水库62座,其中Ⅱ类标准的水库12座,占评价总数的19%;Ⅲ类标准的水库22座,占评价总数的36.5%;Ⅳ类标准的水库14座,占评价总数的22.2%;劣Ⅴ类标准的水库11座,占评价总数的17.5%。四川共评价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35个,其中全年水质合格比例达80%的有26个,占评价总数的74.3%。

按《国务院关于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的批复》,四川共评价水功能区[4]386个,其中一级水功能区221个、二级水功能区165个;河流类水功能区82个、水库类水功能区8个、湖泊类水功能区1个。评价达标52个,达标率为57.1%。

水功能区评价河长4684.6km,达标河长3500.6km,达标率为74.7%。其中,一级区评价河长4228.4km,达标河长3317km,达标率为78.4%;二级区评价河长456.2km,达标河长183.6km,达标率为40.2%。

四川共评价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35个,其中金沙江石鼓以下5个、岷沱江区14个、嘉陵江区14个、宜宾至宜昌2个。水源地全年水质合格比例100%的有22个,占评价总数的62.9%;达到80%的有26个,占评价总数的74.3%。

(三)四川的地下水水质现状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资料匮缺。据已有监测资料显示,成都平原三个片区综合水质类别均为Ⅲ类。按监测井数目计算,三个片区超标率分别是:岷江的成都市为33.3%,沱江的成都市为50.0%,沱江的德阳市为75.0%;按控制面积计算,三个片区超标率分别是:岷江的成都市为27.0%,沱江的成都市为41.9%,沱江的德阳市为78.3%。地下水劣质区三个片区均为Ⅵ类。劣质区面积分别是:岷江的成都市为792.38 km2,沱江的成都市为502.82 km2,沱江的德阳市为1298.55 km2。达到Ⅳ类标准值的监测项目及超标倍数,三个片区分别是:岷江的成都市为高锰酸盐指数(1.4)、总硬度(0),沱江的成都市为总硬度(0.2)、氨氮(1.5),沱江的德阳市为氨氮(1.4)、总硬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