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口分布变动及人口功能区规划研究(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其所处的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一旦破坏,则极难恢复原貌。因此,研究西藏的人口空间分布,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上述对高原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以及高原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分析,本书选择研究西藏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变动和城镇空间格局,即以西藏高原地区人口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胡焕庸和张善余在人口地理方面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较早,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具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条件,同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对本研究也进行了资助和支持,这些因素都为本书对西藏人口分布变动及城镇空间格局的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和便利条件。

1.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优化有利于保护地区生态环境,促进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简而言之,主要是实现人口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人口是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偏重研究人口数量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却忽略了人口分布空间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对于西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来说,研究其人口分布空间结构意义更为明显。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西藏地区地广人稀,这主要是相对其土地面积而言,其人口密度不高,2010年西藏全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5人左右。由于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等基本生存条件的限制,西藏地区人口生存的空间有限,通常西藏人口大多集聚于海拔相对较低、面积较为狭小和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东南部的河谷地区,这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比如2010年拉萨市区域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已高达521人。西藏的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受高原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具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随着西藏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继之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超载,其结果必然使环境无法承受过多的人口增长压力,日益膨胀的人口对生活消费需求增大,从而演变成生态逐步退化的严重现实。大量事实表明,西藏所处的高原地区承受着远比平原地区更沉重的人口压力以及经济低水平发展的尴尬,因此只有通过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优化西藏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才能促进西藏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优化有利于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安全、改善西藏人口的贫困状况。

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宝贵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之一。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口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突出。西藏高原不仅为当地人口提供直接的生命支持,而且为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指出,在很多地方,由于高原山区的人口压力、快速的滥伐林木以及土壤侵蚀和退化,传统的谋生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在出现上述情况的地方,因对日益匮乏的土地、水和森林资源的控制而引起的冲突经常发生,容易造成高原地区出现贫困问题。高原地区城镇快速发展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促成了人口从山地向城镇和低地流动,从而改善了高原地区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有利于解决人口贫困问题。西藏也是我国藏族人口聚居的主要区域,改善这些地区人口的贫困状况,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这些区域的稳定对于拓展我国在西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国际影响力和战略空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优化有利于改善西藏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一般而言,西藏高原山区适于人类居住的地区在某种程度上仅是那些坡度比较稳定的地区,其居住条件、交通路线、水资源也相对安全。改善山区环境不仅有利于人口的生理健康,而且也有利于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环境的承载力。大量事实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原地区人口的贫困化以及经济的低水平发展状况普遍要高于平原地区,如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以及欧亚大陆的帕米尔高原和高加索高原等。高原地区严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不利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产量波动较大,农业以及畜牧业所提供的食物十分有限,再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长,难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导致了人口贫困化。当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合理,交通条件改善,人们不再仅仅依靠恶劣的生态环境生存时,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贫困状况,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4.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优化有利于高原地区社会的转变。

我国高原地区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加剧了高原地区人口的贫困化,同时也加重了资源环境的压力,但是如果人口空间结构和城镇体系结构合理的话,也可以加快人口分布的优化,反而有利于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西南地区近些年来持续干旱,需要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强我国生态源的保护,促使西藏人口空间结构布局的更加合理,加快城镇化建设,从而跳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到的那种“为了维持生计,穷人不得不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促使环境贫困化,而这结果又转而使他们自己更加贫困,使他们的生计日益艰难,朝不保夕”的循环过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柯金良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最终实现人口的规模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不过高原地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常常会左右高原地区有关土地使用、水、森林资源管理和城镇建设的工作,随着许多人向外流动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使有关土地所有权和公共资源使用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虽然在人口从乡村流向城镇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更是如此,但人口从山地向城镇和低地的迁移流动,有利于减缓高原山区的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优化高原地区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从而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使西藏由山地乡村社会向平原城镇社会转变。

综上所述,重视高原地区人口问题,不仅要关注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还应包括人口分布空间格局优化。加强对高原地区人口分布的研究,对促进高原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改善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贫困人口数量,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