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从史前时代到拜占庭时代
一 史前时代
安纳托利亚地区,包括了现在土耳其共和国的绝大部分,是世界上古老的永久定居地之一。东色雷斯,即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在四万年前便有人开始居住,并且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常住民开始农耕实践。色雷斯人(拉丁语:Thraci)是居住在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的印欧部落族群。在东安托利亚高原地区,哥贝克力石阵是已知最古老的人造宗教寺庙,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前。而加泰土丘(Çatalhöyük)是安纳托利亚地区现存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期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7500~前5700年,于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特洛伊城(今土耳其的希萨利克)则始建于新石器时代,并一直延续到铁器时代。
安纳托利亚在圣经时代已在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西台人(原始赫梯人)、卢维人及胡里特人相继占领小亚细亚后,印欧人便攻陷了哈图沙(赫梯王国的首都)。公元前1800~前1170年,赫梯人兴起。公元前1180年,赫梯帝国崩溃后,安纳托利亚地区出现了政治真空。于是许多讲印欧语系的民族,以及“海上民族”纷纷迁入这一地区,形成了一波移民浪潮。弗里吉亚人也在这批移民之内,他们于前9世纪至前8世纪时建立了以戈尔迪乌姆为都城的王国。外来入侵使得赫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都遭到彻底性的毁灭。
公元前8世纪后,吕底亚人成为统治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强者。吕底亚都城距爱琴海较近,同希腊贸易往来频繁。吕底亚人在安纳托利亚地区开采了各种金属矿,用以铸币,被各国觊觎。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国君主居鲁士二世生擒吕底亚国王克罗索斯,吕底亚帝国终结。
二 古典时期
居鲁士大帝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启了古波斯帝国时代(前550~前334年),继任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继续扩张。公元前499年,爱奥尼亚的希腊城邦僭主在波斯支持下远征纳克索斯岛失败,遂鼓动了整个爱奥尼亚希腊语地区起义以反抗波斯统治。雅典介入起义,引发了希波战争。到公元前470年,希腊取得战争胜利,几乎整个小亚细亚西海岸都脱离了波斯统治。
三 希腊化时代
随着强调扩张主义的腓力二世登上王位,马其顿开始在希腊世界崭露头角。腓力二世积极扩张领土,发动战争,成立柯林斯同盟,担任最高统帅。然而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意外杀害,其子亚历山大成为新的统治者。他养精蓄锐,通过一次次漫长的战争,征服了波斯帝国,领土最大时从爱奥尼亚海一直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去世,给马其顿留下一个权力真空,他的将领们争夺权力,引发了内战,四处征战而来的庞大帝国因而迅速瓦解。帝国最终被分成四部分,托勒密一世获得了安纳托利亚南部诸国和埃及;利西马科斯控制了安纳托利亚西部和色雷斯(今巴尔干半岛一带);塞琉古一世得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卡山德统治了希腊,建立了短暂的安提帕特王朝。到了公元前270年,这些希腊化国家经过战争洗礼,只剩下安提柯王朝(以马其顿-希腊为中心)、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
四 罗马时代
经过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2年),罗马开始称霸西地中海,古迦太基实力衰弱,终为罗马所灭。之后,塞琉古王国击败托勒密埃及,同势力扩张到希腊本土的罗马相遇,引发了罗马同叙利亚的战争(公元前192~前188年),又称为安条克战争。战争的结局是罗马取得胜利,塞琉古惨败,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被迫签署了《阿帕米亚和约》,进一步巩固了罗马在希腊的霸主地位,成为地中海世界的唯一强国。这样,本都王国直接面临着来自古罗马的威胁,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在位时,本都势力达到顶峰,控制着黑海沿岸,还试图入侵罗马的属国,这便引发了罗马与本都之间的战争。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4年,本都的大部分领土被罗马占领。这里还要提到一个希腊化时期的古国,即帕加马。帕加马王国是在塞琉古王朝发生内争时乘乱独立的,第一任统治者是阿塔罗斯一世。为了在纷争中有一席之地,维持自身统治,帕加马被迫投靠了当时愈加强大的罗马。帕加马最后一任国王阿塔罗斯三世死前立下遗嘱,于公元前133年将国家献给罗马,之后成为罗马的亚细亚行省。
由于周边没有强大势力的威胁,罗马加强了对希腊内部事务的干预,公元前30年屋大维击败安东尼,成功将埃及作为其领地,罗马共和国彻底摧毁了希腊化国家,终结了希腊化时代。
从奥古斯都统治开始,直到君士坦丁一世时期,安纳托利亚一直享有相对意义上的和平,使自身能作为一整个区域获得发展。奥古斯都皇帝免除了各个省和保护国欠罗马帝国的全部债务。为了改善贸易和运输,政府在大城市间都修建了道路;在农业上的高投入使人人都获得了高回报。政府鼓励人民安居乐业,地方长官也没有给人民增加沉重的赋税。国家财富随着和平与繁荣而不断增加。这一时期也因而涌现出了很多受人尊敬的伟人,例如帕加马的医学家盖伦,尼西亚的历史学家卡西乌斯·狄奥等等。
到了3世纪中叶,和平受到了新敌——哥特人的威胁。此时正是安东尼王朝后期社会、经济、政治普遍爆发危机的时期。内忧外患、战乱频仍,各地不断爆发奴隶和农民起义,最有名的是3世纪60年代的巴高达运动,撼动了统治阶级的统治。
五 拜占庭时代
