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哲学思想家的创造,更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的发展。所以,黑格尔说“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恩格斯则说“任何哲学都只不过是它所处的时代的思想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带来了哲学史上革命性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天才头脑偶然性创造的结果,而是与那个时代所提供的可能性和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理论需要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理论发展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智慧与辛勤劳动汗水的综合结晶。
1.社会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后果、法国政治革命及其后果、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意义,是资产阶级进行历史性创造活动的主要成果,由此也引发了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现代形式的各种社会矛盾。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起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到了19世纪40年代已经获得决定性胜利,生产已经机器化、社会化,带动了许多国家的工业革命,标志着现代化运动开始了。爆发于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到19世纪30年代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历史范围内的确立与巩固。英国与法国的“双元革命”宣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封建主义的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即从自然经济时代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从“人的依赖性”时代进入“物的依赖性”时代。
与封建时代相比,资本主义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航海与地理大发现,资本在全世界运转起来,世界历史与全球化形成了,人们的眼界愈加开阔,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资本主义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清晰地暴露出来,并且日益尖锐、激化,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异化,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到19世纪,不可解决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日益激烈。
1825年,英国爆发了首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36年和1847年,又爆发了遍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加剧并深化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与过渡性。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发展规律以及代替它的新社会的基本规定性等问题。
与此同时,欧洲无产阶级已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到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已经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发展的舞台。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阶级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1838~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遍及全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2.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是科学与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哲学发展的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和理论前提。
近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从分门别类“收集材料的科学”逐步转变为“整理材料的科学”,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整个生物界的有机联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揭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进化论则证明生物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发表,立刻吸引了马克思的注意力。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包含我们的理论的自然科学的基础。马克思还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1873年,马克思把已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送给达尔文并高度评价达尔文的学说。1873年10月1日,达尔文回信感谢马克思,对于《资本论》,达尔文说:“虽然我们两人的研究方向是这样的不同,但我相信我们都是努力希望扩张知识的人,并且经此长途以后,一定能够增加人类的幸福的。”
以亚当·斯密(1723~1790年)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还有更早的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1689年出版的《政府论》等,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肯定了生产劳动在财富形成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例如,洛克在《政府论》下篇中说:“正是劳动使一切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在绝大多数的东西中,百分之九十九全然要归之于劳动。”上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劳动解放与人类解放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研究形成了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等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和继承。马克思曾讲过,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还把梯叶里看成“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之父”。恩格斯和列宁后来也阐述过类似的思想。
19世纪早期,英国和法国出现了三大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1771~1858年)、圣西门(1760~1825年)与傅立叶(1772~1837年)。他们都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及其弊端展开了理论批判,对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未来新型社会进行了理论描述。他们的学说与过去的乌托邦主义有本质上的区别,提出了未来理想社会这一时代课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其中,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大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在哲学上最杰出的成就是辩证法。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其在哲学上的重要成就是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这两位哲学家的理论都存在明显的缺陷,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崭新世界观与方法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智慧与辛勤劳动的汗水
诚然,没有马克思、恩格斯,也会有其他人创立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与方法论。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40年代的诞生,与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大人物的智慧与辛勤劳动的汗水是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极端困难的革命实践中,笔耕不辍,创造性地书写出崭新的科学世界观。他们的作品以著作、论文、诗歌、书信、手稿等形式呈现,被后人编辑成各种经典著作单行本、选集、全集等。其中,由俄文第二版翻译过来的中文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由中央编译局负责组织翻译,人民出版社1956~1985年陆续出版,共50卷,收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2000多篇、书信4000多封以及400多件文献资料。由德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中文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由中央编译局负责组织翻译,人民出版社从1995年开始陆续出版,目前已翻译出版近30卷,计划出版70卷左右,总字数达3200万字。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特里尔,其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特里尔城著名的犹太裔律师,家境小康。小卡尔聪明、机敏、才华横溢,12岁进入特里尔中学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柏林大学学习法律期间,他自学了黑格尔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成为青年黑格尔派核心组织博士俱乐部的三位主将之一。比马克思大十岁左右的另两位主将鲍威尔与科本,都是博士、有名气的理论家,都很尊敬他。科本说,马克思是“一座思想的仓库”“制造厂”“思想的巨人”。1841年,23岁的马克思在耶拿大学申请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当时著名的政论家、青年黑格尔派分子赫斯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马克思:“最伟大的哲学家”,“当今活着的唯一真正的哲学家”,“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为一人——我说的是结合,不是凑合——,那么结果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1842年,24岁的马克思成为《莱茵报》的主编。1845年春,马克思写出了天才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献,以天才般的透明的笔调影响至今,甚至成为今日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这部“工人阶级的圣经”。1999年,马克思被评为对20世纪人类历史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伟人之首。
