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镇水务的现状和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受四川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委托,我和王道延、刘立彬、刘世庆同志共同主编了《四川省水利改革与发展》一书。其中城市水务一章是陆强同志执笔的。陆强同志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这一章由他来写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当深入写作的时候,他就越来越感到,四川以至全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很快,而且在城市供排水方面逐步全面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所有制方面,民营水企业已大量涌现,已难以再用水利的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运营,城镇水利的名称也已不约而同地改为水务。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写一章城镇供排水已经远远不够了,必须站在整个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度综合研究城镇有关水的问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老科协作出决定,要从加快推进四川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角度出发,从水利和城镇水务存在不同特点出发,单独写一本城镇水务的书,书名定为《四川城镇水务的现状和未来》,由陆强同志编写,该书得到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的支持。

城镇水务,与一般水利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内涵也有明显的差别,运行模式更是把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从研究的角度看,更是一门专业学问。现在,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研究这些问题、推进城镇水务事业的现代化,应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城镇水务事业包括水源建设和保护;饮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制造和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放和洪涝灾害防治;污水的治理和中水的制造与利用;生态环境用水的保护;严禁地下水的超采和地下水的污染;节水技术的利用和创新;合理制定水价,发挥水价促进节水的功能;发展水产品,形成水产业,建立水市场,发挥价值规律在水务事业中的调节作用;政府对水实行公共产品和商品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保护居民、用户和投资者的利益。

以上10个方面,可以称为城镇水务建设的基本内容,从工业化、城镇化角度来说,是实现“两化”的必要条件。现在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的水平,但从水务建设的视角来考察,问题还很多。据公开报道的信息,目前至少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许多城市下水道排水设施陈旧落后,累发洪涝灾害;城市水污染治理进展缓慢,排污进入江河事件不断发生;制造和使用中水尚属初创,节水还未在全社会展开;水市场尚未形成,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远未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三条红线”的限制规定,形同虚设。上述这些问题必须伴随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及时得到解决,否则,将会引发城市病。

四川城镇基本上建在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两岸,人口也大部沿江而居。立于青藏高原的甘孜、阿坝地区,则是涵养长江水源、保护长江生态、调节全国气候的大自然之巅。长江之水自古以来养育着“天府之国”,始今往远,又将创造人类无限的江河城乡文明。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产之要,水是生态之基。我们要把四川的城镇建立在这“三生”之上。让养育“天府之国”的水永生!

林凌

2014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