罗马帝国持续的动荡已使其越来越难以控制。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到了拜占庭,并将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他对此地进行了重建和大规模的扩建,使君士坦丁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直到1453年一直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此外,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诏书》,也称《米兰欶令》,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同时制定法令给予基督教各种不同的特权及税赋豁免权,对基督教在其后转变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公元325年,基督教已分裂成几大派系,其中正统教会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而以亚历山大里亚主教阿里乌斯为代表的一派则否认“三位一体”说,认为只有圣父才是永恒的。为使教会统一教义,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3年在尼西亚召集了主教大会,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大会最终通过《尼西亚信条》,坚持以正统教会的“三位一体”说为正统教义,斥责阿里乌斯派为异端,并将阿里乌斯逐出教会。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儿分治帝国。帝国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又延续了十六年(337~353年)之久。公元353年,君士坦丁的次子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一了帝国。但不久就被君士坦丁的侄儿朱里亚努斯推翻。政权频繁更迭,378年,亚德里安堡战役中罗马皇帝瓦伦斯之死被视为古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罗马帝国的分界点。狄奥多西一世,瓦伦斯的继承者,于395年将帝国再度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交由自己的两个儿子治理。东罗马帝国建都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命运与西罗马帝国截然不同,西罗马帝国内部叛乱和起义不断,加上遭受日耳曼人和安息帝国等来自周边的侵扰,愈加衰弱,直至476年正式灭亡。而拜占庭帝国却没有经历这类灾难,较为安稳地度过了几个世纪。6世纪,拜占庭帝国取代原先安息帝国的萨珊王朝达到统治巅峰。530年,卡瓦德一世派军进攻拜占庭要塞,但被拜占庭大将贝利撒留击溃。第二年,波斯与拉赫姆王国组成的联军击败了贝利撒留的军队,拜占庭与波斯签订了和平协议。
当时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是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他和他的杰出将领贝利撒留通过征战讨伐,收复了部分原先丧失的西部领地,并重新编撰了古罗马法典,制定了《民法大全》。卡瓦德一世的儿子库斯鲁一世(531~579年在位)是以改革著名的萨珊王朝统治者,他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由政府供给配备的军队,并于540年撕毁和平协议,进军叙利亚。此后80年间,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虽然整个埃及在621年落入萨珊王朝手中,但连番征战已耗尽了王朝的军力和财力,拜占庭趁机调动军队进行反攻,在之后的五年里,接连击溃波斯人。由于长年虚耗、赋税沉重、经济衰退,萨珊王朝逐渐衰弱,最终被伊斯兰哈里发征服。
634年,阿拉伯人击败了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610~641年在位)的军队,接连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拜占庭数次欲夺回埃及,但都失败而返。678年,阿拉伯舰队逼近君士坦丁堡,却遭遇了拜占庭帝国的秘密武器——“海洋之火”,舰队几近覆没,被迫与拜占庭帝国订立了《三十年和约》。在希拉克略一世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完成了从古典罗马帝国向希腊化的君主制国家的转变,希腊语被指定为官方语言。
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是马其顿王朝(866~1057年)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拜占庭获得了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部分亚平宁半岛和保加利亚帝国。尤其到了巴西尔二世(976年继位)统治时期,拜占庭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北到多瑙河下游,南至美索不达米亚,西起亚得里亚海,东到亚美尼亚。此后,拜占庭帝国开始走下坡路。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此后在漫长的近200年中,西欧的封建领主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国家发动了一系列宗教性战争,其中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直指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12世纪末,拜占庭帝国已伤痕累累、四面临敌,帝国岌岌可危。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塞尔柱人扮演了重要角色。1040年,塞尔柱人征服伊朗。1055年,塞尔柱人进驻巴格达,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被迫将权力移交出来。塞尔柱人并不满足,继续向拜占庭帝国发起进攻,1071年,塞尔柱人俘虏了拜占庭帝国皇帝罗麦纽斯,占领了拜占庭的小亚细亚腹地,他们也就是现今土耳其人的祖先。在塞尔柱人的势力中,有一股是乌古斯人的分支奥斯曼人部落,被称作奥斯曼苏丹国,1359年,穆拉德一世继位,屡次征战使拜占庭帝国陷入绝境,1453年,奥斯曼军队在穆罕默德二世带领下进军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