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个人生命历程可以说是不幸的。他大学未毕业,家中的经济支柱父亲病逝了。博士毕业后他想当大学老师,但为当时思想保守的德国大学所不容。作为《莱茵报》的主编,他的事业小有起色,却由于思想激进而被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令所查封。从此马克思再无事可做,走上了更加激进的为人类幸福而进行革命工作的道路,在欧洲大陆像一个幽灵一样到处被驱逐、游荡。在个人家庭生活方面,他更是十分不幸。他和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的才貌俱佳的燕妮共生了七个孩子,但由于颠沛流离的生活,金钱物质的匮乏而无钱医治孩子的疾病,最后只存活下来三个女儿。其中,小女儿弗兰契斯卡病死于气管炎,因无钱买棺材,尸体被停放在租住的房中多日。马克思与燕妮一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总是生活在“经济危机”之中,很多时候靠革命同志接济度日,其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资助最多。
以马克思的天赋、才华,还有他妻子燕妮家的背景,马克思博士一家可以在物质生活上过得非常丰裕,也可以在政治上居于当时普鲁士的上层社会,不必青灯黄卷花费40年的心血去写作《资本论》,不必经历那么多生活磨难、苦难、不幸,也不必让家人跟着痛苦。这也正是马克思能够成为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的伟大之处,他选择了放弃自己个人幸福、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高尚事业。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乌培河谷纺织工业城市巴门,其父亲是一位工厂主,其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境富裕。1834年,恩格斯被父亲安排到普鲁士最好的学校之一爱北斐特中学读书,在语言方面继承了母亲的优点而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后来恩格斯能说几十门外语。1837年,恩格斯迫于父命而辍学经商,但聪颖的恩格斯自学成才,成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在革命实践中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1844年,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部“天才的大纲”,深刻影响了马克思。1845年,他完成“第一本关于英国的书”——《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作为“第二小提琴手”,他与马克思合著《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独著《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由于革命斗争工作的需要,恩格斯还自学了军事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匿名发表文章,准确地预言了普法战争的结果与进程,为《泰晤士报》等报纸转载,轰动了英国伦敦,舆论界公认文章的作者是头号军事权威,后来他获得一个公认的称号——“将军”。
以恩格斯的才华与家庭背景,恩格斯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过着奢华的物质生活,不必为了革命工作到处流亡,也不必为了在经济上支援马克思而放弃优越的物质享受,更不必劳神费力写作与整理马克思遗稿。这也是恩格斯能够成为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的伟大之处,他也选择了放弃个人幸福、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高尚事业。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保持其生机与活力的重要理论品格。自19世纪40年代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就一直在不断充实、完善着自己的新世界观。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第一人,列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学术上不断创造性地探索、解释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结出中国化理论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时代不断回应着时代发展、科技革命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列宁(1870~1924年)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帝国主义以及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了列宁主义的新阶段。
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哲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论国家》《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等一系列著作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分析、论证理论与现实问题,创立了帝国主义论,提出并证明了社会主义能够在资本主义统治薄弱的环节使一国或数国率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丰富与发展了唯物史观。
其一,列宁阐述了物质概念,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指出了哲学的党性问题,同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其二,列宁指出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的学说,《资本论》是“大写的逻辑”,逻辑学、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同一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其三,列宁进一步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内涵,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本质区别,指出认识的辩证过程以及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阐明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其四,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阐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质以及历史必然性和个人历史作用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国家与革命的学说。
2.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仅限于西方国家的地域概念,更主要的是一个以理论批判的方式反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他们以或曾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试图以补充、推进、更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己任。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与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两部著作的诞生为标志。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与流派众多,主要有“至圣”卢卡奇、“亚圣”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弗洛姆、施密特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赖希、列斐伏尔的异化—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萨特与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德拉-沃尔佩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柯亨与罗默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利用西方哲学的新成就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脱离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没有统一的组织与思想,可谓学院哲学式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当代资产阶级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问题展开文化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他们所提出的一些观念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正确认识与评价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例如,他们提出,总体性是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突出意识革命的重要性,强调主体性、主观性与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法、历史与阶级意识、革命的自发性、文化霸权;日常生活批判是社会变革的中心问题;对工人阶级、阶级问题的新理解,认为以往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不存在了,新工人阶级已融入资本主义社会;对现代西方国家的本质与职能有了新认识,要靠夺取文化领导权来推翻资本主义国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要重视战略问题;要处理好无产阶级政党、阶级、领袖和群众的关系,克服官僚主义,实行民主与自治;等等。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始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系统、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先进分子认识与改造旧中国的有力思想武器。这既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华民族哲学内在契合的必然结果。中国革命与建设所取得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时代化、大众化内在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且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步。人们公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理论飞跃的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称之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1893~1976年)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哲学等诸多方面。仅就哲学而言,毛泽东所著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著作,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一,发展了唯物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原则。据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二,发展了辩证法。矛盾论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矛盾论系统论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同一性与斗争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矛盾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其三,发展了认识论。实践论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又一哲学概括和总结,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丰富与发展。实践论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阐述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概念与内涵,揭示了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及其总规律,论证了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其四,发展了唯物史观。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各种社会关系等具体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发展了唯物史观。
邓小平(1904~1997年)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其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其二,把真理与价值统一起来,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提出“三个有利于”,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其三,按照辩证法办事,提出了“一国两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步走”等创新性思想,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其四,在社会主义本质,发展阶段,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科学回答,发展了唯物史观。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处于执政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唯物史观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解决了在现代性社会历史背景下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唯物史观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走群众路线”“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要思想理论,解决了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唯物史观问题。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性的最新理论成果。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别论断虽然过时了,但是由于其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洞见,使其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整体上仍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而且,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仍然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哲学,仍然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正如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所说:“马克思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真知灼见足以使‘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一个令无数人心向往之的标签。”
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现时代最需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深刻洞见与批判,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正确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共产主义社会与人类解放理想的原则性构想,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性问题、世界历史问题的深刻揭示,仍然是解决当代社会全球性问题,如资源、环境、人口、恐怖主义、毒品泛滥等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现时代各派哲学的主流。现时代哲学流派众多,就现代西方哲学各派来说,就有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实用主义、实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人类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解释学、科学哲学、宗教哲学、后现代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都属于现时代的哲学,都是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扬弃而产生的,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西方哲学的彻底终结者与整体超越者,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真正开创者,它以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世界、直面人的实践和现实生活世界。它不再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而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研究的现代西方哲学各派别,对近代西方哲学只是在某个具体方面、环节上有所超越,在某些方面仍然徘徊于传统哲学、近代哲学的思维框架之中,并未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实现整体的超越与彻底的转向。而且,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在本质上还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超越了传统、近代西方哲学,而且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不过,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在某些局部上的洞见,对于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其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革命的新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与前提、基础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科技革命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加以新的概括和总结,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流于空论。另一方面,现代科技革命遇到的新问题,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深层次指导,进而推动现代科技的更新革命,否则现代科技发展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